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軍社 彭青華
(贛南師范大學 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手持設備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被廣泛應用,持續飆升的信息化學習資源豐富、革新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課堂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混合學習便是“互聯網+教育”縱深發展的產物,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在高校大學生中流行。對大學生而言,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已延伸到了課外及網絡。受疫情影響,各類學校都在提倡并大力推進網絡教學,建設各種在線課程,鼓勵教師、學生在線授課和學習,也出臺了教學考核方式和學分計算辦法。從表面看,混合學習正在朝著好的方面蓬勃發展,但其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不容忽視。
混合學習是一種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新的學習方式和理念,它改善了傳統課堂的面授體驗,優化了學習模式,豐富了學習資源,延伸了學習時空,提升了學習效果,受到當今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層面闡述了混合學習概念的內涵,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在我國首次提出“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1]李克東認為混合學習可以看作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to-Face)和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或 e-Learning)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2]
綜上可知,混合學習是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新的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即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在線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但這種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為著名的便是學習投入理論。Fredricks認為學習投入應由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三個維度構成。行為投入指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遵守學校紀律,完成家庭作業及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等;情感投入指學生對學校的喜愛程度及對所學專業、老師和同學持有的積極的情感態度;認知投入則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資源、思維方式和認知策略等方面的卷入程度。[3]
孫蔚雯提出,學習投入是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行為上卷入的程度、情感體驗的質量及認知策略運用的水平,包括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三個維度,學習投入標志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認真的心理投資。[4]
因此,混合環境下的大學生英語學習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習投入的力度,因為學習投入的三個維度即行為、情感和認知交互作用,相互影響,密不可分,這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形成一種持久的、積極的情感和認知,提升內外驅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混合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學習分為課外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那么大學生英語學習投入現狀究竟如何?
由于在線教學中的教與學分離、硬件設施使用和網絡信息干擾等因素的影響,學生難以維持長效的學習投入,進而影響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建構和應用。[5]綜合教師教學實踐、網絡文獻和學生訪談等結果表明,混合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課外在線學習投入現狀不容樂觀。現從學習行為投入、認知投入、情感投入三方面分析如下:
行為投入是指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的行為。本研究中的行為投入是指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專注度及作業完成情況。訪談結果表明,行為投入較多,但是效率低下,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的自控力較差。學生在線學習的工具一般是手機或電腦,英語學習有時比較枯燥,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在線學習一會就覺得無聊、煩悶,自控能力差的會自我放松,和朋友聊天或瀏覽網頁,貌似在線時間較長,但實際學習時間很少。二是網絡誘惑太多。學生在線學習時可能被很多東西誘惑,或查看最新時事,或上淘寶購物,或觀看短視頻、電影和電視劇等,導致在線學習效率低下。
認知投入是指學習者完成學習所采用的學習策略、學習方式及學習風格。本研究中,認知投入主要是指在線學習時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習風格及信息吸收量等。在線學習沒有教師監督,學習監控方式較單一,一般只記錄在線時長,完成題目情況等。對于在線時長,學生自有應對辦法,手機屏幕雖然在播放講座或慕課課程,但實際上忙著做其他事情。訪談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經常利用上課或睡覺時間打開視頻刷課,從未認真在線學習課程內容。對于答題部分,則是宿舍幾人一起上百度搜索答案,應付網絡監控,只有少數認真的同學才會學習網絡課程和完成相關測試,但缺少后續檢測手段,效果依然不是很好。網絡有海量的資源,學生不懂如何篩選,不會鑒別優劣,這無形中也會阻礙學習效率。
情感投入是指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本研究只關注學生在線學習時的學習熱情、興趣及參與度。訪談結果顯示,學生情感投入的現狀是喜憂參半。在線學習剛開始時,大家熱情很高,興趣濃厚,能積極參加討論,或在討論區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線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會大打折扣,因為在線學習很單調,尤其當學習環境較復雜時,學生更容易煩躁、應付了事,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另外,與在線交流相比,大多數學生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因為真實的人際交往更有溫度和情感。對比而言,混合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投入狀況比課外在線學習投入相對較好。
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也就是傳統的課堂面授,以學生聽講為主,問答互動為輔,學生學習主動性欠缺,生生交流較少,但總體學習投入度尚可。行為投入方面,一般情況下,在90分鐘的授課時間里,學生都會主動或被動地聽講課,大多數同學能夠專心聽講,主動參與課堂討論、語言游戲和小組活動等,課后能認真完成課后習題、小組任務等作業,能直接有效地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是公共必修課,占一定的學分,為了順利畢業,學生都會想方設法提高學習效率,爭取拿到學分。情感投入則因人而異,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學生的英語基礎及教師的教學風格、個人魅力等都是影響因素,但總體而言,學生課堂學習投入較好。
以上問題,可通過文獻研究結合教學實踐,從如下幾個方面解決:
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如記單詞、學習語法、模仿語音、題海戰等已經無法適應當今“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了,尤其是在網絡教育、慕課等開展得如火如荼的當今時代。大學生要認清形勢,更新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優化學習方式。學生要學好英語,必須采用混合學習方式,將面對面的傳統學習和在線學習結合,汲取各種學習方式的優點。一方面,學生應充分利用平臺的優勢,利用豐富多彩的英語資源拓展知識面,內化語言基礎,積極主動地參與平臺的討論活動,交流、探討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現共同學習進步,積累英語基礎知識,增加學習的持續動力;另一方面,學生要充分利用課堂學習機會,積極參加課堂小組任務、演講展示等課堂活動,提升交際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際技巧。
激發學習動機可以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兩方面考慮。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決定了學習者的學習投入程度,學習興趣越強,學習動力越足,學習投入程度越高。[6]只有當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喜歡英語,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才會有充沛的精力和真實的情感投入,用心學習,用心交流,用心體驗,這種情感投入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此外,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意識。應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學習。混合學習環境打破了時空局限,增加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學生不再依賴課本中的文字、圖片,而是將學習生活化。要通過多種途徑、手段、方法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內化為自身素質和能力。要自覺地自我改造、發展、提高和完善,不斷增強主體性。這種模式特別有利于英語學習。英語學習沒有捷徑,唯一的辦法就是練習。學生通過線上自學,加強線下課堂的師生互動,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保持積極、持續的學習投入狀態。[7]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情態度因人而異,因專業而不同,但他們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從表面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是通過各種考試,如期末考試、英語四六級、國才考試、考研等;從長遠看,學習英語是為了職業發展和進一步學習交流。在信息爆炸的地球村時代,英語已經成為全球通用語之一,國際交流和跨文化交際日趨常態化,學生應意識到這種現狀,并以此為目標,積極參加線上線下的學習活動,勤學苦練,逐步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為今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混合學習有效促進了線上教學資源和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傳統學習方式和在線學習方式優勢互補,延伸了學習時空,學生在行為、認知和情感方面的英語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成正比,學習投入越大,學習效率越高,混合學習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