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軍
濟寧技師學院 山東濟寧 272000
校企合作是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相融合、對接的一個過程。通過將學校與企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運用,充分發揮各自的價值作用,實現優勢互助、互補,從而使學校和企業實現雙邊受益。一方面,真實的理論與實踐情景,能使學生在情境中夯實理論知識,熟練技能應用,豐富實踐經驗,快速發展成為當下企業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學校所帶來的新思想和新知識,能使企業員工快速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更好的創造崗位工作價值。
校企合作指的是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相融合、對接的一個過程。通過將學校與企業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運用,創設真實的理論與實踐情景,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應用水平,發展成為當下企業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對于中職機械專業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彌補實踐能力薄弱、缺乏實踐經驗等不足。比如大多數中職機械專業教師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技能和工作經驗,只能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灌輸[1]。但校企進行合作,教師將有更多了解崗位和實踐歷練的機會。通過全面認識企業文化,深入企業生產線工作,將所學技能轉化成教學知識,能有效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同理,學生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實用知識和技能。對于企業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彌補理論水平低,專業人才匱乏等不足。比如大多機械企業一線工人缺乏理論知識,雖然能獨立處理實踐中的問題,但不能推動生產創新。但校企進行合作,中職學校可以帶來更多的理論知識,讓一線工人快速成長,從而為企業創新與發展提供助力。同時學生在適應企業環境后,可以在畢業后選擇在企業發展,能成為企業的儲備人才。
校企合作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只有保證合作的持續性,才能使學校和企業受益。基于此,中職機械專業應結合企業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制定有針對性、實用性的人才培養策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機械知識本身過于呆板、枯燥,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更不用說記憶、理解、運用知識。再加上教學計劃不明確,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等,導致學生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中職機械專業要立足于校企合作,以企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推動課程改革。首先,除了進行基礎理論教學外,還要注重開發校本課程。通過結合當下企業產品制作方法,工作中所使用的新技術等設計課程內容,并加大理論和實踐同步指導力度,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的互補。其次,中職機械專業既要能針對現行的教學范圍進行合理性的拓展,又能依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制定教學內容。通過開設能滿足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的“小課”,與大課教學遙相呼應,以此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水平[2]。
現階段,很多地方企業與中職學校的合作并不深入,且也不重視如何加強合作關系。尤其是在現行的校企合作機制下,中職學校與企業的文化發展相互背離,進一步突出和加劇校企合作中出現的矛盾問題。因此,需要找尋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加強中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實現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才能為學生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發展素質能力奠定基礎。機械專業的實踐性較強,需要中職學校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環境。而擁有完整、系統的生產線的機械企業無疑是最佳合作目標。但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格格不入,勢必會造成人才培養方向出現偏差,學生缺乏上崗能力,而且也容易出現不遵守規章制度的情況,甚至會對生產產品造成影響。因此,在學生實踐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將學校文化向企業文化偏移。通過深入了解企業發展方向,明確企業在生產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以及本著出謀劃策的態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夯實技能,并能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一來,既能迎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又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對于中職機械專業來說,師資力量直接會作用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如果不能壯大師資力量,打造強力的教師團隊,勢必會限制機械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因此,中職學校需要與地方企業拓展合作范圍,推進合作深度,以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首先,學校可以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去企業深造學習。一方面,深入學習企業文化、工作方法、崗位技能,不斷增進自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與企業一線工人進行交流,傳授相對應的理論知識,在促進一線工人提升素質和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其次,學校要重視機械專業建設。通過邀請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專業課程設計工作,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促進學生學到新知識、新技術。同時也應加大資金投入,聘請企業優秀的工作人員來校任教,進一步充實師資建設。
為了提升校企合作的價值效用,培育更多的創新型、實用型人才,可以在實習過程中建立“師徒”制度。通過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行相互監督與評價,構建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局面。比如在具體實訓中,企業員工可以做學生的師傅,帶領學生熟悉工作環境,并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指導。同時著重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思想素質等。而學生不僅是徒弟,也是監督者。可以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意識、技能水平、職業素養等進行打分,幫助企業更加深入地了解員工。由此一來,可以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效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幫教、傳技、提思想、樹作風,能夠促進員工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不是一廂情愿的事情,而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力。為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中職學校必須要推動課程改革,融合企業文化,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才能為學生學習知識和實踐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