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雪
蘇州市纖維檢驗院 江蘇蘇州 215000
紅外光譜技術憑借其檢測速度快以及操作簡便等優勢,已經在多個檢測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推廣與應用。以紡織品檢測領域為例,檢測人員通過科學利用紅外光譜技術,可以在圖譜內呈現高分子材料結構。并根據其峰值位置以及峰形結構表現,對紡織品材料組成及表現形式做出精準判斷。結合當前發展情況來看,紅外光譜技術在紡織品檢測領域中已經全面凸顯出其的應用價值,如可以快速得出紡織品纖維結構情況、數據結果更加精準可靠。
紅外光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選擇性吸收光譜的領域范疇。在應用原理方面,主要通過一定波長紅外線照射有機物分子實現對部分頻率光能的選擇性吸收。其中,在紅外光譜儀設備的支持作用下,可以及時將吸收譜帶記錄下來。此時,檢測人員可以根據紅外吸收帶波長位置以及吸收譜帶強度反饋情況,對分子結構特征進行深度研究與分析,并對紡織品內部結構及其化學基團組成情況進行科學鑒定。一般來說,吸收譜帶吸收強度與分子組及化學基團含量存在相關聯系[1]。
檢測人員可主動利用定量分析以及純度鑒定的方法實現對各作用關系含量的分析。對于紅外光譜技術而言,因其可以有效適用于氣液固試樣測定當中,且對于試樣量要求不大,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快速分析過程。最重要的是,紅外光譜技術在測試過程中可以避免對試樣造成破壞性影響。由此不難看出,紅外光譜技術可以在化合物鑒定以及分子結構測定中發揮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時,紅外光譜技術也可以在紡織工業領域中的未知物分析以及定量分析中發揮重要的功能作用。
關于紅外光譜技術在纖維組份檢測中的應用實踐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
一是棉與錦綸混紡定量檢測。主要通過利用反射法對棉與錦綸混紡的紅外線光譜校準曲線進行精準測量。并根據測量反饋結果,對界面反射光進行反復測量,并將光譜走勢曲線進行合理記錄。測定后分析和尼龍混紡物,此時錦綸含量對應1625cm-1位置、棉在1095cm-1位置的譜帶吸收強度特征。
二是聚酯纖維與棉混紡定量檢測。以往對聚酯纖維與棉混紡定量檢測工作,主要通過利用研磨、壓片或者透射法進行精準測量。但是隨著聚酯纖維含量的不斷增加,研磨時間也會隨之延長,所涉及到的檢測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最重要的是,聚酯纖維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與其特征峰值并未完全表現出明顯的線性關系。近些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對聚酯纖維與棉混紡定量檢測力度,檢測人員主要利用溴化鉀壓片以及光聲法,實現對聚酯纖維含量的有效獲取。
三是毛和棉混紡定量檢測。毛和棉混紡定量檢測可以采取研磨、壓片以及透射法實現檢測過程。在檢測期間,檢測人員應該注重混合物研磨之后的顆粒大小特性。必須在確保顆粒大小均勻合理的條件下,提升檢測結果的精準性與安全性。除此之外,檢測人員應該對研磨時間以及樣品質量等進行集中控制。最好可經過反復檢測之后,確定科學合理的相近值,并將其作為最終結果進行應用。
對于紡織品回潮率定量分析工作而言,檢測人員可利用烘燥法在適當溫度下對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其中,在烘箱溫度范圍的控制上,應該按照標準要求進行合理控制。與此同時,在運用紅外光譜儀法進行檢測分析的過程中,當紅外波長達到1928nm之后,才可以表現出高強的吸水作用。此時,檢測人員才能夠對水分情況進行精準判斷。
從紅外光譜圖情況不難看出,纖維結構本身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在譜帶方面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特征。一般來說,某些譜帶與結晶度呈現出正比例關系或者反比例關系,但這部分譜帶變化并不是很明顯。結合大量研究來看,譜帶在特性方面主要以結晶譜帶以及非結晶譜帶等為主。這些檢測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合理確定纖維結晶度。而在紅外光譜儀與偏振器結合使用之后,檢測人員可以根據偏振光譜圖對纖維取向度進行合理確定。并根據最終得出的數據對譜帶吸收度以及偏振光電矢量方向等進行合理確定[2]。
根據紡織品涂層鑒別試驗方法可知,對于涂層類織物測試分析工作,可利用衰減全反射方法等方式進行合理測定。在具體試驗過程中,檢測人員可以適當采取織樣物品,并在涂層試樣之后完成測試過程。與此同時,在樣品萃取過程中,檢測人員應該先剪碎用品并將其放置在容器當中。可通過添加適量化學試劑,溶解之后將所收集到的剩余樣品再次加入化學試劑進行沉淀處理。
處理工作結束之后,檢測人員可以取上層清液在鹽片表面進行涂抹處理。并在紅外燈照射下烘烤干透,并以成膜形式存在。根據現場反饋情況來看,利用透視法掃描處理之后,試樣紅外光譜圖可以準確記錄并保存。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試樣并非單一組分,建議檢測人員應該先剔除無法判斷的物質。并著重對主要物質組份進行鑒別與分析。
總而言之,紅外光譜技術在紡織品檢測領域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與應用,且所取得的應用成果表現良好。為進一步推動紅外光譜技術在紡織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發展進程,建議在未來的發展中,研究人員應該對紅外光譜技術與其他檢測技術的融合應用問題予以高度重視,以期可以進一步提高紡織品檢測結果的安全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