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坤
濟寧市任城區自然資源局 山東濟寧 272000
由于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有限,限制了其發展,以至于城市面積的擴大,農業用地和建筑用地的改變以及對農業用地的占領給農業用地資源的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加快健康城市化的發展需要改變土地資源的管理問題。所謂的“城市化”只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完善與土地有關聯的經濟問題、加大土地資源的管理力度、增加土地的使用范圍,促進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對于城市可持續至關重要,為城市地區的土地擴張和健康城市化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持[1]。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居住,農村人口逐漸減少。這種人口分布導致村民隨意規劃用地,將建設用地改為農田,一些農村空房較多,老房子倒塌導致土地結構混亂。因此,有必要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規劃。我國農村有大量的村莊,但大多數存在宅基地建設沒有按照規劃實施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沒有統一房屋的朝向與風格問題,導致農村街道建設不符合規定。道路兩側也存在著修繕和修建排水設施不統一的問題,導致下雨時雨水堆積的問題。
由于我國國情,土地流轉,集中度大,很難在行政管理上形成規模經濟。在城市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以城市為例,耕地、森林、水面和荒地的比例分別為11.2%、6%、11.1%和6.5%,只有約11%的轉移區域進入了專門區域生產。穩定國家與國家的關系,維護農民的土地經營權,要遵守相應的原則,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由于集體產權制度沒有大規模劃分,大量的土地政策缺乏嚴謹的法律規章制度來進行管理。有形的公共土地市場尚未形成,直接導致大量的土地成本交易,缺乏一個完整的土地市場和對標準化政治環境的支持,這減緩了農村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化進程。農業資產的逐步顯現為謀求自身發展,解決資金困難問題,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增加了過多的資金,甚至直接參與了土地開發。這也導致了泡沫的隱患經濟,所以建立公平的城鄉市場,規范土地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土地計劃管理中,每個人都應加強責任心,認真對待工作,合理規劃土地資源。要想保證每個人盡職盡責,首先就要對管理規劃進行科學的設計,從流程上確保規劃質量。統一規劃的標準化,所有參與規劃的人員按照流程和標準進行工作,自然可以推動規劃管理工作的進展。其次,建立評價系統,加強管理,避免計劃偏差,充分協調各項工作,促進共同發展[2]。
土地流動不僅與國家糧食安全有關,而且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有關政府部門要對土地流動的控制和管理進行完善,在考慮到不減少基本農業用地總數和提高其使用質量的基礎上,在城市化的框架內,及時調整有關條例,積極促進農村土地的流動。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的新要求,提高農民對土地流動重要性的認識,加快農村城市化和剩余勞動力的轉讓的速度。通過在城市就業、土地承包、發展集體經濟和建立新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一是根據機構改革實際,對自然資源管理領域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進行梳理,選購發放涵蓋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海洋、測繪等領域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實用工具書,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副縣長、全縣自然資源系統每個辦公室一冊。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社會快速進步,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使得土地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土地管理相關人員需要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到土地管理當中,提高農民參與土地規劃的熱情,使人們明確了解到城鎮化建設的作用,避免出現誤會。除此之外,政府需要提高宣傳力度,利用活動或者宣傳手冊等方式,使農民可以及時掌握城鎮發展動態與進程,了解其中的具體信息;還可以借助新媒體渠道,如微信、抖音等做好宣傳,確保土地管理過程科學化、透明化、合理化;還要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有效的監管方式,避免再次出現違規違法問題,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保障農民合法權益[3]。
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占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從目前實際來講,城鎮化建設、農村土地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部分農民的權益受到影響。基于此,需要認真反思城鎮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存在的具體問題,把握問題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優化土地治理工作,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要做好調查工作,落實節約資源的戰略目標,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