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娟,劉桂華,羅沐欣建,秦松,范成五
1.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農業農村局;2.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自國家強調要將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來,全國各省市也相繼出臺“十四五”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相關規劃或工作方案。此前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使得人們居住的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尤其是農村人居環境的變化更為明顯,大大改變了曾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臟、亂、差面貌,然而,一個我們不常關注的問題一直存在我們的身邊,那就是人居環境中存在的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具有隱蔽性,且毒害影響需長時累積才得以體現,因此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人們不能因為這些主客觀因素而忽略它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的事實[1],對此,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環境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本文就人居環境中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進行梳理,并就如何避免或減輕重金屬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提出建議。
重金屬是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屬。就環境污染而言,有害重金屬常指生物毒性顯著的“五毒”重金屬:鎘、汞、鉛、鉻以及砷(類金屬);就食品安全而言,我國規定在食品中必檢重金屬為鎘、汞、鉛、砷、錫、鎳、鉻7種[2]。重金屬污染指重金屬或重金屬化合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科技水平比較低的年代,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常以環境為代價,在野蠻采礦、粗放冶煉、低科技水平進行產品制造等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農田使用的灌溉污水,以及人們使用的重金屬物品等,常有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現象,從而直接或間接導致人居環境中的重金屬含量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重金屬的累積,進一步致使生態環境惡化。由此可見,工業污染、汽車尾氣、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用品等是人居環境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3]。這些涉及生活各個領域的重金屬污染正使得人們以長時間、多途徑方式暴露于重金屬污染的生存環境中,對身體健康直接構成威脅[4]。
重金屬存在于我們生存環境的各個方面,可通過人體皮膚、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進入人體,進而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一是消化系統攝入。消化系統攝入是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人們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農產品以及其他食品、藥品等,是重金屬的主要來源[5]。另外,通過使用劣質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也可引起食品重金屬的污染。二是呼吸道攝入。空氣中存在很多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的大氣污染物,GB3095中規定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鎘、汞、砷、六價鉻(Cr(VI))等重金屬是必測項目[6]。有研究表明,空氣中存在的重金屬,如汞、鎳、砷會導致心率增加、血壓升高和貧血,還會增大患哮喘、肺氣腫、肺癌的概率等。另外,長期暴露在鉛含量較高的環境中,會導致多巴胺、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遭到破壞,損傷大腦的記憶功能[7]。三是皮膚接觸。重金屬可通過皮膚表層進入人體。人們日常使用的護膚品常有重金屬超標現象,如汞、鉛、砷等重金屬因其特有的功能,常會被不良商家添加到美白、遮瑕和祛斑等產品中,因此重金屬常在彩妝化妝品中檢出[8]。四是肌肉或靜脈注射。重金屬通過肌肉或靜脈注射進入人體主要發生在人體輸入相關藥品制劑時。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很多注射劑規定了重金屬檢查,并將鉛、汞、銀、錫、銅、鎘、鉍、砷、銻等列入重金屬檢測之列,說明在醫療領域有害重金屬的存在也是很常見的,尤其是中藥類藥品制劑中。圖1為重金屬進入人體的途徑示意圖。

圖1 重金屬進入人體的途徑
重金屬污染總的來說具有毒性強、分布廣、難治理等特征。生物從環境中攝取的重金屬,經過食物鏈的富集放大,最后進入人體,可造成人體急慢性中毒,危害身體健康。常見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鎘,其在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20-30年,難以被降解,可與體內羥基、氨基等有機物結合,形成鎘硫蛋白,常富集于腎臟和肝臟中,易引發腎病,且易阻礙骨骼代謝,引發骨質疏松、萎縮、變形等癥狀,還可引發乳腺癌、肺癌等其他疾病,被國際抗癌聯盟定為IA級致癌物[9]。
汞,汞分為無機汞和有機汞,無機汞因其很難被人體吸收,對身體的危害遠不及有機汞,而有機汞主要指無機汞通過甲基化過程生成的甲基汞,其對大腦、神經、視力損害極大,會導致末梢感覺減退、視野向心性縮小、運動失調等,另外對腎臟、肝臟和脾臟的傷害也很大[10]。
