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步入新時代,宗教工作面臨新的形勢與任務。如何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準確把握宗教工作的定位,最大限度發揮大統戰格局在宗教事務治理中的優勢,激發各級責任主體活力、不斷提高宗教治理效能,成為擺在各級民族宗教工作部門面前的重要時代課題。自2019年湖北省民宗委在全省啟動開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工作以來,各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緊緊圍繞上述課題,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思考、周密謀劃、把握規律、守正創新,在健全責任體系、壓實主體責任、打通堵點環節、提升治理效能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現擷取黃石、襄陽、荊門三地的實踐創新經驗,供各地學習借鑒。
近年來,黃石市堅持明責任、建機制、抓規范、促長效的工作目標,全面實行宗教事務“清單化”管理,促進全市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規范化、長效化。
明確黨委工作“清單”,壓實主體責任。制定宗教工作主體責任“清單”。制定市、縣、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分管班子成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宗教工作主體責任“清單”,明確縣(市)區、鄉鎮(街道)履行宗教工作屬地管理主體責任,村(社區)履行協管責任,確保責任壓緊壓實;切實發揮黨委主體責任。各級黨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將宗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各級黨委(黨組)會專題研究內容,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市、縣黨委副書記任市、縣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任鄉鎮(街道)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宗教工作聯席會,形成全市上下“一盤棋”推進宗教事務依法管理的良好局面。實施宗教工作考核“清單”,將基層宗教工作納入基層黨建、意識形態、統戰、綜治工作年度目標考核,納入干部履職盡責考核范圍,將日常宗教督查結果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市縣兩級加大宗教工作在各項考評中的分值權重,考評結果與鄉鎮、村干部個人任命、績效工資直接掛鉤。
明確部門職責“清單”,落實共管責任。制定各成員單位責任“清單”,完善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19個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明確29個市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履行宗教工作的責任“清單”,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報送、工作定期報告、督促檢查、文件管理等制度,形成宗教工作強大合力,充分發揮成員單位共管職責。宣傳、統戰、網信等部門加強宗教輿情信息監測和分析研判。組織部門把宗教理論和方針政策列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校)干部培訓及各支部“三會一課”學習的重要內容,將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納入“紅旗型、示范型、標準型”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內容。教育部門貫徹落實宗教與教育相分離原則,加強師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做好抵御宗教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工作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加強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建設項目用地監管,依法依規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聯合執法。會同宣傳、統戰、網信等部門對監測的各類宗教輿情,及時調查核實,主動應對處置。會同相關部門開展防范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收繳非法宗教出版物等工作。全市形成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宗教工作格局。
明確規范管理“清單”,夯實基層責任。宗教界學習宣傳落實“十開展”。在宗教團體層面,明確開展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學習活動每年不少于2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的講經交流活動每年不少于1次;在宗教活動場所層面,明確組織信教群眾開展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學習活動每年不少于2次,開展宗教法律法規測評每年不少于1次;在宗教教職人員層面,明確參加各級宗教政策法規培訓每年不少于2次。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落實“五必須”“五嚴禁”。明確宗教活動場所必須達到安全規定標準,必須落實“八項”(人員、財務、資產、會計、治安、消防、文物保護、衛生防疫)管理制度;必須建立民主管理組織;必須實行民主管理;必須落實“八無”要求,對場所違規改擴建、違規建造大型露天造像、違規設立宗教宣傳牌、非法宗教出版物、未經審批的互聯網宗教平臺等方面,劃出明確的五條嚴禁觸碰的“紅線”。宗教活動場所落實“十嚴禁”。嚴格宗教活動審批,未經審批嚴禁開展大型宗教活動、嚴禁在宗教活動場所外或跨省開展宗教活動等。嚴守宗教活動原則,嚴禁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傳教、舉行宗教活動、成立宗教組織,嚴禁針對未成年人舉辦各類涉及宗教的培訓班、托管班、夏令營、幼兒唱詩班及社會實踐活動。嚴禁宗教活動“商業化”,嚴禁利用宗教招商引資搞旅游開發,嚴禁開展商業性放生活動,嚴禁誘導、脅迫游客和信教群眾燒高香、抽簽卜卦,炒作售賣“頭香”“頭鐘”,嚴禁組織和個人投資或承包經營寺廟、宮觀,獲取經濟收益。教職人員落實“十不得”。嚴把“入口”關,未取得教職人員資格、外地流動教職人員未經申報不得從事宗教活動。嚴守紀律要求,教職人員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等違法活動,不得向未成年人傳教、利用公益慈善活動傳教、利用宗教開展封建迷信活動、在非宗教活動場所發放宗教宣傳單和資料等。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明確教職人員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外開展宗教活動,不得利用宗教從事商業活動等。
近年來,襄陽市積極探索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方式方法,以落實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責任制為抓手,以依法管理基層宗教事務為落腳點,通過試點帶動促進規范管理,走出了一條符合襄陽市實際的基層宗教事務管理模式。
