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琛
一顆顆優質的雞蛋被機器分級后放到了生產線上“流動”,機器的另一邊是專業的檢測人員對雞蛋重新進行分類,“雞蛋有破損的、表面不光滑的、大小不均的全部都要處理掉……”平遙縣國青同盈禽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冀國青向《科學導報》記者解釋道。
8月15日,“三晉食品安全行”媒體采風團走進國青同盈禽業有限公司,這里不僅有著先進的檢測設施,還有著專業的檢測人員,他們會對雞的食量進行營養指標檢測,對雞蛋出廠前的衛生指標進行檢驗,這樣既保證了雞蛋的安全性,還確保了其營養價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其他禽業相比,國青同盈禽業有限公司的雞蛋之所以與眾不同,關鍵是把好了兩個“關”:一是“料”關,二是“雞”關。
在雞舍,記者看到,企業在生產飼料上采用了高科技智能化生產設備,就連雞群的飲用水都是經過嚴格檢驗的泉水,通過封閉的管道將水直接輸送到雞籠內,隨時供雞群飲用。在飼料加工前,首先要對飼料進行糞便檢測,以防有糞便混在其中,影響飼料安全。隨后,再通過精準的工藝流程,從生產用料、生產過程和產品出廠全程常態化檢控,從而使雞具有更豐富的氨基酸,肉質也更加鮮美可口。
雞的品質有了保障,雞蛋自然也有了品質基礎。冀國青告訴記者,企業主要以產笨雞蛋為主,別看笨雞蛋體積小,但把它打開之后,蛋黃比普通雞蛋的蛋黃還要大,煮熟后,蛋黃的顏色也會比普通雞蛋的顏色要深,蛋清也比普通雞蛋更黏稠、清澈,水分也比較低,口感更為香嫩。國青還有個秘訣,就是這里的雞食用的是黃豆、胡蘿卜等含有大量維生素的糧食,所以,這里的雞蛋含有的蛋白質也會比普通雞蛋蛋白質含量高。
當然,兩“關”把住了,還要有科學的養殖模式。一直以來,國青同盈禽業有限公司采用“555”的養殖模式,即:單場50畝地,每場5棟雞舍,每棟5萬只雞,該模式與專業化生產和標準化配套相結合,全部實施全進全出的管理,不僅實施了場與場分開,棟與棟隔離,還完成了1∶3標準配套結構,即1個育成場匹配3個蛋雞場,大幅度提高了雞群產蛋的效率。同時,嚴格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入廠,不合格成品不出廠”的原則, 確保了蛋雞健康的生產管理模式和雞蛋的品質。
據冀國青介紹,正因為有了先進的設施和完善的產業鏈條,所以才形成了蛋雞業“養殖規模化、管理流程化、產品品牌化”的創新模式,同時還對農民養殖、種植、增收增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多年來,冀國青一直誠信做企業,他曾說過:“誠信是衡量人格人品的標準,人品是決定產品品質的源頭。”冀國青的這句話道出了他多年來做企業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