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柔性管理,讓組織變得更敏捷、更有競爭力
近兩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組織的柔性管理,并在企業內部持續推進組織創新,打造組織的適合性和敏捷性。
當下,為什么要特別強調組織的柔性管理?這是因為外部環境已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到2035年,我國中產階層將達到8億人。這一巨量變化將會深刻影響服飾消費力與服飾消費文化。而多地出生人口率驟降,也會給消費業帶來一些新變化。
與此同時,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組織也需要適應這一變化,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尤其是面對新消費的崛起,小紅書、抖音、視頻號等銷售方式變化得非常快。最近,“元宇宙”“虛擬時尚”又火了。這些都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考。在此情況下,企業組織不能再沿用原有模式,而是要緊跟時代的變化進行調整,否則可能會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下降。
常言道,柔之勝剛,木硬則折。柔性的組織管理容易激發創新,剛性的組織則容易帶來官僚主義。歌力思在企業內部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創新力和執行力,對于組織來說,這兩者哪個更重要?我認為,對時尚行業來說,在現階段,創新力比執行力重要。那么,該如何保持組織的創新活力?
最近,華為新成立“四大軍團”,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督導,以此打破現有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提升作戰效率。這是華為為適應新環境做出的改變,而我們同樣也需要改變,建立柔性的組織管理,去迎接未來不確定性的世界。
按照上市后制定的“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時裝品牌集團”戰略目標,歌力思聚焦時裝主業和高端品牌的定位,對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分別從分權、賽馬、破圈、自組織、靈活工作、活水計劃和學習型組織七個方面來打造柔性管理方式。
譬如在分權方面,歌力思建立由7個人組成的常委會。公司的重大決定需由這7個人全票通過,而不同聲音和意見的出現,可以讓組織對變化保持敏銳感知。在賽馬方面,歌力思旗下每個品牌都是一個領導分管,以此保持各個組織的相對獨立。每個品牌的權限非常大,可以自行設置考核標準,使組織的適應性非常強。同時,組織內部設立競爭機制,通過賽馬型組織的設計,不斷激發創新。
在破圈方面,鼓勵員工突破常規,敢于破圈。因為只有破圈才能帶來創新,才能更快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組織、產品營銷等進行重新思考。在自組織方面,做到減少管理,下放權利,以實時應對市場變化。在靈活工作方面,企業推行彈性工作制,實施人性化管理,把人才用好。在活水計劃方面,企業在內部打破了各品牌的邊界,人員之間可以各部門流動。在構建學習型組織方面,企業設定每周三下午是集體學習會,主管以上的經理、總監一起學習,因為只有學習型組織才會帶來適應性變化。同時,每年固定走訪兩三家優秀企業,向他們學習。這些學習都是為企業組織能快速適應形勢變化所做的準備。
正如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李紅霞所言,要打造前瞻性的柔性組織,讓組織變得更敏捷、更具柔軟度,從而讓組織更有競爭力。
(摘編自夏國新在2021年中國服裝大會的演講,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