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715)
健康中國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時,明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思想。要實現人民健康,“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一定要明晰。人民健康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更是保障一個國家發展的先決條件。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立場,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本文介紹了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背景,明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立場的價值內蘊,從而探析其現實意義。
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現實背景,其中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內容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與價值立場。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民群眾對于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民生改善問題上,尤其是全民健康問題上,應該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進行戰略性安排與制度性改變,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健康。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人們常把健康比作1,事業、家庭、名譽、財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圓滿全系于1的穩固。”實現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正在努力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公平公正的衛生健康服務,將健康保障推行至戰略層面是國家對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理念的踐行。
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有其理論淵源。人民群眾的健康對國家發展來說是基礎性工程,人民健康更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馬克思曾說,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馬克思在這段話中深刻揭示了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身體健康與精神健康必須得到保障。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的全面發展,必然包含全民健康事業的推進。無論是個人實現全面發展,還是社會實現全面發展,完成人民健康的任務都是非常基礎與必要的。
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有其現實基礎。在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成就中,我國經濟發展逐漸走向新常態,人民衛生健康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也使人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由此產生了許多疾病和問題。在工業化社會進程中,人民群眾的健康如何得到保障成為一個需要重視的課題。
為實現人民健康事業的穩步科學發展,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落實是循序漸進的。2015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6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也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健康中國建設,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健康中國戰略”,系統闡述了其內在邏輯及現實價值,使健康中國正式上升到戰略層面;在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與《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為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從組織建構層面成立了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健康中國戰略從其特定的背景、理論淵源與現實背景出發,落腳于現實。
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觀點進行了深刻論述,回答了為什么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健康中國納入全面小康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如何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如何把握健康發展與人民需求的關系,是重要的課題。人民群眾擁有健康的體魄,享受公平公正的健康服務,得到制度性的健康保障,是健康中國戰略的檢驗標準。推進全民健康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始終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放在首位是健康中國事業建設的指導方向與根本依據。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要遵循客觀規律,將人民放在中心地位,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立場。在推進健康中國事業建設的進程中,要從戰略層面牢牢把握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核心觀點。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不只體現在經濟方面或者某個領域單方面的發展,全方位的實現小康必然也包含全民健康。將實現全民健康納入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要求在推進全民健康事業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民健康是實現中國夢的“底色”。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必須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一基本立場,這是我黨作為人民的政黨,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重要體現,更是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對人民莊重的承諾,也是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重要體現。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人民健康優先發展,這既是對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價值立場的踐行,也是對人民健康事業的重視。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健康事業的持續推進提供了方向指導與制度導向。
“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健康中國的目標不只是實現部分人、部分地區享有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使一部分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有所保障,而是覆蓋全民及全國各地區的,這就是“大健康”覆蓋。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全體人民的健康納入國家政策中進行落實,才能更好地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社會主義健康事業的建設要堅持在健康中國戰略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基本立場,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第一,繼承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最終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生產力高度解放與發展的今天,在衛生健康事業的建設中,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是宗旨,健康是構建完整社會體系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沒有了健康,一切都失去了根基。所以,中國共產黨在建設人民健康事業時,牢牢把握人民中心的價值立場,繼承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這是黨對人民的莊重承諾。
第二,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健康事業的初心與使命。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就是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體現在衛生健康事業的建設上即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也是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宗旨。人民健康事業的建設是黨的任務的一個重要部分,實現全民的健康才能實現國家與社會的正常穩定運行。
第三,健康惠民的政策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健康衛生體系。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向制度化方向發展、推動中國健康事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是我們當前的目標。在健康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暴露出我們國家的衛生健康系統存在結構性的不足。堅持健康中國戰略,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行健康惠民政策,讓更多擔心看不起病的群眾減少負擔、有所保障,這也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健康體系。把健康中國戰略向制度化方向推進,有利于依托政策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場,繼承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健康事業的初心與使命,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健康惠民的政策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健康體系,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向制度化方向發展,推動中國健康事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考驗面前,保障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是始終應該堅持的政治立場與工作方向。
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立場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雙向互動下,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健康工作提供了制度與方向保障,人民健康事業的重大考驗也為健康中國戰略提供了向國家健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化發展的動力。在健康衛生事業工作中,堅持黨的領導部署、積極開展工作、實行惠民健康政策等,都必然彰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價值立場,這也為建設制度化、戰略化的人民健康事業的推進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