郗昱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100
區域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的建設是當前區域層面貫徹創新驅動發展和軍民融合兩大關鍵。而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和難點所在,體制機制問題一直被廣泛討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積極推進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瞄準各方反映強烈的矛盾和問題,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破除制度藩籬和利益羈絆”,是軍民融合最為核心的命題之一。事實上,也正是體制機制的困境導致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中軍方、民企、地方政府、高校等一系列行動者之間的長期割裂。因此,破解和理順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中的體制機制問題,在于需要我們打破原有行動者之間封閉割裂的組織與制度邊界,從而去實現協同創新。
已有研究常常使用“多張皮”“多龍治水”來形容以軍地、軍民等一系列組織與制度邊界的沖突為核心的體制機制問題。對此,學界的共識多在于體制難題的產生和解決,往往關系到各種行動者的既定制度路徑和固有組織邊界,與軍民融合的時代發展需求出現了矛盾沖突。其中,由于過去計劃經濟和單位傳統的影響,軍工企業受制于垂直領導中多頭管理的問題又是此類情況的典型。因此,行動者之間的邊界問題在軍民融合中的具體表現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了行動者之間互動的低效率,進而極大地限制了軍民融合中的資源配置以及技術和產品的有效擴散。對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體制機制困境的背后是基于不同組織邊界下,行動者由于自身路徑依賴而產生的制度多樣性和復雜性。這種制度復雜性被進一步解釋為制度安排的失效和混亂。因此,已有研究普遍將體制困境的解決寄希望于不同組織之間邊界的重新界定,從而實現明確軍民融合中的權、責、利等問題。由于這種思路需要一系列制度的重新設計,因此,大量研究都最后將其寄予中央頂層設計的大規模調整。
區域軍民融合中,第一種常見的邊界狀態是由實線關系形成的邊界強化。邊界強化反映了行動者因為彼此之間的主導制度邏輯差異較大,在軍民融合中容易陷入自我保護,并導致合作的低效和創新要素流動的不暢。調研發現,由地方政府衍生出的一系列組織關系更容易走向邊界強化,這也與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條塊關系和行政慣性有關。
另一種常見的邊界狀態,是邊界跨越下的松耦型結盟。邊界跨越反映的是行動者彼此之間能夠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識,同時對于存異的部分可以暫時擱置,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結盟的穩定。其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主導邏輯的沖突較小,另一方面則是存在其他次要制度邏輯能夠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調研發現,由軍工企業衍生出的一系列組織關系更容易走向邊界跨越,這也與軍工企業封閉式創新的傳統有關。
邊界滲透的常態反映了過去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中的制度慣性導致的體制困境。但近年來,軍民深度融合的改革和試驗則嘗試通過引導不同行動者實現制度邏輯的重新磋商和轉變來改變既有的邊界狀態。
原來以政府為核心而呈現為邊界強化的關系,通過制度邏輯的轉換,形成了一種新的邊界跨越狀態。與之前軍工企業為核心的邊界跨越相比,以政府為核心的邊界跨越狀態更加反映出通過改革探索,原本組織目標、制度邏輯差異較大的地方政府、高校和軍工企業之間能夠通過松耦型結盟的方式在彼此保留自身核心任務的同時維持最大程度的共識,從而推動區域軍民融合的深化。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持續的政策試驗和創新乃是關鍵。
即以軍工企業為核心的兩種關系從邊界跨越轉變為邊界模糊的狀態,并從以往契約為基礎的被動式松耦型結盟轉變為緊密型結盟。邊界模糊的背后,是組織之間的同化和吸收作用。即在軍民融合中,當制度邏輯接近或一致時,行動者之間原有的邊界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達到高度共識的情況。邊界模糊的實現有賴于市場邏輯作為共識來實現開放式創新。
長期以來,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中的組織邊界和體制困境,受到了政策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將其描述為“多張皮”。已有研究普遍將這種邊界問題理解為一條界限,其背后是一系列的交易成本,從而將體制困境解釋為邊界之間的沖突。由此,他們將“多張皮”的問題反推到中央層面,并希望通過頂層設計來解決。本文進一步的研究認為,邊界變遷背后最重要的機制是制度邏輯的主導和轉換。因此,長期以來,組織邊界之間的僵化和沖突所造成的體制機制障礙,恰恰是由于邊界的自我保護機制阻礙了軍民融合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