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賢生 張亞龍
中核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61
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具有很長的周期,若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得到嚴格地把控會對整個工程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求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均要充分協調工作方案,以此將各項施工技術應用于項目施工建設中。但現階段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設計,部分施工單位雖然可以給予設計工作足夠的重視,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缺少統籌管理與分項管理。一方面,在施工技術方案設計前,沒有認真對施工現場的地質地形情況進行勘測或者勘測太過粗略,沒有獲得準確有效的設計數據便急于開展設計。另一方面,建筑中各個施工環節均與其他施工環節有密切關聯,某一個分項施工設計方案的確定會對其他分項施工內容造成影響。而在統一協調方面,目前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最終導致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設計方案缺乏合理性,嚴重時對后續的施工質量造成影響[1]。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隨著節能環保施工理念的深入,建筑行業的給排水施工也積極引入新型材料和新技術,但現階段在新型材料和新技術方面,實際應用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另外,BIM技術可以有效對給排水管道進行建模處理,進一步明確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量和施工量,在提升施工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樣,目前BIM 技術也未得到廣泛應用。②在施工過程的技術控制上,很少去考量管道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無法利用現有技術開展優化設計,特別是給排水管道承重結構設計、伸縮縫處理等。③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中,管道密封性測試及掩蓋記錄等均屬于重要的施工內容,但在施工中由于缺乏經驗或重視,極易導致嚴重的技術應用不到位問題,比如給排水管道滲漏,滲漏不僅會對后續給排水管道的正常、有效應用產生影響,而且會對建筑物屋頂、墻壁及結構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引發坍塌事故。主要是因為是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把握不到位,沒有根據實際施工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管道爆炸和噪聲會對給排水管道的安全運作產生影響,均由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應用不當所導致。
首先,在建筑給排水工作過程中,對于施工單位來講,應從實際工程需求出發,積極落實崗前培訓,如通過專業講座、課程再培訓等方式,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升上來,不斷提高給排水工程實施的有序性和規范性。其次,在給排水工程施工方面,施工單位要不斷提高施工的標準性和規范性,將施工進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給予給排水工程強有力的保障。最后,在購買工程原材料方面,應采取正規渠道,并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原材料進行檢查,結合工程計劃和施工圖紙,確保建筑材料的選擇符合質優價廉原則,維護好原材料的整體質量。
在建設規劃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確保現場建設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尤其要對現場工序予以明確化,只有前置工作驗收滿足合格標準以后,才能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如果前一道工序質量檢查與合格保證不符,很難保證后續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對相關規劃予以嚴格執行,確保技術施工效果和質量的穩步提升[2]。
首先,要對工程監督體系予以不斷完善,嚴格規范和約束所有施工成本,不斷提高工作的控制效果,避免監管力度不足現象的出現。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相關監督體系的完善,合理化控制施工質量,如果規范性不足,極容易為后期問題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從而影響到實際操作質量。在各項工作實施過程中,應將標準性約束力度提升上來,并與相關監督體系配合,以更好地控制工作質量。如果監督體系的配合力度缺失,很難保證所有技術操作成果和質量。
在給排水施工工藝方面,主要包括前期管道測量工作、溝槽挖掘、地基平鋪工作、混凝土澆筑地基、閉水試驗等環節。其中,在閉水試驗中,通過直槽圍柃支撐法的應用,可以為管道的填埋提供幫助,并且對溝槽土層厚度進行控制,最低為2m,最高為4m。此外,也要嚴格控制好頭道支撐,與管道頂部之間的距離最低控制在0.5m左右。同時,加強支撐點的設置,在土層開挖過程中,防止雜質和淤泥等物質的摻雜。基于此,通過積極改進上述施工工藝,可以確保給排水施工工藝效果的穩步提升。
管道預埋施工具有較大的工作量,要想有效控制施工效果,應確保規劃的合理性。通常來說,管路大都處于地下,所以,明確外界因素對管道預埋施工的影響至關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后期管路泄漏現象,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擾動。要想有效實施管道預埋工作,應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對圖紙會審進行合理組織,將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工作落實下去。其次,安裝班組應密切聯系土建班組,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防止遺漏現象的出現。再次,應對墻柱尺寸進行深入分析,將管道預埋位置予以明確,并將預埋位置進行詳細標注。最后,針對預埋件,應加大封堵和固定力度,防止澆搗過程中滲入不必要的混凝土[3]。
建筑給排水施工技術有效控制對整個施工項目質量來說尤為重要,但現階段建筑給排水施工技術應用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針對給排水施工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一方面,要對現階段的給排水施工技術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要緊跟建筑行業的發展,積極引入新型材料和技術,提升各項技術的實用性和實用性,以此提升實際的施工效率與質量,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