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靜
荊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湖北荊州 434000
在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的影響下,農村土地的產權相對比較模糊,在推進城鄉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土地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土地的利用率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經濟發展,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鄉間的差距在逐漸增大。為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的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發展。我國實施了一系列舉措,重視做好城市化加速時期集體土地制度下的鄉村規劃,以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需求量也在增大,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用地矛盾也日益加劇。主要是由于在鄉村規劃的時候,很多地區都實施了“遷并”“并居”“農民上樓”等舉措,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節省下來的農村集體用地用以滿足城市化擴張需要,而失去土地那部分人群的安置問題也就成為了鄉村規劃的難題,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造成大的社會矛盾。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鄉人口流動、遷徙更頻繁,很多農村年輕人口逐漸向城市發展和轉移,農村勞動力人口的缺乏導致大量的土地被閑置和浪費,還對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很多地區都出現了“空心村”,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城市逐漸向農村擴張和輻射,很多農村集體用地征用作為城鎮建設用地或者是商業用地,由于我國的集體用地與國有土地不銜接,在一些城郊地區或者是城鄉結合區域,大量存在“城中村”“小產權房”,致使出現比較嚴重的城鄉用地拼貼現象,使建設用地的產權更加的模糊不清,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建設用地多種產權并存的現象,需要對鄉村的集體用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
未來,鄉村規劃需要對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用地情況、發展需求、發展現狀等有更清晰、準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根據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優化農村集體土地制度,促使農村集體用地的產權更加清晰。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交易成本,使各項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更靈活的流動,真正做到統籌城鄉資源,促使城鄉發展。而且,使各項用地更明確,進而做好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保證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此外,引導公眾積極的參與到鄉村規劃建設、鄉村治理和管理相關工作當中,成為推進鄉村持續發展的動力。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和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鄉村規劃建設的重點,這一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鄉村治理結構,不斷的提高鄉村治理的水平和管理的水平。如積極的推進村民自治等,引導村民參與和利益切實相關的村內公共事務的管理、辦理和解決,引導村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的擴大鄉村治理的范圍和覆蓋面,減少治理不到位、管理混亂的問題,提高鄉村治理的效果,以提供更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積極的推進新型鄉村社區建設。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城鄉關系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在推進新型城鄉關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構建鄉村規劃土地利益共同體,推進城鄉地區統籌協調發展,促使相關利益分配更加合理。首先,需要根據這一工作的切實需要,創新和優化利益分配的方式,促進土地要素的有序流轉和合理流動,讓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到城市化發展,征用鄉村集體用地帶來的收益,真正做好有效的協調人地關系,推進城鄉空間的協調健康發展。其次,需要強調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加強對多元群體相關權益的保護,保證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也就是說,在農村集體用地開發和使用的過程中,在有效的提高城市空間資源的分配效率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的考慮政府、農民、市民、開發商等各方的利益,保障其合法權益,讓其共享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所帶來的收益,并保證各方利益分配的科學合理性。最后,在積極的進行城鄉規劃的時候,為保證規劃的合理性,需要進一步的明確規劃編制主體,強化集體參與編制規劃的主動性,處理好各方利益劃分。
未來,推進鄉村地區的規劃發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農村地區的土地流轉,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一是,促使農民土地使用產權更明確,對其有明確的界定;轉變以往單一的土地經營權,使農戶成為土地流轉的主體,需要在保證降低人地矛盾的前提下進行小型調整。二是,進一步的完善有關農村土地產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以充分的保障農民的合法權利,在相關的法律規范當中需要明確的界定所有權主體、明確規定土地承包期,嚴格管控農業用地的征用。
綜上所述,在推進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為有效的滿足城市建設用地的需求,并在這一過程中最大化的減低各項社會矛盾,需要對認識到集體土地制度下的鄉村規劃的重要性,加大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的推進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確保鄉村規劃更科學合理,優化鄉村治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