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李慧嫻 季 東
(華北理工大學,唐山 063210)
如今,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政治文化建設領域仍存在不足與改進空間,黨史教育在學生黨支部內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需要各級相關人員為高校黨史教育“刮骨療傷”。從高校大學生對黨史的掌握情況來看,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對歷史的學習和受一些黨史教育活動的氛圍熏陶,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黨史知識,在面對歷史問題時具有基本的認知判斷能力。但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又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部分學生對黨史的認知是片段性的,只了解一些耳熟能詳的黨史故事、革命人物等,且這種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在原因、評價、意義等方面還有待提升。部分大學生黨員沒有樹立正確的自身作風意識,有明顯錯誤的入黨動機,沒有堅定的為宏遠目標奮斗的理想,缺乏集體組織紀律觀念,甚至有個別高校大學生受各種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出現嚴重的利益至上、精致利己、功利化等個人主義作風。大學生黨員本應該是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卻因為一些誘惑沒把握好自己,迷失道路。青年大學生是我黨的重要后備軍,大學生黨支部應該著重注意這些問題。
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高等教育不僅僅包括專業學科素養的培育,政治文化教育及其他思想領域的正確指導也是教育內容的重中之重,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極為重要。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它記載著無數位革命者與中國人民追求獨立的崢嶸歲月。學黨史可以汲取革命英雄的信仰信念和智慧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在經歷萬難之后,仍然因心中的信仰不斷追求理想信念。當代學子也應具有為了理想信念而頑強不屈的精神,在時代潮流面前,百舸爭流,逆流而上。學黨史也是對歷史的銘記和對先烈的緬懷,黨史是反映中國從危難中解脫出來的歷史,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時刻,無數民族英雄站起來保衛我們的祖國,學習黨史可以使大學生迸發強烈的愛國情懷,主動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千千萬萬份力量匯聚起來,就匯聚成我們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黨史可以讓學生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理論聯系實際,掌握黨史精神的實質,學以致用地解決現實問題,為以后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明確自己身上肩負著的祖國偉大復興的責任。學黨史對大學生來說意義非凡。
部分大學生黨員黨性意識淡薄,在理想信念和對黨忠誠上出現問題,甚至出現自由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或極端的思想傾向。歸根結底是因為一些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侵入了高校黨組織的系統,嚴重侵蝕了大學生黨員的思想觀念。大學生處在學生時期與社會時期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心理發展還未完全成熟,出現矛盾與困擾在所難免,在渴望成為大人的同時,就可能因為沒有辨別能力而吸收一些社會上的不好的糟粕。另外,大學生黨員對黨史知識和黨的基本理論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疏于參加黨內學習活動,經常需要黨支部做一些強硬措施才能完成黨內學習任務,極其缺乏學習黨的知識的自發性。大學生黨員經驗不足,辨別是非能力需要加強,容易在理想信念樹立過程中出現偏差。少數大學生缺乏清醒的政治意識,迷信國外一些斷章取義、嚴重偏離歷史原貌的“研究成果”,甚至逆而行之,通過各種渠道散播抹黑、扭曲中國自強奮斗歷史的言論,這樣的氛圍對我國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有極大的不良影響。
現今,大多數學校仍在沿用短期式、運動式的傳統黨建方式,這種黨建方式的特點是具有權威性、快捷性、動員性和反彈性,而由于其不可忽視的反彈性缺點,短期式、運動式黨建方式是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追求相悖的。并且這種黨建方式會使青年黨員無法從中汲取更深層次的、更持久的精神力量與理想信念。在對部分高等院校黨支部的相關調查中發現,大學生黨員對于政治思想缺乏堅定性,對于客觀理論的學習具有局限性,導致對黨的認識比較片面。在全面提高大學生黨支部政治思想工作水平的要求下,高校黨支部應從政治思想、客觀理論學習等方面多管齊下,在加強政治文化建設的路上繼續努力。
