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梅
重慶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 40000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城市交通系統也將面臨著轉型局面。由于在現實情況下,人均用地緊張,加之汽車資源極度消耗及基礎設施建設中投資量過大,鑒于美國式小汽車發展的覆轍,國內在城市交通發展規劃中應該積極吸取經驗,在問題還未充分爆發之前,強力推薦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土地開發模式。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此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建筑設計師“哈里森-弗雷克”針對二戰過后美國城市無限蔓延產生的各種城市問題而提出的一種以公共交通為中樞,綜合發展的城區交通發展新模式。
TOD模式作為一種結合土地利用的交通戰略,在具體的應用中,是指一種需求一致型或是需求誘導型的交通工具及土地開發策略,其核心和價值在于,通過該模式的應用能夠對土地資源進行集約化利用,并且以公共出行方式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將土地資源的利用與城市交通系統相結合。TOD使得從傳統直接依賴小汽車低密度蔓延的發展模式以此轉變為公共交通走廊。公共站點為節點的發展模式,在TOD模式下,既能夠用于新區建設,又可適應于舊區改造[1]。分析TOD發展核心理念即可看出,其實主要目的是為建造一個有利于城市公共交往的高密度社區,以此來面應對當前交通城市蔓延及因此產生的種種問題。能夠積極的促進城市生活,為步行交通、城市交通以及汽車交通盡最大可能的創建出一個公平的環境,而并非一味的迎合汽車發展的需要。此項城市交通設計理念,對于當前我國城市交通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內容上倡導土地合理化的利用,并非單純建立居住社區;設計理念上提倡不同階層社會的深度融合,而并非貧富階層分層隔離,倡導以一種緊湊型的高密度發展模式以此取代傳統蔓延式的城市空間擴張。
TOD模式從提出到正式推行與發展,經歷了一段比較漫長的歷程,在TOD城市交通管理理念提出的初期,人們在心理上普遍認為這是一種對傳統城市蔓延擴張而提出的一項大膽設想,經過實踐摸索,逐漸成為一種特殊而又真實的房地產商開發新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在此又經過了二十年的時間才逐漸稱為城市發展建設的主流。
對以往城市發展歷程進行回顧就可以看出,在提出TOD發展模式之前,多數發達國家在城市交通方面都實行一種以平鋪式低密度蔓延為特征的的汽車交通發展策略,在這種城市政策交通與土地利用發展模式下,導致城區交通堵塞,長距離的通行以及越來越嚴重的空氣危機,造成內城衰退的問題。TOD提出正是對于解決此項問題而給出的一種新的思路,在此時就有許多國家對這項模式進行了試行,首先是在歐美國家進行推行,隨后拉丁美洲及亞洲也對這種發展策略進行了研究與嘗試[2]。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在這種背景下,多數城市正處于一種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一些大中型城市則開始不斷開發新城市或是衛星城市來尋求對外發展契機,伴隨著城市建設逐漸加快,一些城市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引發了一系列的交通問題,隨著私人交通運輸發展的不斷膨脹,以此所帶來的城市負面影響正在日益凸顯,為面對這種現實問題,TOD發展模式正在逐漸被我國各大城市所了解接受,這些都對當前發展以及實踐TOD發展模式提供了前提條件。
新世紀以來,中國引進了TOD模式概念,根據當前國內城市交通轉型情況就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城市也逐漸開始轉變思路,對于土地利用與城市公共交通產生重視,以期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綜合發展。然而在現實情況下,由于中國的汽車行業起步較晚,管理水平較低,加之在現實情況下城市發展仍舊采用向外延伸的策略,很多中小型城市在發展規劃上依然采用需求跟進性的發展模式,因此可以這樣說,TOD在我國的城市發展中尚有很大的空間,但是對于TOD理論的研究以及應用在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
2.1.1 以點連線,以線推面
西安土門地區位置位于城西,戰略地位重要,是整個蓮湖區乃至大西安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土門地區的建設從原來的區域生產以及生活中心演變成現代的城市商業副中心,得益于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地區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土門地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是未來西安城市建設規劃的重要地點。但土門在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服務以及基礎設施則相對落后,交通體系不夠完善還面臨著各類設施物質性老化問題,也面臨著結構性和功能性轉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歷史人文環境繼承與保護也導致區域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3]。
立足于當前的現狀,在該區域設計思路為“以點連線、以線推面”。首先,以站點作為中心,對公共站點周邊土地利用類型的結構進行全方位的梳理,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提高土地開發度。在此基礎上,實行中心集中辦公住宅、商業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土地混合式開發模式,并尋找城市公園和綠地等開放空間,在區域內打造高質量服務。其次,拓展步行道寬度,并且設置綠化城市帶,創建良好的步行空間環境,采用人性化設計與商業步行街的形式連接,對外連接中心,以此達到步行空間延伸,深度推廣開發街區模式。在進行開發過程中打造良好的購物體驗和完善的辦公環境,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該區域的土地資源利用率。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合理的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交通和商業街區之間土地利用的矛盾,使城市空間設計更加有序。進行TOD內部道路系統設計過程中,要盡量減少迂回道路,減少惠及道路集中交通,采用截短直連的方法能夠使各個功能區之間的連接更為便利,不僅能夠為步行和騎助力車的市民提供交通環境,還能夠為機動車提供多樣化的交通路線。