砷,砷對體內的很多酶具有抑制作用,通過與巰基結合,干擾酶的轉錄調控,對多個系統的功能產生影響。砷元素超標的患者常出現外周神經病、多種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等病變,甚至還會引起患者的肝功能損害、肝硬化、造血功能障礙[11]。長期使用含砷較高的化妝品,不僅干擾機體細胞的正常代謝,使細胞發生病變,引起細胞死亡和新陳代謝紊亂,還能損傷毛細血管壁和小動脈,加重臟器損害,導致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傷害,急性中毒會導致人在短時間內死亡,慢性中毒則易誘發肺癌、皮膚癌、膀胱癌等系列惡性腫瘤疾病[8]。
鉛,鉛主要毒害人體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八大系統,長期食用或使用含鉛產品,會直接影響人體甲狀腺功能,降低垂體激素分泌及腎上腺素皮脂功能,損害生殖細胞,影響性功能,小兒還會表現為發育緩慢、聽覺障礙、智力較同齡人低下,注意力難以集中等[12]。
鉻,鉻有多種氧化態,其三價鉻是身體代謝所必需的元素,能促進機體對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但六價鉻為劇毒物質,極易誘發癌癥[13],過量攝入六價鉻,不僅肝、腎會受損,還會刺激腸胃,嚴重時還會引起潰瘍、痙攣甚至死亡。
錫,人體大腦白質改變、生長受限、睪丸退化等疾病與無機錫化物息息相關,大部分有機錫化合物對神經有劇毒作用,尤其是三乙基錫,主要通過氧化磷酸化途徑抑制神經系統,進而損害中樞神經系統[14]。
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影響鐵的吸收和代謝,但有研究表明,每天攝入可溶性鎳250mg會引起中毒,每天喝含鎳高的水會增加癌癥發病率[15]。
政府作為重金屬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復工作的領導者,發揮政策引導、資源投入、監督落實的作用。各級各部門應以保障重金屬環境安全和保護群眾健康為目的,全面深化重點行業和重點防控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著力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控體系現代化,對重金屬環境風險隱患進行有效管控,明確目標任務,并將其分解到各個部門,嚴格督促環境污染防治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從原料生產端,到加工銷售端,再到群眾消費端,所涉及單位必須嚴格落實部門職責,同時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確保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安全。
企事業單位應嚴格遵守并執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禁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產業、企業向農村轉移;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另外,專業機構,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應加強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研究,并將已有理論研究成果充分應用于生產實踐,切實改善居民生存環境。總之,各行各業都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行業標準,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負責,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對公眾和社會負責。重金屬危害與我們每一個個體息息相關,我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首先,我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農業投入品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的規定,禁止使用重金屬超標的投入品,以保障生產端農產品質量安全。嚴格遵守《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的禁止將有毒有害廢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和土地復墾;其次,我們的在購買化妝品和餐具時,應仔細查看生產廠家及商品相關檢測信息,絕不買三無產品;最后,作為個人我們應加強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相關科學知識的學習,合理處理會產生重金屬污染的垃圾,并科學看待重金屬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熱愛生活。
環境重金屬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受重金屬污染程度,人體的暴露途徑、暴露頻率、暴露時間、攝入量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人們應科學看待重金屬在人居環境中的存在,避免盲目恐慌和事不關己的極端態度。相比發達國家,我們在重金屬污染引起人群健康風險評估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科研人員在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希望早日能夠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及暴露評估模型,“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也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實現新突破、新跨越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應該把握好這一發展機遇期,統籌和利用好相關資源,在各級平臺、多部門的合作下,建立一套長遠的,能全面反映環境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影響和生態環境影響的風險評價模型,為創造人民群眾向往的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