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當前涌現的專升本熱潮進行研究,分別從個人、學校、社會三個層面探究其出現原因,分析利弊,有針對性給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專升本;教育;價值觀
當前,繼某些本科院校出現“考研”宿舍后,某些高職院校也開始出現“專升本”熱潮,一些院校甚至以學校專升本率高為招生宣傳亮點。本科與高職是兩種不同培養方案教育形式,本科生想提升學歷,去考研尚不失為一個好渠道,但是高職生普遍“本科情結”高漲,甚至在某高校某些專業,一個班出現超過半數的學生去專升本備考,而不去參加就業前實習,這種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是一件好事。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是兩種平行的教育方式, 高職教育定位與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當前,中國處于新時代的社會主義階段,朝著民族復興夢飛速發展,需要更多的科研人才,也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中國制造、高鐵速度需要更多有高度責任心、嫻熟工作能力的大國工匠來支撐。
一、專升本熱潮原因分析
1.個人層面
某些學生在高中方面成績相對不錯,由于高考失誤,導致沒有考出理想的分數,對于這部分同學,進入高職院校并不是理想的選擇,故對自己的學校沒有歸屬感,有些學生稱成功專升本為“上岸”,很明顯的表現出他們對本科院校的渴求與自己所在高職院校的不滿。另外,有些學生沒有在學校內努力鉆研知識,沒有好好掌握一項必備的職業技能,使得在就業時處處碰壁,但不從自身找原因,能使學生錯誤得認為因為自己是高職生才有有如此的就業窘境,認為本科畢業就會不用面對就業壓力,沒有對自身和社會環境做出正確的判斷分析。
2.學校層面
首先客觀而言,高職院校的教師水平和實驗實訓設備的確與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其次,高職院校沒有在工匠精神的宣傳上下足功夫,使得學生沒有身份認同感和自豪感,再者,高校與企業的聯系還不夠緊密,與企業需求對接不夠,使得高職學生畢業面對的就業環境不友好。最后,學校對專升本培訓機構在校園宣傳活動把控不夠。
3.社會層面
社會上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高職生畢業后,就業時往往受到其他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擠壓,社會用人單位對高職生的認可程度往往不高,高職生往往沒有競聘優勢甚至在某些崗位可能沒有應聘應試資格。更重要的是,高職生與本科生畢業薪酬差距的確客觀存在。據數據顯示,高職應屆生從事的職業在薪酬待遇上不如本科畢業生,從事的職業不如本科畢業生體面。其他小的方面方面,就英語四級考試而言,好多本科院校規定不拿到四級證無法取得畢業證,而高職院校的現狀是每個班級每次四級考試只能分配到一兩個名額,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考取四級證的需求。
二、思考與解決思路:
1.個人方面
應該對自己有客觀的了解,就像兔子擅長奔跑,啄木鳥適合打洞捉蟲,學生應該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到底是適合學術上進一步提升還是技能上的。要更新觀念,重振信心,逐漸養成合作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愛好,在技能的提升上實現自我。要向先進人物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培養起更高的價值觀。
2.學校層面
(1)加強職業素養教育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素養。一個崗位不僅需要的是技能,可能更加需要對這個工作的責任心與榮譽感。
(2)加固價值觀導向引領
培養學生國家價值高于個人價值的觀念,學校應加大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領學生進一步學習黨歷史上革命先驅的先進事跡,讓學生有觸動、有收獲、有成長,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覺悟,能夠開始思考國家需要與個人價值體現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自覺肩負時代使命。多開展優秀工匠進校園等,使學生感受到大國工匠的風采,感受榜樣的力量,從而對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有企盼,有信仰。
(3)加大自身改革力度
學校要加大重視程度,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德育為先。持續提高教師教學素養,進一步完善實驗實訓室建設。人才培養目標的目標極為關鍵,以德育為先,學生們先學會做人,有崇高的理想,想的是如何為整個社會貢獻力量,完善實訓室建設,將實訓室用好用足,將學生在校就好好打造成準技師技工,以便學生能更快在企業上手。
(4)加深與企業合作深度廣度
目前,各大職業院校應進一步推進與企業合作的力度,應該在數量和質量上提升合作企業的范疇。企業走進來,學校走出去,教師也走出去,更好的為學生和強企業服務。
(5)重視實習把控
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職生需通過頂崗實習來取得就業崗位,實習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體現,也是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要加強校內實習導師和企業實習的導師的指導力度,使得學生在實習期能得到較好的指導,更好的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
(6)嚴格把控專升本培訓機構的校內宣傳
嚴查專升本培訓機構資質,打擊非法專升本培訓機構的夸大虛假宣傳,嚴禁非法專升本培訓機構進校園,對于有資質的培訓機構,也應加大監督力度,避免培訓機構把自己美化包裝成諾亞方舟,加深高職新生的學歷焦慮。
3.社會層面
(1)國家、地方政策支持
各地方、各級政府應真正重視起來,大力增加高職教育的經費投入以更多支持高職院校的設備更新和人才引進,提高院校的培養質量。此外,政府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和規范高職生就業機制,在政策上傾斜,聯合學校和用人單位一起為高職畢業生建立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1]
(2)提高技能工人待遇薪酬,完善技能工人支撐制度
完善技能工人職稱制度,使得高職畢業生有良好的職業晉升渠道。
指導企業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鼓勵企業建立針對技術工人的補助性津貼制度,提高技術工人津貼水平。[2]
(3)專升本招生規模一定要控制好“度”
國家一直強調,高職教育定位與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如果高職院校片面地、過分宣傳學生去“專升本”,這會更加導致高職生“本科情結”高漲,勢必會對高職院校正常的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帶來一定影響,進而會影響專科層次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總結
作者并不是提倡一刀切,反對高職生升本,而是建議高職生在對自己能力的客觀分析后再做決定,社會進行科學宣傳和引導,企業不一味追求高學歷,學校為高職生就業做好技能保障,這樣,不論是提升學歷還是實習就業,學生都能實現國家命運與個人價值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潘婧璇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7,60
[2]《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z]《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2018-3-22
作者簡介:劉娜,出生年月:1984-02-08,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濰坊市,所在院校: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職稱:講師 學歷:大學本科,學位:工程碩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