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川生 魏治軍
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榆林電力分公司 陜西榆林 719000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也為了促進生產生活更好進行加入了很多用電產品,隨著事件發展,越來越先進的用電產品出現并得到了廣泛應用。而調度業務作為電網運行的核心業務,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后將發生巨大的轉變,調度業務的發展與電力市場的建設進程應當相互協同推進[1]。
電網調度指的是調度人員利用信息化技術對電網中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然后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并結合其運作情況和近期的記錄來判斷設備是否有問題。如果有一些細小的地方需要調整,那么就要對管轄的機構和部門下達調整的指令,然后各部門再根據實際情況和指令對管轄范圍內的電網設備進行科學調整,以此來確保整個電網的穩定性。從整體上來看,電網調度具備主動性和靈活性,它能夠根據電網的狀態進行自由調整。只有在合理的調控下,降低事故的發生率,避免經濟損失。
第一,傳統按照年、季、月度滾動開展離線分析、制定控制策略和輸電極限的方法,需要適應市場化環境下靈活多變的潮流方式,離線計算考慮的因素將更加復雜,傳統的離線型安全穩定分析不能滿足電力市場的要求。第二,現有中長期安全校核為經驗校核,模式較為粗放,難以滿足電力市場的要求,中長期安全校核需要向量化校核轉變,以提高準確性和規范性。第三,從時間維度上,僅開展日前計劃量化安全校核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調度計劃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完善包括中長期、日前、日內全周期的智能化安全校核機制和手段。
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平衡電網用電負荷波動和新能源發電預測偏差,應對發輸變電設備意外停運等不確定事件引起的電網功率突變,電力調度機構在制定調度計劃過程中,通常預留一定的發電容量。在市場環境下,調度機構考慮供需平衡情況、進行全網備用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戰。第一,在電力市場化改革中,發電廠機組容量是否參與運行備用市場取決于發電公司自身的經營決策目標、機組技術特性以及市場的激勵制度,而非系統的強制調度。第二,傳統考慮全網供需平衡,進行備用管理往往以經驗為基礎,對電網備用需求缺乏精細化的分析,難以兼顧系統經濟性的要求。而在電力市場環境下,備用輔助服務交易主要基于市場運行,強調利用市場定價機制有效地配置各種資源,在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前提下,實現經濟上的優化[2]。
調度機構需要針對市場風險,積極開展市場模擬仿真分析,預警市場潛在風險,提出應對措施;加強市場運營監控,通過事前預防、事中監測、事后評估和處罰等措施防控市場操縱行為;加強現貨交易平臺安全穩定運行管理,確保平臺、用戶交互數據滿足安全性、私密性等信息安全要求;推動建立交易能力保證制度,降低市場結算風險;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合同執行與違約懲罰機制。為避免具有市場力的發電企業操縱市場價格,緩解市場主體串謀現象,出清算法將設計基于機組歷史報價的市場力監測機制,對市場串謀的主體中標電量進行隨機分配,動態平抑市場力,抑制市場串謀,防范市場失靈。
電力調度監控系統要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合適的監督控制工作。正常工作狀態下,要在工作的同時,降低電網負荷,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經濟工作狀態下,需要加強報警措施,以提高系統的穩定可靠性;故障運行狀態下,則要幫助工作人員全面了解事故發生原因,進而及時有效的解決其中發生的問題。比如,在正常狀態下,遵循超前原則優化電網監控系統,重點檢測無功率,避免電力資源出現不必要的浪費。而在經濟狀態改下,設置不同等級的報警體系,按照事件緊急情況設置不同的報警體系,提高電力調度監控運行的針對性和細致性,讓監控人員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事故發生后,監控運行系統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輔助作用,記錄故障信息,開啟報警系統實現調度監控一體化,從而縮短故障處理時間,提高處理效率,盡可能降低電力企業遭受的損失。以某300MW發電機組調度監控系統的優化為例,為了進一步提高監控質量和事故處理速度,將監控系統分成了不同的子系統,通過識別信息數據來發送不同的告警信號。比如,該系統中出現了給水泵跳閘故障,系統在識別了相應的數據參數后,立即給有關工作人員設備發送了黃色告警信號,同時監視記錄相應的參數,如電流值、給水流量等,如果處理成功,對應的按鍵就會變成綠色,不成功則不變色,通過操作項和操作鍵的整合,讓監視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操作起來更加容易,真正起到了協調指揮的作用[3]。
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對整體市場結算有較大的修改,為避免因負荷預測波動較大而導致調度機構在市場結算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雙規制資金偏差導致電網公司可能承擔相應風險,需要提高負荷預測的精確度。同時,調度機構需要推進電力平衡預測、分析和管理技術支撐平臺的建設,提供更加準確的負荷預測技術,實現負荷預測管理和全網清潔能源預測管理,實現全網平衡分析。此外,對于實時市場優化后仍存在的實時供需偏差,需進行人工干預,基于成本最小化的原則來調用反應速度滿足要求的備用機組和從調頻市場的出清序列中調用調頻機組以滿足實時供需偏差。
總之,分析了電力市場化改革對電網調度運行的影響,綜合考慮地網調度工作各個方面在市場化環境下面臨的問題,然后對市場化環境下調度機構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我國電力市場和發電調度管理模式的不斷成熟與完善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