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宏偉
(金博大律師事務所,河南 鄭州 450000)
網絡主播作為信息技術背景下衍生的新興行業,注冊門檻較低,對于主播并沒有較大的約束,導致主播行業人員、直播內容參差不齊,很多直播平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運用不法手段直播,以此來博取網民關注度。由于網絡直播是新興行業,當前在此方面的法律規制尚不夠完善,進而導致有些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基于此,本次重點針對我國網絡直播中的違法行為進行了分析,并且給予了法律規制方面的建議,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背景下,網絡直播不受地域、時間上的局限,傳播速度快,收益可觀,在利益驅使下很多直播平臺涉黃、涉賭等違法行為開始浮出水面[1]。例如網絡直播中賭博現象極其普遍,較為隱蔽,很難發現,很多直播平臺以直播為幌子,構建不同類型微信群通過發紅包的形式下賭注。另外還有涉毒,例如2019年5月某一直播平臺主播聚集吸毒人員,為此警方介入,對涉案人員進行了毒品檢測,結果顯示多名人員都吸食了毒品。在網絡直播中涉黃、涉賭、涉毒行為普遍存在,但是因為當前關于此行業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再加上網絡直播行為較為隱蔽,難以準確地對違法行為進行定性,一般情況也只是給予罰款或警告,將主播直播間封停,震懾作用較小,難以從根本上遏制網絡直播違法行為的出現。
網絡直播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男女老少都開始融入此行業中,這也充分體現了網絡直播生活化特點。由于直播領域涉及較廣,人群復雜,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播,為了能夠提高自身關注度,一些主播在直播中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權[2]。例如西安王先生在某網紅餐廳就餐時,餐廳并沒有經過王先生允許便直播了其與朋友就餐的場景,進而在網絡中引發了關于“侵權式直播”爭議,王先生認為餐廳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權,但是餐廳卻對此不以為然。而當前我國民法中對此也并沒有進行明確或具體規定,進而導致權利受損時該如何去維護成了難事。
當前一些主播會在直播間翻唱他人歌曲,以此來獲得較高點擊量,雖然部分主播翻唱后的歌曲確實能夠獲得受眾認可,一時間將原唱歌曲帶火,同時也擁有了自己忠實的粉絲,但他們往往在翻唱的時候未經過原唱或者是產權所有者授權,此行為是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侵犯[3]。例如某魚公司12名主播翻唱《小跳蛙》案件中,某童公司認為某魚公司在未經自己許可以及沒有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翻唱此歌曲,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而某魚公司卻認為此行為需要由主播來承擔,為此案件僵持不下。目前關于這樣的案件非常多,如何采用法律手段進行有效的規制,責任的劃分便成了重點,而當前我國在此方面的法律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前網絡直播平臺發展迅速,但是政府在此方面的監督與管理卻略顯落后,再加上主播自身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缺乏法律意識,直播的內容低俗化,以模仿為主。在利益的驅使下,低門檻的網絡主播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涉足,為了獲得較高點擊率,主播開始降低播放的內容標準,使得直播內容無底線、過度娛樂化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公眾正確的價值取向。很多主播片面地認為只要將直播尺度無限度地擴大就能夠吸引公眾目光,導致網絡直播中違法行為越來越多,由此導致的社會危害性是難以估量的,甚至有些行為觸及道德底線,受到社會譴責,針對這些惡劣事件,法律也僅僅只是通過命令其將直播間關停作為懲罰。
當前網絡直播將真人秀作為了博取受眾眼球的重點。很多網絡主播開始了戶外直播,并且所涉及的范圍較廣,雖然可以使直播更有趣味性,但同時也會造成直播鏡頭中出現路人,而這些人往往都是在不知情的狀態下走入鏡頭的,此行為其實已經形成了對他人肖像權的侵犯。在《民法典》中明確指出了公民基本權益中包含著肖像權,如果是以營利為目的而使用了他人肖像,是對公民合法權利的侵犯。網絡直播在公共場所中進行,極易使他人走進鏡頭,但是主播卻未意識到這一點,戶外直播潛在的法律風險便會暴露出來。
在網絡直播中,網紅會借助不同的網絡平臺采用直播的形式吸引粉絲,形成自己忠實粉絲團以后會開始在直播中帶貨,在海量粉絲的助推下,主播可以從中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有些影響力較高的主播,在直播間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娛樂圈中的明星[4]。網絡直播是一種時尚,也是新的經濟形式,但是主播向受眾所推出的產品質量是否達標是需要進一步考量的,因質量問題而引發的糾紛案件越來越多。而消費者維權時取證卻非常難,再加上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導致有些消費者選擇不了了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網絡直播售假問題越來越突出。
網絡直播是新媒體發展的產物,這也是時代背景下必然趨勢,無法阻擋,但是當前網絡直播違法行為發生后,只有行政法、司法或者是一些規章中涉及,關于網絡直播專門的法律法規當前還沒有,也正是因為無法可依,使得網絡直播肆無忌憚,問題頻頻發生,網絡直播專項立法的制定必須要加快腳步[5]。法律法規中應該明確規定網絡直播哪些行為可為,哪些不可為,主播要明白網絡直播間中哪些可以說,哪些不能說,給予法律法規足夠重視,把握好尺度,采用合理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方法或內容吸引受眾,凈化直播環境。針對網絡直播中的違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以儆效尤,借助法律法規約束網絡直播不法行為的發生。
第一,賦予直播用戶監督管理的權利,網絡直播間中使用者既是受眾,又是監督者,直播中不法行為發生時,用戶便是第一個知道的,此時就可以舉報,進而避免出現消極內容大范圍擴散。若發現平臺對于直播違法行為不予以處理,用戶可及時上報監督管理部門,嚴懲直播平臺。對于舉報屬實者要給予獎勵,確保網絡直播環境的健康有序。
第二,加大對網絡直播平臺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網絡直播違法行為層出不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潤較大,而處罰較小,如果被發現也不過是簡單的懲罰而已,這與他們獲得的利益相比,簡直不痛不癢。針對此情況,相關部門應該在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處罰條例,加大處罰力度。在發現網絡直播違法行為后,不但要給予現金上的處罰,而且還要沒收其所有通過違法行為獲得的收益。嚴重的要在此基礎之上予以關閉,列入警告表中,如果因違法而關閉的直播平臺或主播,要想重新入此行,就要對其資質進行嚴格審核。
第一,對網絡直播主播進行嚴格審查。在個人注冊信息時,要審核其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文化程度等,要求注冊時持本人身份證拍照,確保個人信息真實有效的,進而減少由于身份不匹配而導致的監督難度加大,無法使違法行為本人受到懲罰,防止給網絡直播平臺帶來消極影響。
第二,構建跨平臺主播檔案管理體系。注冊結束后,將主播檔案電子版信息共享,實現跨平臺管理,主播實名認證,在其他直播平臺注冊時,如果以前有過違法行為便可在新平臺注冊時提醒,以此來約束主播的行為。
第三,構建多層面監督管理制度。網絡直播中,監督管理部門要將側重點放在直播內容方面,嚴格篩選,要求提前申報,在審核通過后方可直播,若直播過程中存在未申報內容,直播平臺應立即中止播放,確保主播直播內容符合法律規定。
網絡直播是互聯網發展中較為典型的創業案例,機遇與挑戰共同存在,網絡直播在創造較大利潤的同時,如果有錯誤的言論就會擾亂社會秩序。為此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完善關于網絡直播的法律法規,強化監督與管理,促進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