深入總結調研,完善思路舉措。襄陽市是全省較早探索建立基層宗教工作網絡管理的地方,早在2018年,轄區各縣市區就作出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如:襄州區建立健全了“3+2”的宗教工作網絡,“3”即區委主抓、鎮(街道、區)專抓、村(社區)協抓,“2”即每個層級都有一主一副配合抓好宗教工作,切實發揮出1+1>2的疊加效應;棗陽市實行“村(社區)月排查、鎮(辦、區)月上報、市季度研究”制度,建好排查工作臺賬和信教群眾臺賬,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整治,有效遏制了非法宗教活動的發生。襄陽市一方面在本地選點調研,總結推廣部分縣(市、區)在健全基層宗教工作網絡管理的創新做法,另一方面組團赴湖南省長沙市考察學習當地先進經驗,主動對標查找差距,形成完善的思路舉措。2019年3月,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發《關于加強基層宗教工作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和鄉村兩級責任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宗教工作網絡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細化縣(市、區)工作職責9項、鄉(鎮、街道)工作職責4項、村(社區)工作職責3項,形成一體化的基層宗教工作網絡管理責任鏈條。
精選試點扎實推進,總結經驗出臺舉措。2020年,襄陽市分別在襄城、樊城、襄州三個城區各選擇1個宗教工作任務較重和1個宗教工作任務較輕的鄉鎮(街道)開展基層宗教工作網絡管理試點工作,積極探索三級宗教工作網絡運行的新機制新方法,取得了積極成果。襄城區將宗教事務接入城管、公安、社區網絡,探索實施“三網疊加”宗教事務管理新模式,為基層宗教工作網絡管理積累了經驗;樊城區依靠社區黨委、物業公司、居民自治委員會和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創新開展“三方一平臺”管理基層宗教事務,使基層各級主體責任更清晰、更明確;襄州區借鑒社區疫情防控經驗,把宗教事務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小區、樓棟,把宗教主體責任壓實到單元長、樓棟長,開創宗教事務社會化管理新格局。在總結各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20年5月,襄陽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下發《加強基層宗教工作網絡建設堅決防止非法宗教活動的意見》,把落實宗教工作“六個納入”要求、開展“無非法宗教活動村(社區)”創建工作、加強宗教理論和政策法規宣講工作作為縣(市、區)重點工作;把加強村(社區)宗教工作聯絡員和信息員日常教育管理、加強非法宗教活動日常排查、加強宗教工作日常考核作為鄉(鎮、街道)重點工作;同時,明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是本村(社區)宗教工作第一責任人,村(社區)兩委干部中要明確一名宗教工作聯絡員,村(社區)網格員為宗教工作信息員,進一步細化網格員信息采集、情報傳遞、協助處置、宣傳教育、安全巡查等五項職責,推動形成了縣(市、區)黨委負總責、統戰部門牽頭、宗教部門監管、其他相關部門配合、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黨組織齊抓共管的治理模式。
強化學習培訓,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襄陽市建立了市縣鄉三級培訓制度,每年都將宗教理論和政策法規納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市委黨校主體班學員培訓重要內容,組成市級宣講專班,以學習貫徹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湖北省宗教事務條例》為重點,著力加強對宗教理論和政策法規宣傳的薄弱地區和基層黨政干部、統戰干部和村(社區)書記的培訓,先后開展宗教理論和政策法規宣講培訓近200場次,有效提升基層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與水平。基層干部和社區工作者學習宗教政策法規知識的積極性高漲,實現了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同時,以狠抓中央、省委督查巡視問題整改為契機,認真查找各地在健全完善宗教工作體制機制和加強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壓實基層宗教工作主體責任。按照“政策清、情況清,防違法、防非法、防滲透”的要求,強化宗教事務日常監管措施,創新宗教活動場所“雙監督”管理模式,在全市宗教活動場所統一制作并懸掛《宗教事務管理監督舉報電話》《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等公示牌,公布民族宗教工作部門、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基本信息,公布宗教活動場所教務、財務管理情況,公布履職盡責監督舉報電話,促進宗教界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
近年來,荊門市根據宗教工作規范化管理建立三項常態化監管制度,久久為功,綿綿用力,進一步夯實基層宗教工作基礎。
“三項制度”基本架構。一是三級聯絡員制度,即落實宗教活動場所縣鄉村三級聯絡員制度。縣級聯絡員由縣市區統戰民宗干部擔任,負責對宗教活動場所的工作進行引導協調、跟蹤督辦、矛盾調處、信息反饋等,每月至少到宗教活動場所調研檢查一次。鎮級聯絡員由鄉鎮(街道)黨委統戰委員擔任,加強日常巡查,確保宗教活動場所安全,禁止開展非法宗教活動,每月至少到宗教活動場所工作聯絡兩次。村級聯絡員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掌握宗教活動場所教職人員、信教群眾、宗教活動等基本情況,每周到聯絡的宗教活動場所巡查一遍。二是定期督查制度,即建立宗教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定期督查制度。市級統戰民宗干部每月要下宗教活動場所抽查規范化管理落實情況,重點抽查“四進”“八無”“三上墻”內容,每月抽查面不少于10%。三是常態化巡查制度,即建立“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落實情況日常巡查制度。市級統戰民宗干部重點巡查“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落實情況,每月抽查面不少于5%。
“三項制度”保障措施。一是壓實主體責任,解決宗教工作“誰來管”的問題。明確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統戰部長第一責任,將宗教工作納入黨委(黨組)會議事項、黨政領導班子考評體系和巡察監督內容。二是明確治理重點,解決宗教工作“管什么”的問題。梳理分解中央、省委巡視督查反饋問題清單,明確市、縣、鄉、村四級整改責任,確保全市23類41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規范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落實“四進”“八無”“三上墻”工作要求。三是強化執法隊伍建設,解決宗教工作“怎么管”的問題。圍繞推進宗教中國化、宗教工作法治化,在全市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培訓”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黨的宗教理論和方針政策、全國宗教會議精神、《宗教事務條例》《湖北省宗教事務條例》的學習宣傳教育培訓,延伸到鎮、村一級,切實提高基層干部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強化政策保障,解決宗教工作“管得好”的問題。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宗教事務管理的實施意見》,為各級責任主體抓好工作落實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確保基層宗教治理落到實處。五是強化日常監督,做好平時考核臺賬。常態化監管工作由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委)牽頭抓總,統籌日程安排,督促抓好各項措施落實,部領導帶隊,部機關有關科室工作人員參加,認真做好監管工作記錄和臺賬管理,將作為對被抽查對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