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廣利 尹濤 孫吉祿 黃粵 馬榮群 葛洪娟 張蕊芬 張翠玲 宮象暉



摘 要:‘嶗山海棠作為湖北海棠的新變種,在山東省表現出自己的特性,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無融合生殖能力,嫁接品種具有較好的豐產性。
關鍵詞:嶗山海棠;變種;特性
文章編號:2096-8108(2021)06-0090-03? 中圖分類號:S661.4? 文獻標識碼:A
‘Laoshan Begonia , A New Variety of Malus Hupehensis(Pamp.)Rehd.
SHA Guangli,YIN Tao, SUN Jilu, HUANG Yue, MA Rongqun,
GE Hongjuan, ZHANG Ruifen, ZHANG Cuiling,GONG Xianghui
( Qingdao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act:The new cultivar of Malus Hupehensis(Pamp.)Rehd. was reported. ‘Laoshan Begonia show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Shandong Province, with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no fusion reproductive ability, and good yield of grafted variety.
Keywords:Laoshan Begonia; variant; features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自然分布于中國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河南、山東、云南、貴州、江西等省,有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 pinyiensis Jiang),泰山海棠(Malus hupehensis var. taishanensis Jiang),師宗小海棠(Malus hupehensis var. shizongensis Jiang)等3個變種(李育農,2001)。楊進報道(1985,1990),山東省境內分布的湖北海棠有兩種,分別是平邑甜茶和泰山海棠。錢關澤等(2007)將平邑甜茶、泰山海棠報道為山東境內的兩個湖北海棠新變種,并訂正拉丁名為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 mengshanensis G. Z. Qian et W.H. Shao),泰山海棠(Malus hupehensis var. taiensis G. Z. Qian)。
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山脈的巨峰、蔚竹庵、毛公山、浮山、戴家山竹子庵等分布著一種蘋果屬野生植物,當地俗稱‘茶果。傳統的果樹資源與分類著作沒有關于嶗山“茶果”的記載(俞德浚,1979;楊進,1990;束懷瑞,1999;李育農,2001),僅在青島市林業局編撰的內部資料《青島木本植物檢索手冊》(曹俊訓編)中介紹了“茶果”屬于湖北海棠,“小喬木,海拔800 m以下,各山坡均有生長,黃島木場口,嶗山涼清河、公司澗都有片狀野生”。 ‘茶果的植物學特征與平邑甜茶、泰山海棠均有明顯差異。根據‘茶果的植物學特征、無融合生殖特性、AFLP分類證據,明確其為湖北海棠的一個新類型。嶗山的湖北海棠與湖北海棠原變種有明顯的區別 ,也有明顯的地理分布 ,應作為變種處理。考慮到蘋果屬植物‘茶果類的名稱較多,容易混淆,建議命名為‘嶗山海棠(Malus hupehensis var. laoshanensis? G. L. Sha)。
按照株系采集接穗嫁接保存于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蘋果砧木資源圃,編號分別為LS2,LS3,LS4,LS5。經過連續幾年的觀察研究,‘嶗山海棠表現樹體生長健壯,抗性強,種子繁殖實生苗整齊一致,嫁接富士、嘎拉等主栽品種親和性好,豐產穩產,是有希望的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蘋果砧木資源。
1 分布環境條件
‘嶗山海棠在嶗山巨峰、毛公山多見于山坡,成片分布,在蔚竹庵、竹子庵多發現于溝底,零星分布。海拔范圍在600~1 000 m。
2 植物學性狀
小喬木,樹姿半開張。樹干灰色,枝條棕褐色,新梢紅褐色。皮孔中大,稀疏。幼葉綠色,成葉長橢圓形,色澤濃綠,葉面平展,銳鋸齒,鋸齒小、密,排列規則,葉被絨毛較少。花蕾粉紅色,盛開后白色。花標本直徑2.20 cm,果實近圓形,平均縱徑1.02 cm,平均橫徑1.38 cm,平均單果重1.19 g。果實底色黃,果面蓋色紫紅,著色面積90%以上;果點中,稀,灰白色。果梗長,萼片脫落,萼洼深狹,萼痕小。果肉黃白色;汁液多,風味酸澀。
