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林
(重慶市奉節縣委黨校,重慶 4046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遵循,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紀檢監察機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堅持以監督執紀問責為抓手,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凈化基層政治生態,為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穩步推進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據脫貧攻堅工作的經驗判斷,一些部門可能存在文山會海、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等問題。一些鄉鎮、村社可能存在“口號喊得震天響、落實起來輕飄飄”等問題。有的鄉鎮、村社好大喜功、脫離實際,造亮點、堆盆景,大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能做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存在做表面文章、喊口號不落實等問題。一些領導干部層層“甩鍋”不作為、拍腦袋決策亂作為、欺上瞞下假作為等。
個別鄉村干部可能存在采取虛報冒領的方式套取項目資金,挪作他用問題。少數基層干部不能秉公辦事,而是憑感情、靠關系辦事,利用職權,以權謀私,侵占資金。個別基層黨員干部放松自我要求,違反廉潔紀律,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侵占惠農資金等。
一些干部可能存在對鄉村振興戰略認識不到位,沉不下心去,放不下身子,只停留在表面上走走轉轉,點上跑跑站站等問題。可能存在對待工作任務和安排,只看到挑戰和壓力,不能抓住機遇謀發展,存在被動應付工作的不良情緒。可能存在政策學習不系統、不全面、不精確、不牢固,當“二傳手”“半瓶子”現象,導致政策執行參差不齊,政策把關有出入、有不足,留下一定“后遺癥”等。
“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是黨章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紀檢監察機關要緊跟大局,服務大局,對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在基層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各鄉(鎮)、各部門黨委(黨組)深入學習領會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確保全縣各級各部門切實履行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體責任,強化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對標對表抓好上級決策部署的落實。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有些干部認為脫貧攻堅告一段落,有“中場休息”的想法,但全面從嚴治黨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更不能半途而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給各級黨組織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新標準。“要想火車跑得快,要靠火車頭來帶”,紀檢監察機關要督促協助各級黨組織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凈化基層政治生態,確保發揮領導作用,切實為鄉村振興提供政治保證。
緊盯“小微腐敗”,特別是扶貧領域里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腐敗問題,要堅決查處,打通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后一公里”,從“小”處著眼、從“微”處著手,進一步厘清小微權力邊界,規范和完善小微權力運行,落實落細精準監督要求,確保每一項權力都真正能為群眾謀幸福。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問題”,在走訪調研過程中,群眾反映有少數干部“態度差,脾氣臭,動不動就吼”“上班看不到人”“每次來我家走訪就是填填表冊”,這反映仍有少數干部工作作風不嚴不實,脫貧攻堅工作不下深水,不認真開展核實,工作慵懶怠政,既存在形式主義,也存在官僚主義。要深入開展鎮村一級干部作風專項整治,要求各級干部按照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要求,堅持在崗位、在現場、在狀態,提升基層組織服務水平。聚焦“精準”,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中發現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線索,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教育、精準監督、精準處置,讓“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無處藏身。
確保用人“風清氣正”。紀檢監察機關要在選人用人上參與監督,防止“七個有之”、對黨不忠誠不老實、陽奉陰違兩面人、拉幫結派、欺騙組織等問題發生。切實維護監督各級黨組織的政治生態,監督協助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服務鄉村振興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妥善把握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并舉等原則,嚴格區分為公與為私、失誤與失職、敢為與亂為、負責與怠慢等情形,保護改革者、鼓勵探索者、寬容失誤者、糾正偏差者、警醒違紀違法者。同時充分運用黨員干部擔當履責容錯糾錯辦法,對符合容錯糾錯情形的,及時啟動容錯糾錯程序,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網絡報道“副局長因洗澡4分鐘沒接巡視組電話受警告處分”,讓人感到抓紀律“缺少人性”,黨的紀律處分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黨員違犯黨紀的行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章、其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為準繩,準確認定違紀性質,恰當予以處理;應當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則,實行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做到寬嚴相濟。
切忌“抱著膀子去監督”。在調研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有些紀檢干部在詢問老百姓問題時,老百姓站著,他坐著;老百姓干農活彎著腰,他站在一旁拿個本子問著、記著,似有“官僚主義”之風。少抱著膀子“侃大山”,多擼起袖子加油干,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多邁開步子,少擺起架子”。杜絕形式主義、為監督而監督。受熟人社會影響,有些紀檢監察干部在開展監督工作中拉不下臉、下不了手,弱化了監督工作的嚴肅性,搞監督也只是走走過場,虛浮表面,工作作風不深不細不實,為了監督而監督。要讓中央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花拳繡腿”要不得,必須拿出硬招、實招,在真抓、敢抓、善抓、常抓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