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耷
(萬盛經開區黨校,重慶 4008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提升旅游品質、探索鄉村旅游、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指引。黨校調研小組按照安排,結合萬盛發展實際和具體情況,先后在農林局(扶貧辦)、旅發委、關壩鎮等地開展調研,形成報告以供參考。
鄉村旅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產物,一方面,可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創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鄉村旅游也是探索“三權”改革、釋放農村資源、供給“鄉土”價值、改變農村面貌的重要途徑。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價值,并可對改善鄉村生態環境、豐富鄉村文化形態、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成效和配套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及旅游服務設施等產生積極影響,符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傮w要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2012—2018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7.2億人次增至2018年的30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 000億元。2019年上半年,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次已經超過15億,鄉村旅游總收入超過8 600億元。休閑農業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為鄉村產業的新亮點。享受鄉村慢生活,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選擇。
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改變農村面貌,更能壯大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鄉村旅游在一些地方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陜西袁家村以“田園”為核心,賦予農業更多內涵和功能,通過綜合打造實現了鄉村環境質量的提升,將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創業,為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提供了全新的思維模式。我國約70 %的旅游資源分布在鄉村,開發潛力巨大。實踐證明,推進鄉村旅游規模化、集聚化和創新發展,將對區域鄉村振興產生持續的產業帶動效應。
萬盛鄉村旅游基礎扎實,美麗宜居、綠色示范村莊占比達到53 %,森林覆蓋率55.1 %。萬盛鄉村旅游實踐豐富,成功打造了“三湖一村一落一崗”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景點,培育休閑觀光農莊、農家樂、民宿等604家,建成就業扶貧車間、鄉村創業孵化基地等12個,建立茶葉、獼猴桃、方竹筍等各類專家大院、示范農民田間學校、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0個。萬盛鄉村旅游口碑良好,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區,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2個,全國最美家庭2戶,市級文明村鎮17個。涼風村獲得2018中國最美村鎮“精準扶貧典范獎”。
1.政策高地效應不明顯
我區對中央、市級政策利用還不充分,政策“組合拳”效果還未充分發揮,有關政策針對性、吸引力不強,要素效益發揮不充分,高地效應還不明顯。
2.鄉村旅游結構不優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區的鄉村旅游在基礎投入、社會資金利用、管理運營、品牌打造、宣傳營銷等方面仍需進一步優化。例如:鄉村旅游基礎好但消費少,品牌響但收入少,有典范但帶動少;戰果不斷、戰力不顯、戰局焦灼,政府投入較多,撬動資源不夠,遠景效應不強;市場主體遞增,大咖王牌不多,運營水平不齊;賽會活動接續,集聚效應較弱,平臺話語不強。
發展鄉村旅游要立足高起點,追求高水平,完善好結構,打造好平臺,必須要對新技術、新政策、新觀念、新需求進行消化、解構、融匯和創新,形成“政策系、資源系、智庫系、股權系、運營系、保障系”和“黨工委、管委會”(決策系)的“一委六系”結構。
做好政策的頂層設計。要由政府直接驅動向政府政策驅動轉變,打好基礎、把握趨勢、做好決策、出好政策。利用好本地資源,調動各方要素,圍繞促進人和土地有效良性發展這個中心,只要沒有禁止的都是能做的。要把握好方向、管控好風險,激活鎮村兩級力量,優化現有基礎和資源,實現創造價值、有效供給、良性循環的高品質鄉村旅游。建議黨工委、管委會進一步加強對發改、旅游、全域旅游研究院等各方智慧和成果(智庫系)的研究運用,有針對性地做出決策、出臺政策,用“政策系”來驅動其他“系”發揮作用,推動資源變資產(資源系)、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股權系);鼓勵包括本土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在內的本土帶頭主體和入鄉資深市場主體,進一步優化為新型經營主體(運營系);確立技術、管理、資金、人力等要素入股的股權結構和分配區間(運營系、股權系、保障系);設置產業發展基金、“鄉村旅游產業險”,并明確政策“紅線”或負面清單(保障系)。進而,為鎮村政策“松膀子”,為鎮村“立柱子”(擔責、承壓),保證落地政策既有組織性、原則性,又能提高集體地、承包地、宅基地的金融、產業價值,釋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
黨工委、管委會(決策系)直接作用“政策系”,發揮“齒輪”效益,調動協調其他行政力量、“其他五系”和發展資源,突出考慮大方向、大調度(匹配)、大結構、大基礎、大保障方面的問題?!罢呦怠币怀鰧ο到y的驅動和要素的吸引,早日完善、涵蓋全面、操作性強、賦能放權、要素吸附力強的頂層設計政策?!百Y源系”重點摸清、確權地、林、水等自然資源;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營造自然、衛生的鄉村生態環境;突出萬盛文化和鄉村帶頭人,對本土文化和人才進行再挖掘、再培育;把準已有項目(涼風“夢鄉村”、板遼湖金沙灘、叢林蘑菇園、金橋尚古村落、金福洞、涼風埡家庭農場、定青茶園等)和現有服務、產品、業態(萬盛場、菜背篼、農耕研學)等“經營性資源”的“脈象”?!爸菐煜怠币诎l改委、旅發委、全域旅游研究院基礎上與優質“智囊主體”聯系、合作,運用新技術、新手段,發揮數據、信息、認識、成果的高水準、高質量和高價值,實現規劃布局、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內容豐富、業態產品服務等的多層、復式智力支持?!肮蓹嘞怠敝饕剿魍苿淤Y源、資金、管理、技術、人力等的股份化,建立股權結構和相關機制;設置“撬動資金”機制;探索完善入股各方的多維度(類型)、多周期、可持續分紅方案?!斑\營系”重點完善現有運營體制,提檔、優化現有項目;鼓勵本土帶頭市場主體,全力引進“王牌”市場主體,高規格服務入鄉市場主體,探索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優化、創新需求分析、宣傳營銷、模式(旅游、農業、教育、體育、健康、文化,基地生產加工銷售,直播帶貨,民宿義工,需求鏈、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的多產多環多鏈融合)升級、產品優化(分層、定制、精準)、宣傳運營體制。“保障系”包括黨組織核心作用發揮的保障、動態升級的保障、市場主體各方積極性的保障、政策“紅線”(生態、環保、社會效益)保障、項目運營保障、紀律保障等。
近期目標:要素集聚、項目提質、品質提升、盤活且收益。
遠景目標:搭建鄉村旅游牽引鄉村振興模式的示范平臺,要素集聚、優化配置的共享交易平臺(鄉旅項目發布會、產業和投資交易平臺),模式創新、實踐探索的地標性交流論壇(鄉旅產業的“達沃斯、博鰲、烏鎮”)。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由自然界發展、供需理論(有效價值和效益產出)、政策效能“三大骨架”支撐,構建“決策系”統籌、“政策系”驅動、“復檔齒輪”作用的“一委六系”結構,形成一個實現遠景目標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