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鵬程
(河南恩達律師事務所,河南 漯河 462000)
知識產權是集體或者個人智慧的結晶,是經過一定時間的腦力勞動之后形成的創新成果,與有形資產相比較,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體包括版權、著作權、外觀設計權等等。保護知識產權是保護企業或者個人私人產權的一種形式,知識產權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比如一個游戲軟件的開發者,這個游戲本身的設計就是一種知識產權,尤其是對于比較熱銷的游戲而言,知識產權背后是非常大的財富價值,如果不進行有效保護,導致盜版橫行,就沒有人愿意投入成本進行研究,從而推動創新產品的出現。因此,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十分必要,且任重而道遠。
知識產權是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無形資產,看不見摸不到,尤其是在一些特殊領域,知識產權顯得更為隱蔽,知識產權的隱蔽性或者是無形性導致知識產權的保護存在很大的困難。比如我們從商標的侵權案件中可以看出,商標是企業開展市場營銷、培養市場標識的重要憑證,但是經常被一些企業抄襲,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山寨產品,這些抄襲的山寨產品從外觀到產品名字發音上與正品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從而起到誤導消費者的作用[1]。因為知識產權是無形的,所以像上面提到的商標侵權在進行侵權確定的時候就比較困難,固定的證據要非常充分,否則非常容易導致認定錯誤。
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專有性是指知識產權只能被某企業或者某個人占有,如果別人想使用的時候,必須有知識產權專有人的授權,否則就是侵權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知識產權與有形資產相比較,有著很大的不同,地域性保護非常強,這個主要體現在同樣的知識產權在有的國家就可以獲得保護,在有的國家就可能不會獲得保護,在一個國家的某些地區獲得保護,在某些地區的某個品種獲得保護,這些地域性的特點導致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不一樣,一個地方可能執行一個標準,當知識產權侵權發生時,產權所有人需要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進行產權維護,維權之路漫長而艱辛。
知識產權保護具有時間性的特征,這也是法律鼓勵與保護的平衡。如果不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就不能發揮知識產權對于社會的推動作用,如果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過長,那么也不利于新的知識產權的誕生,一些舊的知識產權會借助產權保護的政策來壓制新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期是我們開展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關注的一個重點,也是我們法律研究的一個熱點,合理確定知識產權的保護期對于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至關重要。
知識產權的天然屬性決定了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從產權保護的對象、立法到侵權行為的確定、處理等等,我國因為起步比較晚,無論是從立法還是執法都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目前我國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法規是《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這也是我國目前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法律依據,與國外相比,我國知識產權立法相對比較少,處罰也比較寬松,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震懾力度不足,知識產權保護的覆蓋范圍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大[2]。
與傳統的法律人才相比較,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專利權的保護方面,需要很強的工學或者理學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了解工藝或者產品的核心內容,對于比較難判定專利的產品,單單依靠法學人才是遠遠不夠的,但是目前既懂工藝又懂法律的人才鳳毛麟角,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北京知識產權保護法院的設立標志我國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機構設立方面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標志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事業開啟新篇章,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機構不足,專業的訴訟代理機構少,企業或者個人想進行知識產權保護訴訟有的時候都找不到合適的律師。
與保護個人私有財產不同,很多人對于知識產權保護還不是很熟悉,只有一些大的機構,比如騰訊等,這種具有專業法務部門的企業才能對別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有所察覺,很多人有時候根本意識不到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要想產生巨大的威懾作用,必須依賴于刑法作用的發揮。但是目前知識產權法律刑法實踐方面還存在很多的難題。第一,取證難問題,知識產權犯罪嫌疑人的特點是警覺性高、反偵察意識強,實施犯罪的地方流動性大,尤其是如果知識產權侵權產生是電子證據時,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警方獲得證據之前進行損毀,這種情況在游戲侵權、軟件侵權等領域屢見不鮮。因此警方很多時候會采用陷阱誘惑的方法進行破案,但是這種方式目前還屬于一個灰色地帶。第二,知識產權侵權數額的認定隨意性大,標準不統一,導致權威性下降;第三,知識產權保護技術鑒定模式難統一。
雖然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較晚,但是近些年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這次國家機構改革到“十四五”規劃建議,處處都可以看到知識產權保護的身影。
立法是進行法律保護的第一步,只有擁有了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我們才能有法可依,有標準可依。目前我國要加大涉外知識產權立法,因為從我國企業涉外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企業在國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受到了很大的不公平待遇,這與我國的涉外知識產權立法滯后有著一定的關系,正是因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地域性特點,導致我國企業在我國國內不違法的,去了國外就要面臨高額的賠償,我們必須加快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接軌的速度。
結合知識產權保護的新特點,大力培養既懂法律知識又懂工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建議每年的研究生招生可以專門設置工科生報考的知識產權法律專業,充分發揮這些學生本科期間的工科優勢,加上研究生期間的法律學習,最終成為復合型人才。大力從現有的法律隊伍中發掘復合型人才,精準分類,精準培養,從而滿足我國目前對于復合型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的需求[3]。
我國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目前是自訴案件,自訴案件存在庭審難、質證難的問題,這就導致很多的知識產權保護案件的終止。有的法學專家認為,知識產權的侵權客體是復雜的,不是單一的,建議全部納入公訴范圍,從而增強審判效率。要盡快解決陷阱取證的合法性問題,因為知識產權保護的特殊性,因此我們應該允許陷阱取證,但是必須要嚴格限定其使用范圍,加快知識產權保護損失認定方法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