該變種與原變種平邑甜茶主要區別,嶗山海棠為小喬木,樹高3 m左右,樹姿半開張,平邑甜茶為喬木,樹姿直立,樹高可達5~6 m,較為高大。嶗山海棠芽頂銳尖,平邑甜茶芽頂鈍圓。嶗山海棠幼葉綠色,平邑甜茶幼葉常有花青素著色。嶗山海棠花小于平邑甜茶,嶗山海棠花直徑平均為2.20~2.25 cm,平邑甜茶花直徑為3.35 cm。嶗山海棠成齡葉片小于平邑甜茶,嶗山海棠葉縱徑為7.92 cm,橫徑為3.82 cm,平邑甜茶葉縱徑為10.52 cm,橫徑為5.95 cm。嶗山海棠幼果淡綠色,平邑甜茶幼果深綠色,有光澤。嶗山海棠果梗長度短于平邑甜茶,果梗平均長度4.72 cm,平邑甜茶5.67 cm。
該變種與原變種泰山海棠主要區別,泰山海棠枝條細軟,果極小;嶗山海棠枝條硬,果實比泰山海棠大。
3 生物學特性
幼樹生長旺盛,枝條健壯、生長快,生長勢強。對白粉病、枝干輪紋病等抗病性強。種子繁殖實生苗整齊一致,直立挺拔,與泰山海棠枝條軟,易隨風搖擺,形成明顯差異。
在青島地區3月20日萌動;4月20開花,盛花期為4月25日,花期為5~6 d;果實9月中旬上色、9月下旬成熟,果實發育期150~160 d, 11月上旬落葉,營養生長時間250~260 d。
無融合生殖能力,通過鈴鐺花期剪柱頭,調查嶗山海棠的無融合生殖坐果率為63.0%~78.5%,不同株系、不同年份之間數據略有變化(表2)。
實生苗整齊一致(表3),株高與干徑的變異系數均明顯低于進行有性生殖的懷來海棠。作為基砧嫁接嘎拉、煙富3和煙富6,表現親和性好,嫁接成活率95%左右,成苗率90%左右。嫁接品種具有較好的豐產性。
4 育苗與栽培技術要點
LS4種子千粒重21.4 g。層積時間50 d。播種時間3月中旬,在溫室內利用穴盤集中播種,待苗木長到5~6片真葉,室外溫度適宜時,移栽到田間。育苗時嫁接高度50~100 cm,利用嶗山海棠對枝干輪紋病免疫的特點,提高樹體抗性,進行抗病栽培。
嶗山海棠嫁接一般品種定植株行距以2.5 m×4 m為宜,采用M26、M9矮化中間砧,株行距以1.5 m×4 m為宜;嫁接短枝型品種株行距以2.0 m×4 m為宜。
嶗山海棠對枝干輪紋病免疫,嫁接品種抗病能力強,在富士抗病栽培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5 分類地位
利用AFLP進行的分子聚類分析結果表明(李佳等,2013),嶗山海棠的LS2、LS3首先聚在一起,再與LS4(大果類型),又與蒙山凌云宮采集的平邑甜茶兩個小果株系聚在一起,然后與青島農科院資源圃保存的平邑甜茶標本樹及蒙山凌云宮采集的平邑甜茶大果株系聚在一起。從分子水平上證明了嶗山海棠屬于湖北海棠。嶗山海棠與平邑甜茶、泰山海棠的植物學性狀、實生苗特征具有明顯差異,應是湖北海棠在山東省境內分布的一個新變種。
6 結論
‘嶗山海棠表現樹體生長健壯,抗性強,實生苗整齊一致,抗枝干輪紋病,嫁接富士、嘎拉等主栽品種親和性好,豐產穩產,是有希望的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蘋果砧木資源。
‘嶗山海棠是平邑甜茶、泰山海棠以外,湖北海棠在山東省境內分布的一個新類型,建議命名為‘嶗山海棠(Malus hupehensis var. laoshanensis G.L.Sha)。
參考文獻
[1]李育農.蘋果屬植物種質資源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27-29.
[2]楊 進,章祖涵,司 清.山東蘋果砧木資源研究報告/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樹砧木論文集[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31-52.
[3]楊 進.中國蘋果砧木資源[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4]錢關澤,邵文豪,劉蓮芬,等.山東湖北海棠(
Malus hupehensis(Pamp.) Rehd.)[J].植物研究,
2007,27(5):521-524.
[5]俞德浚.中國果樹砧木資源[J].中國果樹,1979(1):1-7.
[6]束懷瑞.蘋果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7]李 佳,石琰璟,沙廣利,等.41種蘋果屬植物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果樹學報,2013,30(5):725-731.
收稿日期:2021-08-30
基金項目: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2019LZGC007);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2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01821)
第一作者簡介:
沙廣利(1965-),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蘋果砧木的育種研究。電話:0532-87891009;E-mail:guanglish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