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諸城市委老干部局
諸城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樹牢老年大學“姓黨”“為老”理念,堅持“開放、融合、共享”發展思路,鞏固提升全省唯一的基層老年教育示范點建設成果,全面落實濰坊市塑形鑄魂工程,全面提升老年大學教育內涵式高品質發展質效。
強化政治引領,構筑思想政治建設堅強堡壘。站穩“姓黨”立場,確保辦學方向。一是打造紅色引擎。全面實施“支部建在班級上、活動在課堂上、奉獻在社會上”黨建工作模式,完善“大學抓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聚學員”組織工作體系,80 多個班級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2000 多名學員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日益凸顯。二是堅持紅色引領。在東校區建設“盡美家園”離退休干部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干部黨校,全市共建立10 處離退休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成為老年大學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的紅色陣地。三是激發紅色能量。通過“學唱紅歌知黨史”、開設課前十分鐘“微黨課”等形式,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老年大學課堂打造成黨史學習基地和黨史宣傳陣地,影響帶動1000 多名老年大學教師學員爭當賡續紅色基因的“長者先鋒”。
優化陣地建設,把老年大學辦成民心工程。堅守“為老”情懷,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推動老年大學教育核心向學員轉化。一是擴大老年教育供給。以“國內一流、省內示范、諸城品質”為目標定位,完善城區東西南北中“五位一體”的校區功能設置及布局。投資2.7 億元的新校區項目,建筑面積3.4 萬平方米,計劃開設9 大類50 個專業180 個班級,爭取年底啟用。結合社區“四就近”服務綜合體建設,繼續加大老年教育向基層延伸力度,構筑起“市鎮村戶”四級聯動的老年大學教育格局,實現8500 多名農村老年人就近上大學。二是提升教學管理質量。不斷完善老年大學學員黨組織領導下的班委會、校委會管理體制,建立教師、學員、管理三支“領頭雁”隊伍。建立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共享交流機制,篩選117 名后備教師以及80 多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和“土專家”,充實教師人才庫。在新校區籌建老年大學教師培訓學院,建立起后備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三是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將“互聯網+”融入老年大學工作,攜手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積極對接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成功開通了“網上老年大學”,用好用活遠程教育平臺,開設網課和直播課程20多門,實現了“大學建在網上,學員連在線上”。
服務中心大局,構建學員作用發揮常態化機制。強化服務理念,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學員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一是參與獻禮建黨百年。組織開展慶祝建黨百年書畫手工藝品展、“頌歌獻給黨”演唱會等活動,參加全省老干部藝術節、“摩羅丹杯”山東老年大學線上文藝展演等,展現學員風采,獻禮建黨百年。二是組織開展志愿服務。依托老年大學成立老干部志愿者協會,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00 多支,成立書法、攝影、柳編等“五老”工作室19 個,常態化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敬老院等開展活動。三是建立常態化機制。積極搭建老年學員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平臺,大力推行“時間銀行”志愿服務項目,制定積分制激勵措施,讓志愿者通過積累信用積分享受到就醫、圖書借閱等方面的優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