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芳
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墾利分局 山東東營 257500
養生的重要核心在于環境,而森林也是人們養生保健的最好環境選擇。在良好健康的森林生態環境中,進行度假休憩及療養保健等活動,不僅可以修身養心,調節人體機能,還可以延緩衰老,用最少的醫療代價換取強健的體魄。
森林地球的天然"消毒柜"。森林中有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花草樹木,它們的葉、根、花、芽等能分泌出多種揮發性的物質,如乙醇、萜烯、醛、醚及有機酸等,可以殺滅多種病菌,比如結核、白喉、傷寒、肺炎、痢疾等,達到廣泛消毒的作用,森林地帶的空氣殺菌能力要比城市等無林地的空氣高出3倍-7倍。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蓄積,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并釋放出1.62噸氧氣,以利津縣王莊沙區林場為例,1.33萬畝的有林地,每年可增加3464立方蓄積,可固碳6339噸,釋放氧氣5611噸,為東營市的生態環境做出重要貢獻。
森林是釋放的有益環境因子對我們的身體具有非常顯著的保健效果。比如芬多精、負離子等,芬多精能夠輔助調整呼吸促使大腦維持情緒穩定;還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緩解失眠,幫助人們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另外森林作為"天然氧吧"它的空氣含有每立厘方2-3萬個負氧離子,以長白山森林公園為例,負氧離子濃度最高達6萬個/立方厘米,人們置身其中只覺身心凈透、情緒舒緩,治療失眠,還具有鎮靜、止咳、止疼等多種神奇的療效。
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要遵循五大原則:即因地制宜、創新引領、科學開發、生態優化、市場主導,這樣才能充分激發森林康業產業的潛能,發揮其優勢,滿足人民對生態文明、生活良好的向往。
根據各地自然資源條件差異,從保持長期可持續森林康養經營的角度出發,維護森林康養類型的繼承性,保持的森林類型穩定,滿足開展后續森林康養產業經營的需要。
學習國內外森林康養產業優質典型,根據不同年齡群體的不同需求,充分發揮出森林資源的綜合服務供給功能,以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森林活動項目為基礎,發揮出森林的觀光、休閑、娛樂、養生等功能,在硬件設施下下功夫,觀光休閑線路合理且順暢,開發相關有趣好玩的旅游產品。創新性的把森林植被的恢復與養生及旅游休閑、強身健體、健康療養等需求相結合。鼓勵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認知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
采取科學開發的原則,以森林群落穩定性和生態功能高效為前提。科學合理控制森林開發力度,不斷提高森林康養資源質量,協調好森林資源康養、利用、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以及森林生態安全和人類生產之間的關系,將科學開發、永續利用為方針,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促進森林生態環境向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為顯著,生物多樣性指數提高,在防災御災體系重要骨架的作用更加突出。
加快培育一批森林康養產業的龍頭企業,以林業為中心,融合旅游業、醫藥衛生保健業、房地產業以及交通運輸業協同發展。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和市場需求,整合資源,加強硬件配套措施打造出休閑農莊、特色小鎮,根據各地區消費水平發展中高端休閑度假產業,將森林康養產業做大做強。
森林康養產業是朝陽產業,需要政府給與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市場引導及權威認證體系、專業人才管理體系。強化硬件設施的配備與完善,是康養基地運營發展的基礎,森林、花園、草地、農田等自然資源和酒店、步道、活動中心、交通設施等基礎設施都十分重要。他們決定了康養基地的可利用性。
健全森林康養業政策支持體系,包括產業發展的促進政策、稅費扶持、用地支持、投資融資政策等。加快森林康養產業標準化體系認定建設,由政府與市場合作,政府主導,市場協作,全面推進森林康業產業政策扶持力度。
全力支持森林康養產業的科學研究,對森林康養環境適宜度和人群參與舒適度、安全性、有效性開展可行性的科學研究。提升森林康業產業的技術水平,更好的為社會,為大眾服務。
人才是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加強專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批熟悉掌握健康保健、森林醫學、旅游服務和運動休閑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在相關產業的高等院校設立森林康養學科,在社會上推行實行森林康養師認證機制。
加強森林康養知識科普宣傳和教育,將森林康養融入少年及中老年群體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為游客、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進而達到徹底放松身心和療養休閑的目的。
綜上所述,以此開展森林療養活動,融入大健康產業以及旅游度假產業,發揮森林資源在社會上的重要作用,促進綠色發展和增收致富、改善民生,使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協同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