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萬博
北京建工總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在提倡環保節能的今天,綠色建筑的理念在建筑當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暖通空調作為綠色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建筑采風、建筑通風和空調系統等部分。暖通空調的設計是綠色建筑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其對于建筑物的節能減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綠色環保的理念,在降低暖通空調消耗能源的同時,也要提升住戶的居住體驗,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節能型社會。
在建筑施工中,暖通空調系統屬于最為重要的建筑構件,占據了大部分的能源消耗,所以想要實現綠色建筑的設計目標,就要從暖通空調系統優化入手,將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由此可見,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注重暖通空調的優化設計工作,采用綠色設計的理念,對空調性能進行不斷優化,掌握空調設計要點,將暖通空調設計推向全新的高度。
暖通空調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能耗總量較高,在建筑工程中,如何在確保暖通空調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實現節能設計,一直是工程技術人員為之努力的目標。暖通設計人員進行暖通空調設計的時候也要注意節能問題,嚴格控制系統線路敷設長度,避免造成材料浪費,設計期間盡量應用可再生能源,合理應用地源熱泵節能技術、自動溫控技術、變頻技術等當下被廣泛應用的新型綠色技術。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的施工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城市化的熱潮下,人們對于居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居住的住宅要盡可能地做到舒適。因此要提高住宅的居住質量,暖通空調的安全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下,若是提倡環保節能,必定會影響到一些污染性和資源消耗性企業的發展。因此,在進行暖通空調的設計時,要基于環保的理念,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堅持使用可再生資源,并堅決抵制劣質資源的運用,提高暖通空調施工的質量[1]。
自然通風方式的設計要點如下。
(1)風壓通風。在采取風壓通風方式時,綜合分析建筑結構,如建筑物朝向、各功能區域分布格局、建筑周邊區域氣候條件等,采取各項設計措施,減小自然風吹入建筑室內空間時所承受的空氣阻力。例如,適當增加建筑門窗構件的開口面積,盡量將門窗保持在統一水平線上,安裝百葉窗等具有空氣加速效果的窗體。
(2)熱壓通風。熱壓通風方式是根據建筑室內、室外環境溫度差與壓力差,起到引導空氣流動、持續交換冷空氣與室內濁氣的作用。因此,為取得理想的自然通風效果,在建筑結構設計環節,應盡量采取豎向空腔設計方式,保證室內濁氣可以通過建筑頂部向外排放,并在建筑底部持續流入室外冷空氣。同時,在建筑頂部區域設置開口,起到調節通風效果、控制進風量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設計人員在進行空調水泵設計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實際參數值偏大的問題,設計的水泵容量往往于系統實際需求量存在出入,甚至超出需求量的兩倍,這樣一來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增加系統運行費用的投入。而之所以會出現此種問題主要是因為設計方案總的冷負荷參數過大,設計人員進行凈水壓力測算以及水利平衡計算的時候沒有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導致循環阻力值偏高。此外,如果設計人員在計算過程中沒有注意冬夏季節的流量差異情況也會造成計算結果的不準確。例如,在某個高層民用建筑工程中,冬季和夏季的溫差不同,負荷不同,最終導致了需求量存在差異,夏季需要的冷循環水需求量為400m3/h,在冬季的時候需要熱循環水需求量為200m3/h。
風口安裝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合理的安裝位置和空調的運行效果存在直接關系,在風口安裝前,相關人員需要對空調房間進行合理的氣流組織勘察,認真比對內裝施工圖紙,結合內裝圖紙對風口的安裝進行優化,確保空調使用的低能和高效。針對一些多功能區域,像會議室等建筑結構相對復雜的地點在風口安裝時要提高關注度,位置確定好之后,再進行開孔的操作。在設計時要注意,既要保證功能性,又要美觀,需要和整體環境保持一致,注重與消防噴頭,煙感(溫感)的協調[2]。
冰蓄冷技術是指通過制冰蓄冷在夜間電網低谷期進行冷量儲存的技術。減少在高峰時期空調出現高負荷運行的情況,在白天空調運行的高峰期時,通過冰凍機組將冰進行融化制冷,減少空調在高峰時的負荷,不僅僅可以減少空調的產生的電費,還能節約資源。不僅僅可以有效地解決能源消耗的問題,同時還能有效解決電網不平衡的現象。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推廣,冰蓄冷技術在進行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冰蓄冷技術在進行不斷優化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提高蓄冷量,還能控制好蓄冷量和蓄水量。在夜間,并蓄冷在受到COP值的影響下制冷效果并不顯著,但是整個系統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通過低溫送風技術,可以將冷蓄水的水溫降至4℃以下,有效減少能源的浪費和風機的動能損耗。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過程中,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建筑節能環保屬性、暖通空調系統運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環節,必須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循環利用、節約、廣回收等設計原則,落實各項設計措施,提高綠色施工材料與綠色技術應用比例,促進室內環境品質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