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淞
2018年,韓良榮得知江蘇淮安市婦幼保健院,要派一批醫務工作人員援疆時,他是全院第一個積極主動報名的。
韓良榮是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又是省重點專科“新生兒”主任醫師。對于他來說,這次醫療援疆,要把自己多年以來,用心積累的醫學知識,為新疆建設貢獻力量。
援疆之后,韓良榮擔任兵團第七師醫院掛職副院長、兼兒科主任。他尤其擅長新生兒“常見病、急危重癥”的診治,有著27年兒科臨床工作的經驗。
2018年8月5日,韓良榮開啟了醫療援疆的新征程。他及時適應新的環境,一門心思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其真情實意,對待每位患者,充分發揮其專業知識水平,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通過一段工作的了解,韓良榮經過深思熟慮的“把脈”以后,提出在當時的兒門診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兒童保健門診,開展兒童保健專項業務,打造兒科品牌的發展規劃。
他的創新建議,得到七師醫院領導的認可。為開展好此項工作,韓良榮全面負責兒科“人、財、物”管理。
利用此次兒科組團援疆和七師醫院產科資源優勢,韓良榮認為積極開展新生兒科的各項工作,可以與產科優勢互補,形成完整醫療服務鏈,進一步提升師醫院兒科的救治水平,減少危重新生兒轉院率,并且增加對出院病兒的隨訪服務。
經過醫務人員的勤奮努力,七師醫院兒科已漸有起色,其中兒科“醫師工作的自信心、病兒的治療依從性”,都有了十分明顯的好轉,新生兒科也可以收治一些“中、重”度窒息的病兒,還開展了“無創、有創”機械通氣,提高了兒科醫療技術水平,保障了兒童病人的安全。
通過“周學習日”“周大查房”等有效措施,狠抓兒科“基礎、內涵及規范”,七師醫院兒科的“醫療環境和診療服務”,有了明顯的變化,來兒科就診的兒童患者逐漸增多。
2019年3月的一天,有位中年產婦,產下雙胞胎新生兒,兩個孩子都不會自主呼吸和吸吮,多次發生呼吸衰竭,情況十分危急。在韓良榮的指導下,及時安排應用呼吸機,鼻飼管飼維持生命,同時制定合理的診療方案,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對雙胞胎均順利治愈。
2019年4月下旬,韓良榮參加軍訓的第三天晚上,突然接到醫院電話說,有對雙胞胎將臨產,家長對提前到來的孩子,內心也非常擔心,想請他做產前指導,他當機立斷,請假回醫院。
韓良榮乘出租車回到醫院,面對面與產婦和親屬交流,雖然早產兒智力不全,各器官也不太成熟,可能出現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也會導致黃疸以及腦內出血視網膜病變。但在他的產前指導下使用現代高科技儀器,救治成功率是很高的。
醫護人員根據雙胞胎的各自情況,調整好濕度和溫度的GE暖箱中,并且給予“鳥巢式”護理,經過及時診斷處理,直到雙胞胎在暖箱里,安然熟睡了以后,韓良榮才在產婦和家長的感謝聲中,獨自離開了醫院,回到軍訓所在地。
2019年5月中旬,一位母親帶著出生42天的寶貝,到七師醫院門診體檢,韓良榮在對寶寶進行體檢的同時,對其母親進行基礎知識普及;堅持天天為寶寶母乳,能有效提高寶寶身體的抵抗力,也有助于乳汁分泌;有助于子宮的產后恢復,患上乳腺疾病的幾率也會降低;堅持不用涼水洗漱,不然很容易落下“關節痛、腰痛、偏頭痛”等月子病問題……
這位母親臨走前,對韓良榮說:“知道你是援疆醫生,你的醫療技術高超,就是奔著你來的。”
人民群眾的信任,讓韓良榮的內心感動,他說:“邊疆的醫療條件,相對比較落后,必須盡我所能,將醫療技術水平‘傳、幫、帶’下去,不辜負黨和組織的期待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