2.1.2 本區規劃
(1)地鐵一號線大慶路段應保持原有道路中央綠地,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周邊市民,應當提高原有的公共空間品質。
(2)大慶路段道路兩側現有商業難以承擔TOD賦予的商業價值與土門商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建議對于道路兩側的商業形式及規模進行重新考慮,以可達性強、具備活力的步行界面為核心,針對道路沿線住宅形式單一等問題,便可采用不同強度不同定位的房地產開發,依次以此其設計的多樣性。
(3)地鐵一號線的棗園路段,應該將道路兩側綠化帶與建筑功能區緊密結合,使得公共空間能夠為道路兩側的商業及居住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4)棗園路段當前未形成規規模的商業氛圍,在此情況下,就要考慮對道路兩側建造連續具備活力商業帶。
(5)在道路兩側800米步行范圍之內,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適宜的步行街區,以此將各個居民區與活力道路兩側商業街相互聯系,以此使得交通更加便捷。
2.2.1 西安土門舊區發展現狀
土門地區是陜西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門戶,土門地區位于西安西郊主城區范圍內,西鄰西咸一體化結合部——灃渭新區,東臨大興新區和西安老城區,北臨西咸航空港區和涇渭新區,南鄰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解放前原本是一片農田,在周圍分布著12個村落,解放之后,西安土門在這一階段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在城市道路上拓展了團結南路、豐鎬西路、漢城南路等街道,同時大力發展工業、電力、建材。隨著城市用地的不斷延伸,土門面積達到了2.94平方千米,在人口數量方面已經超出了7萬人,已經由原來城市的邊緣轉型為現階段的城市中心。這一區域主要是城市住宅區、城中村和工業區組成。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期間的重點工業區和傳統的商業區及物流中心,土門地區分布眾多的省屬和央屬企業以及軍事科研單位。工業區大多分布在漢城路兩側工業區占地面積大,并且對區域環境影響較大。單位住區主要分布在內二環兩側有大片家屬區,以多層建筑為主,建筑老舊。
對這一片區的各個綜合區域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城市主干道兩側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用地開發程度,道路交通方面還需要加強綠化,由于棚戶區用地量大,城市交通網密度有待提高,加之交通之間的感染性較大,導致這一片區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時期極易造成通行堵塞,并且自行車和行人出行安全性較低。因此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用TOD理念,在進行舊城區改造過程中對各類土地的用途進行重新規劃,結合城市的空間布置選擇合理的城市用地,對于城市的合理規劃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4]。
2.2.2 TOD模式在城市舊區更新改造規劃中的應用
根據TOD理念在城區改造更新中,應堅持“以點連線、以線退面”的原則進行規劃,以此對于公交站點附近用地結構進行深入分析,在規劃目標上以提高資源利用率,豐富區域功能,完善區綠化為主要目的,以此便于對該區域整體空間進行設計。在此過程中,為保證此項規劃理念得到具體落實,可以采用以下相應策略進行實踐:
第一,要能夠體現出規劃的綜合性,土地開發與利用與城市交通建設、城市綠化建設等項目進行綜合分析,保證各個項目在開展之間協調統一,以此便于充分的發揮出TOD模式的優勢。
第二,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在老舊城區改造更新過程中,要結合西安地區的城市實際情況,考慮到西安市區市情民情等各個因素在舊城區改造中的作用。并且在改造過程中既要應用TOD理念對城市空間布局進行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到西安市的本土文化特色。在交通建設以及土地建設過程中,結合相關政策和措施,在允許的范圍內實現自由市場化,并在此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施工方案,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對方案進行實施。
第三,在舊城區中心改造規劃過程中,有必要引入經濟產業以此提升改造質量,實現城市經濟發展。比如地方政府在一方面提供財政支持可以借助商業、物業、單位住宅拓展融資渠道,將獲得的經濟收益實際為城區改造提供更高的經濟支持。
第四,在城市舊區更新改造過程中,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協作。以此有效打破部門行業之間的壁壘,在總體目標基礎上發展聯合經營,在實施過程中善于利用當前的先進設備,完善公共交通車基礎設施,以此提升整個城市的整體服務質量[5]。
中國人口眾多,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面臨的問題較多,實現可持續化城市交通倡導綠色發展對于城市未來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TOD在城市環境保護、交通管理、土地利用、促進城市綜合性發展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對其進行探究應用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解決交通困難以及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以現行的政策導向為準,在此基礎上尋找更加合理的發展格局,以便為城市交通發展提供一條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