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娥
摘要:民國時期的教育作為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在歷屆政府和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無論在推動傳統教育的變革抑或在促進新式教育的成長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毋庸諱言,由于列強入侵、政局動蕩、軍閥混戰、內戰連綿,民國時期的社會狀況從根本上制約著教育發展的總體水平。無論如何,對民國時期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的成就都不宜估計過高。本文將從民國體育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入手分析,并作出個人的思考分析。
關鍵詞:民國時期;體育思想;社會狀況;進步
民國時期是近代中國社會轉變的一個重要時期,更是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正處于中國社會變遷、文化更替、風氣轉移的貞下起元之際。舊的由衰而亡、新的由孕而生,民國教育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在這一時期的教育家,他們兼容并包的學術風范,融貫中西的治學理路,交叉融合的學科背景,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知行合一的實施方略,使得他們對高校體育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認知理念。通過分析民國教育家體育理念形成的原因和體育實踐活動,闡述出民國時期高校體育的基本內容,再結合民國高校有關體育方面的教育對策,為當今高校的體育改革和實踐提供啟迪。
一、民國時期主要的先進體育教育理念
教育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中國強,培養身體強健德行兼備的青少年也正是當時高等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體育是家國一體民族精神最好的傳承方式。民國時期的教育家們意識到國民健康是國家的根本,張之江將軍深切領會到體育在增強國民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積極宣揚“民為邦參,本固邦寧”的思想,指出:“吾人深知欲求強國,當先富民,欲富民,當努力生產,欲增加生產,當從強健身體入手?!敝鲝埻ㄟ^積極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喚醒國民的健康意識,借此機會來激發國民振興祖國的崇高責任感和為民族崛起而奮斗的信念以及培養民族自尊心的目的。此時的教育家有的已經認識到了高校體育在培養人文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體育是傳播先進思想的有效途徑。在大學體育教育方面表現在諸如軍國民體育思想、全體育思想、科學體育思想、體育教育化思想、自然體育思想等等的引進。如為了促進國人思想的轉變,在當時許多教育家紛紛撰文倡導婦女參與體育運動。梁啟超在《論女學》中指出:“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美(國)是也,女學次盛者;其國次強,日(本)是也;中國之婦女深居閑閣,足不出產,此風一日不改,則中國一日不強。”劉邵錦英在《提倡女子體育之吾見》中指出:“在吾國女子歷數千年封建禮教之束縛,身居閨閣,不知運動,故體格之羸弱致矣,今欲矯其弊,則女子體育實為切要?!笨梢姰敃r這幾位教育大家都認為通過對體育運動的推廣有利于改變人們的思想。
體育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民國初期孫中山先生就認識到了國力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的國民體質是無法挽救國家的,曾呼吁國人進行體育鍛煉以求強健體魄保家衛國,由此體育救國的思潮被民國時期的眾多教育家得到認可,深感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強國之道,首重教育,教育之本,體育為先。夫人有健康強固之身體,然后有堅忍不屈之精神?!庇纱丝梢酝瞥鏊麄兌紝Ⅲw育看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國家實行教育強國的重要元素。
二、民國時期職業教育理念
民國時期職業教育又叫百業教育。百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技術教育,是職業補習教育的一種,不同于其他職業教育,百業教育的受教育者,所學習的學科一定在本行業的范圍內,教育的對象為從事各種職業的職工店員?!皬氖率裁绰殬I,就補習什么學科。施教以行業為單位,以從業職工為對象,凡從事某業之職工,就必須受某行業的教育?!卑贅I教育更是希望通過這種教育使“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更是希望通過這種教育,掃清社會不良風氣,使民眾精神為之一振。對于百業教育的構想是美好的,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熊式輝對百業教育的構想很早,于1936年在第909次省務會議上通過了百業教育實施的計劃,首先以南昌為試點,1937年由于戰爭原因被迫停辦,1938年恢復創辦并推行到全省另外32個縣進行開展。而后隨著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全國職業教育紛紛停辦,百業教育也是如此。由此,在江西開展的轟轟烈烈的百業教育消泯于歷史的長河中,其中的精業、敬業、樂業思想在當今看來也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自清朝的閉關鎖國被洋槍洋炮打破之后,有識之士便積極探尋救國之路,他們認識到傳統教育的不足,傳統的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這種不足反射在民國時期就成為教育的嚴重缺失,甚至可以說是底層人民教育的嚴重缺乏,這種缺失導致民眾的國民性不足。這也就是說,僅有少數人能夠認識到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不應僅在一些學術大家中發展,還應將教育與民眾相結合,并且將國家救亡圖存的思想深化到群眾中,以此激發全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只有從根源上解決群眾的思想教育問題,才能夠使民眾積極主動地發揮抗戰積極性。當時政府認識到教育的作用,這種思想直接推動了百業教育的形成。
百業教育結合了行業道德要求,規范了行業行為,更是為人們日常所忽略的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教授以職能機關為依托,促進行業發展,并且在教授行業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普及基本文化,加強民族主義教育,增強抗戰勇氣與信心。百業教育更是歸納了“百行百業”,將許多“賤業”歸為政府運行的體系中,對當時市場的管理有著積極作用。而后,這種技能型的勞動者以一種政府認可的姿態出現在民眾面前,民眾重新認識了職業教育,這為日后其他職業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基石。
參考文獻:
[1]毛俐亞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困境與出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8),26.
[2]蘭馨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7),71.
[3]程時煃.十年來之江西教育.贛政十年熊主席治贛十周年紀念特刊,1941年12月,第40頁.
[4]教育通論.江蘇,1903年,第3期,第34頁.
[5]陳選善.職業教育之理論與實際[M],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33,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