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慧 關松梅 孫瑩
青島元信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食品安全問題是現階段社會中廣泛關注的問題,食品中的生產要素以及人為因素影響,化學物質添加會對人體造成安全風險,損壞人們生理健康,化學物質不斷攝取會在人體內不斷積留,逐漸增加成為慢性毒藥。基于這一情況,需要使用更具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監測方式,保證靈敏度以及可靠性,監測食品生產中的化學危害成分。目前儀器分析不斷發展,檢測儀器先進化,使用儀器分析方式可以對化學物質實現定性定量的檢測,對市場食品安全保證具有重要作用。
這一技術應用需要利用精密化儀器,分析樣品中的化學性質以及組成、含量以及化學結構,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需要分類處理相應數據,對食品內部結構實現本質分析,提高檢測效果,對食品安全具有較高的保障作用。現階段,我國食品檢測領域使用的儀器分析技術,傳統操作方式已經獲得相應改進,儀器分析技術主要劃分為以下幾類,高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利用光譜掃描食品中的化學物質,測定食品中的組成成分。不同的化學儀器使用范圍具有差異性,結合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范圍又可以細分為電化學分析儀器以及射線式分析儀器等。
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農藥利用效率逐漸增加,農藥是必要的生產資料,合理化使用農藥可以促進食品工業進步,但是農藥濫用,對食品安全危害性也不可小覷。農藥組成成分中,含有較多的化學有害成分,一部分物質是高毒、高殘留成分,在食用農產品或者是成品中,逐漸積累在人體內,身體不適,一些成分會有致癌風險,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基于這一情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國也制訂了相應的法規,出臺相應食品安全標準,詳細規定了不同農藥使用中需要控制的殘留量。國家食品安全抽檢過程中,針對食用農產品檢測,也細致化的規定了不同品種的農藥檢測項目,控制食品生產中農藥使用規模[1]。
食品生產過程中,保存方式不正確,質量也會產生變化,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化學變化,其中化學物質含量增加,超過安全標準,人們使用這種食品后,會危害人體健康,較為常見的食品內源性因素影響有含油食品中的酸價以及過氧化值較高等。
食品生產中的重金屬污染,主要有內源性以及外源性污染兩方面,其中內源性污染是食品原材料本身問題,外源性污染是指環境因素影響,或者是加工過程中的影響。在外部環境中存在的重金屬,例如大氣或者是土壤中,會在種植或者是養殖過程中,遷移到食品中,在食品加工以及運輸過程中也會通過不同途徑轉移到食品中。人們在長時間食用重金屬后,在人體內部會出現富集現象,對人體產生較大危害[2]。
這一技術應用屬于基礎性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較為常用,電化學分析法主要建立在電學性質上,測定其與被測物質之間的聯系。電化學分析技術的應用相較于傳統化的人工方式,優勢較為顯著,靈敏度、準確性相對較高,使用設備簡單,可以實現自動化應用,在食品化學危害成分檢測中應用較為廣泛。
現階段,經濟不斷發展,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升,食品檢測標準也在不斷更新,要求提高,色質聯用技術最近幾年發展較為迅速,通過色譜技術以及質譜技術聯合使用,獲取色譜技術中的復雜基體化合物高分離能力以及質譜技術中的高特異性,是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中的重要檢測方式。質譜技術本身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以及靈敏度,因此對微量以及痕量物質分析時,優勢較為顯著。在我國現階段的檢測標準中,這一技術已經成為較為成熟的檢測技術之一[3]。
在食品安全檢測中,使用的色譜技術主要有氣相色譜技術、液相色譜技術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對食品中化學成分有效檢測。其中氣相色譜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有機化學物質中低沸點特點定性以及定量分析,檢測食品包裝材料以及接觸材料中的化學危害成分。液相色譜技術在食品檢測中較為常見,主要檢測食品添加劑;離子色譜技術主要檢測食品中的無機物離子,通過不同檢測技術的應用,檢測食品生產中化學物質不同成分,實現全方位安全檢測,對檢測有效性以及準確性具有重要作用[4]。
食品安全檢測領域中,應用儀器分析技術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性,降低人們生活中的安全風險因素。檢測工作開展需要將質量控制作為核心,工作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利用先進化的儀器設備,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