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龍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長春 130062
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縮略語,中文譯名叫全員生產維護,又譯為全員生產保全。全員生產保全是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引進美國預防維修和生產維修體制的基礎上,吸取了英國設備綜合工程學的理論,并結合本國國情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所謂全員生產保全,就是以提高設備的全效率為目標,建立以設備一生為對象的生產維修系統,實行全員參加管理的一種設備管理與維修制度。其特點就是全效率、全系統和全員參加[1]。
中心設備總數為2000臺左右,包括了除工程機械以外的其他九大類設備,其中大型設備86臺,數控設備121臺。設備部維修人員數量僅70人左右,缺少足夠人員進行維護,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維修維護,提高工作效率。
同種設備同類故障重復發生、簡單故障或隱患不處理導致故障嚴重,造成維修成本和備件費用消耗變大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由于公司降本增效總體要求,維修費用預算也逐年降低,每年約減少20%左右。
設備正確的進行使用維護和保養應當是車間和操作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員工的收入主要是和生產產品的多少及其質量相掛鉤,與設備狀態的好壞關聯少,員工不重視設備維護。每天工作時如果不使用的設備或者功能,甚至根本不予理會。
設備故障信息、維修記錄以及備件消耗情況等設備基礎管理信息大都以紙質記錄的形式保存。如果需要查閱相關故障信息、維修處理過程和消耗備件情況,需要人工篩選,費時費力且查找不準確、易遺漏;各項信息之間沒有聯系,需要人工處理。
對于進行TPM體系推廣的企業而言,首先應迅速找到企業短板,根據木桶原理進行補足,爭取做到低成本高收益,如此一來既能夠為給員工做好示范,也能夠改變企業現狀[2]。針對開頭分析存在的問題,應從設備故障統計分析入手,通過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從而逐漸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對新設備來說,在首次使用和清潔之前,需要先了解設備的組成以及具體結構,制定出相關的標準,熟悉設備的易污染區域、不易清掃區域、以及易發生故障區域等,根據設備相關標準對員工展開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明確執行標準,且制定相關績效考核管理規定,加強設備管理[2]。
改善個別設備也需要遵循PDCA的原則(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展開。計劃:開始之前首先需明確易發生故障點以及困難源,組成相關研究小組,收集故障發生原因并對之進行分析,及時止損;執行:根據故障數據分析結果確定需改善的目標,同時制定相應計劃,根據計劃展開后續措施;檢查:根據執行結果進行分析評定,決定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應計劃;處理:在對前期計劃作出合理預判后,確定合理的改變措施,制定具體的標準,并根據標準對員工進行具體培訓和檢查監督,加強對設備的了解[3]。
所謂設備保全,則是在初期清掃完畢,進行部分改善后,通過的一種可行性強、安全可靠的設備保全標準。設備保全標準包括操作規程、點檢標準、清潔緊固標準、潤滑標準、定保小修標準等。同時,通過對員工進行培訓方式培養員工對設備構造的熟悉以及設備性能的掌握,促進操作者(維修人員)成長為處理故障的能手。
通過備件使用消耗分析,根據設備實際狀態,合理設定備件儲存量,將有限的費用充分發揮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備件對設備故障處理的影響。
通過電腦軟件、服務器、網絡等方式,將設備管理信息實現信息化,提高技管人員統計、分析設備故障等信息的效率和準確性,讓TPM改善效果更好。
專業保全能夠有效提升設備的穩定性,操作過程的自主保全由以下五個步驟組成:加強日常保養,如清掃,調整等;做好定期巡檢,在規定時間對設備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在設備尚未出現問題時,及時觀察,及時預防意外發生。專業保全與自主保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維護設備的安全穩定[3]。
TPM動態管理的運行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聽取成員意見,及時調整方案;
第二利用“管理顯示板”(工作網絡)等方式快捷、準確的將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和管理目標傳遞給員工,同時根據發展及時更新關于工作的各類信息。
第三,對于已達標機臺而言,轉變以往掛牌終身制的管理方式,應定期檢查驗收,實行終身動態管理。在推進管理過程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設立健全的員工崗前培訓機制,大幅度提升員工綜合能力。積極開展座談會、表彰會等多種方式引導工作,促進廣大員工針對TPM管理達成共識,并積極參與,營造氛圍,為TPM管理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為進一步完善TPM設備管理體系,首先應建立推行小組,促進全員參與,其次通過對相關操作員的培訓,增強員工對TPM設備管理體系的認同感,加強員工對設備清潔保養的積極性。根據企業短板,進一步找出完善方法,以績效激勵等方式促進員工對設備管理體系的認同感、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