在入黨后,一些大學生黨員沒有時刻注意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言行舉止,沒有為其他大學生做好帶頭作用,這也主要是入黨動機不純、入黨動力不持久造成的。部分大學生黨員在入黨之初努力爭取,入黨之后卻沒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入黨前后的行為表現判若兩人,在入黨后并沒有發揮作為一名黨員應有的帶頭和先鋒模范作用。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是高校黨支部需要嚴加防范和加強引導的問題,大學生群體中的錯誤思想傾向是大學生黨支部需要重視的政治思想工作之一。如今,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群體都是思想稚嫩的青年一代,他們在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上有所缺失。大學中所學的專業具有特殊性是導致部分大學生黨員意識不強的原因之一,他們注重個人自由與個人利益,無法意識到無論專業如何,都應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大學生黨員不僅要潔身自好、行為端正,也應關注身邊同學在思想上的問題,為周圍存在思想言行惡向偏差的同學提供幫助,而非事不關己冷眼旁觀。大學生黨員應該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彰顯出青年黨員應有的朝氣與能力。同時,總體狀態良好不應該是大學生黨支部的最終追求,細枝末微處需要重視,對于產生不良傾向的大學生要立刻教育引導。
政治建設是強化政黨政治功能的根本路徑。政治建設是不斷推進政黨自身發展和實現政黨政治現代化的主要動力。而目前在黨內政治建設中,黨內監督問責制度存在很大問題。黨內政治建設的同根同質化問題在高校黨組織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屢見不鮮,這使得其無法從根本上去解決政治文化建設的問題,缺乏創新化、開發式思維。另外,大學生黨支部建設形式單一,僅限于學習領導性文件及理論,缺少實踐性與趣味性,沒有結合大學生的自身專業、愛好和特長去解決具體問題,沒有讓大學生黨員參與到黨的具體事情中來,這就使黨員無法與黨支部集體緊密相連。
首先,大學生黨支部應該是帶領同窗好友團結積極愛國的堅實堡壘。大學生黨支部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為廣大學生黨員服務,從思想上加深大學生黨員對黨性、對政治文化的深刻理解,不斷增強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這也是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育人的核心理念。大學生黨支部應加強政治文化建設,運用創新性形式、開發式思維促進當代大學生黨員樹立正確思想文化意識。開展多樣化學生黨支部日常活動,組織學生黨員走進社會為人民百姓服務,在志愿活動中培養大學生黨員的奉獻意識,使其切實從活動中感受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在實踐中的意義。同時,大學生黨支部還應該建立完善一套有效的、因地制宜的規章制度來保障黨支部政治文化建設的開展。
其次,全面深刻解讀黨的思想和宗旨,使大學生從內心認同黨、信仰黨,以黨的事業為中心,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對黨支部內先進的人物和事跡進行表揚和學習,讓黨員同志意識到黨員的榮譽感來自人民的認可與滿意,建立服務意識。對一些迷失自我,在黨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偏的大學生給予警告與處分,讓其他黨員同志意識到黨員身份并不是保護傘,而是每個人頭上的“緊箍咒”。同時,高校黨支部還應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生活會,輔助大學生黨員對黨員內部和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嚴肅、認真、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查擺,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再次,開展多樣化、創新化黨史教育活動,將黨史學習帶到課堂上,提高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使得青年黨員能夠從中汲取更深層次的、更持久的精神與理想信念,從而解決從嚴治黨動力不足等問題。黨史教育活動還應該循序漸進,教育活動應做到從以史講學、以史引學到以史悟今。努力調動大學生黨員學習黨史的積極性,結合專業課知識進行黨史教育,使其穿插式、日常化學習,做到將個人專業知識與黨的政治文化建設聯系起來,以此來提高大學生黨員內部的凝聚力和黨員的歸屬感。
最后,完善大學生黨員的評價管理機制,對每位黨員建檔立案,設置監督專欄。黨員與黨員、黨員與黨組織之間互相監督,同時還可以讓大學生群眾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監督。大學生黨支部可以推行大學生“積分考核制”,建立黨員發展管理評價體系,努力提升黨員的組織緊迫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激發黨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評選黨內先鋒楷模和優秀事跡,對黨內腐敗、貪污亂象進行嚴格整治,讓黨員同志在內心形成自我評價管理體制,對黨的認識更加明晰。
總體來說,大學生黨支部政治文化建設任重道遠,黨史教育的路也需要再開拓,以黨史教育涵養大學生黨支部政治文化建設更是困難重重。但我們要始終堅信,隨著黨內生態的逐漸變好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逐步加強,大學生黨支部政治文化建設也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