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順亮
(中共登封市委黨校,登封 452470)
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提出黨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堅持對黨忠誠,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鍛造過硬黨性,在思想上、政治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對尤為復雜的國內外局勢與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黨校若要增強培訓活動的實效性就必須在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下真正滿足培訓工作的實際需求,以此來找出更加符合黨員干部的培訓模式。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主要是在黨校課堂上,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傳播,傳達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道,這是每一所黨校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時都必須滿足的政治需求;授業,則應該增強黨員干部的執政能力,此種“業”是有關部門所提出的關鍵要求;解惑,黨校老師需要解答學員的疑惑,從而滿足黨員干部的內心需求。因此,黨校老師在開展教育培訓的時候,一定要牢牢記住傳道、授業、解惑的原則和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所開展的政治建設是黨一定要完成的根本性建設工作。黨校則是黨員學習理論性內容的關鍵場所,是對黨員干部開展培訓的重要渠道,肩負著為黨員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大任務。所以,黨校應該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每一位黨校教師都必須在課堂授課、學員管理等過程中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各個黨校辦學的重要宗旨,也是黨校姓黨的完整體現,更是黨校辦學的真實意義。
各個黨校所開展的教育培訓活動應該結合黨中央的方針政策、有關部門暴露出的戰略問題、建黨100年來我黨的心路歷程等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對黨員干部自身的黨性風貌與政治意識的提升帶來較大幫助。因此,黨校一定要著重突出主業主課,真正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到課本、課堂,甚至融入黨員的腦海中,只有如此才能夠達成黨校培訓的最終目標。當然教育培訓活動并不是將某些人的主觀意識當作一種轉移,而是各級黨校、全體黨員干部都應該服從于此種需求。
學員在自己的崗位上或者在實際生活中都會存在某種問題和疑惑,大部分黨員干部都是懷揣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入黨校開始學習的。他們更加想要通過在黨校學習把這部分問題徹底解決,所以個體需求涉及崗位與干部個體自身。某些黨校還會在學員名單基本確定以后再發出通知,例如通過學員“三帶來”活動,黨校教師在培訓中針對學員帶來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方向性地調整部分課程安排,利用培訓課堂給予現場解答,從而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滿足學員需求。而借助問卷調查就可以知曉黨校內部各個學員的內心需求,并按照這部分需求來對授課內容做出調整,以此來滿足學員的期盼。
黨校所開展的教育培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關鍵組成內容。隨著國內外形勢變化,黨校所開展的教育培訓的基本主體、客體甚至是授課內容等也都開始有了全新的規定。
在建黨100周年的基礎上,改革繼續朝著縱深的方向不斷推進,我黨也要面對十分重大的治國理政所帶來的考驗,廣大黨員干部也將要面對各種思想、外來文化甚至是黨性修養的考驗。黨的理論方面的教育必定會成為黨校主業主課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不僅是黨要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也是社會做出的正確選擇。所以,黨校應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針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當地的發展目標去進行教育培訓。黨校在對相應的教育培訓活動進行安排的時候,應該著重凸顯主業主課,這就要求各級黨校在遵循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前提下對各種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要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產生信服感。
“用學術講政治”是每一位黨校教師都應該擁有的基本能力,也是新時期我黨對所有黨校教師在授課質量和授課能力上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明確政治的含義,還需要講明應該遵守的規矩與紀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學術探索無禁區、黨校講課有紀律,但‘無禁區’也不是絕對的,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行,違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無論公開還是私下里,在黨校都是不允許的。”不只是教師,黨校內部的所有教職人員都應該講政治,而講政治是黨校人員一定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所有黨員干部都有著不一樣的學習需求,因此黨校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需要有重點地進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當中指出,黨校教學工作的實施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校教學工作的推行目的就是增強黨員干部本身的管理能力與執政能力,同時把理論創新的最終成果當作教學的重點,以此來豐富學員的學識,培養和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真正體現出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的重要作用,為新時代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縣市級主管部門應該加大對各級黨校的資金投入,建設出更好的硬件基礎,這是確保黨校做好培訓教育工作的基本條件。有關實踐研究表明,黨校的順利建立與發展,和本地黨委的實際認知能力、注重程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若各級黨委書記能夠真正承擔起黨校校長的職責,能夠牢牢緊抓黨校內部的各項工作,就一定會對黨校日常工作的開展和長遠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黨校所開展的培訓工作需要學員熟練應用各種科學理論來闡明或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理論內容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把問題和實踐作為重要導向,讓學員在對各種理論內容熟練掌握的前提下,對社會上的焦點話題給予一定的重視和深入思考。其次,利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提高教學活動本身的說服力或者實效性。最后,在幫助黨員干部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塑造的同時,使其能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完成實踐工作,以此來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各級黨校要利用“請進來”的方法,通過聘用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等途徑,帶領其余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其次,需要落實“走出去”的方法,以此來拓展教師的眼界。特別是黨校的教師應該主動去基層支教,知曉基層黨校的建立和培訓工作的開展環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以它們作為課題切入點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基層黨校教師也要利用好上級黨校舉辦師資培訓班的機會,主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總而言之,黨校所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是黨員干部教育事業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只有對教育培訓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和反思,才可以讓黨校的教育培訓工作切實發揮自己的領軍作用。所以,黨校教師一定要明確教育培訓工作的實際需求,找到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主要特點,承擔起黨校的“宣傳播種機”的責任,并從教育培訓工作的環境著眼,從各個方針制度著手,從而推動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