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臣君
榮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近年來,不時發生建筑安全事故和勞資糾紛。如何安全,高效,有序地生產,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建設項目管理方式的創新,解決施工管理中的“監管薄弱、監督方式落后”問題,已成為建設管理的必然選擇。
隨著時代的發展,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現場施工人員,設備和材料的實時定位,以及人員,機械設備,材料等的位置信息,時間信息和軌跡信息。可以有效地獲得并及時發現缺失的異常行為,從而實現該項目[1]。監督設備的聯合運行提高了應急響應和事件處理的速度,并形成了人為管理+技術管理的三維控制模式,同時與“物業管理+聯合管理和安全管理”組成五合一的管理模式。從“被動”變為“主動”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通過與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統的集成,將項目資源信息和基本空間數據結合起來,以構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集成和全面地工程建設管理和決策支持平臺,實現最大化經濟和社會效益。
施工現場人員主要由民工組成,具有流動性大、管控難等特點。而在我國傳統勞務登記工作的方式是采用人力工作。從施工工作人員相關信息的登記、記錄,以及相關信息的復印、打印,再到相關信息的檔案存放,大量繁雜的工作,使得勞務信息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錯[2]。然而,一旦出現工人上工動態跟蹤滯后、工資核算混亂等問題,勢必會導致施工工作人員的利益受到損害,由此引起的勞務糾紛事件不在少數。
由于在建設項目的現場管理中,施工管理人員常常沒有將現場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造成施工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設備和產品安全、交通運輸安全等事故不時發生。如何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減少事故發生頻率,防止各種違法作業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仍然是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專家和學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3]。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設項目對項目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和系統化。與過去相比,項目成本、項目進度,項目質量和安全性等得到了質的提高。當前,如何保證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將是每位項目經理面臨的最大考驗。
施工和生產作業的隱患是指工作場所,設備和設施的不安全狀況,不安全的人類行為和管理缺陷,這是安全事故地直接原因。如何消除生產操作隱患,對于預防安全事故起到重要的作用。
隨著施工現場管理標準化、精細化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近年來,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對施工現場管理的質量、安全、環保檢查越來越嚴格。其核心是對施工現場的“人、機、料、法、環”的有序安排與監管。如何進行全方位檢查和監督,是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有效手段[4]。
針對施工現場人員的管理,以信息化實名制勞務管理平臺為基礎通過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實時獲取現場人員進出信息自動統計分析現場工人數量、工種將數據實時上傳至公司施工項目現場管理系統進行人員產值對比、功效分析輔助企業管理決策并與云筑網實名制系統相結合清晰掌握工人出勤狀況。根據施工工種不同,計算薪資方式不同,每月自動生成考勤報表,方便政府機構對工程中工資拖欠、漏發等諸多問題全監控,從而減少勞資糾紛。
通過建設工地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建設工地施工的在線監控,自動監督和遠程監督,并實現了違規、監督、調度、指揮等功能。全面掌握建設項目數量、場地分布、人員組成、項目進度及存在的問題。為質量監督部門及其他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現場視頻監視和關鍵人員監督服務。建立多部門協同管理的管理平臺,實現協調監督,提高施工現場的監督水平。視頻監控:對工地車輛進出口、建筑工地施工區及物料存放區進行24 小時監測管理。設施監控:對塔吊或活動吊、升降機、外用吊籃、物料提升機、推土機、裝載機等設備及工地物料講課管理。人員監控:對工地項目經理、安全員、大型設備操作員、監理等關鍵人員的監督管理。工地環境監測:對粉塵、噪聲等影響施工人員安全及周邊環境因素的監測管理。遠程監管:企業管理人員可遠程查看工地施工情況,工地安全隱患可提前預警[5]。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工地數量持續增加、規模不斷擴大,由此導致工地安全事故、污染事件、盜竊事件等呈逐年遞增狀態。據統計,2016 年有據可查的安全事故超過了600 起,傷亡人數超過了800 人。充分證明原有依靠人力或者單一系統進行管理的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已經無法滿足工地施工各類監督、管理業務的需求。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將是未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