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保明
(河南興亞律師事務所,河南 安陽 455000)
隨著國企混改的全面深入推進,對國企的轉型升級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股份制改革逐步優化國民經濟整體結構和布局,從而進一步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步伐。而針對國企混合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給予保障,才能夠促進混改的穩步有序進行,這也是當前所面臨的重點問題。
當前金股制的股權設計方式是許多國家在進行國企混改過程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如,英國政府曾經在1985年出售轉讓電信公司50%的股權,民間資本買入,電信公司慢慢私有化,且僅留1%的股份,即金股,當投資者或者股東想全面主導與掌控董事會,政府僅有一票否決權。對于我國而言,許多人都普遍認為金股制與我國國情與經濟發展狀況不合適。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可能不合適,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后期市場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市場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這樣的股權結構設計也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無表決權優先股具體指政府對具有戰略性、壟斷性以及資源性等相關特征的國有企業,對其公共投資行為和方式進行轉換,這便是無表決權優先股,也就是轉換公共投資的行為,從而具備無表決權優先股,在保障國有企業資本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政企分開進行管理的模式。這樣的股權設計方式不僅可以股全結構,并且也有利于激發民間投資的熱情,從而促進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的公平、公正、公開發展,實現兩者之間的平等性與良性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我國國企混改發展[1]。
加權股也就是雙層股權,和普通股份進行比較,具有較多倍數表決權股份,如常見的2倍表決權等,都屬于加股權的一種。但是該股權結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如違背了股東之間的平等性與公平性原則。一般情況下,許多國家以及國有企業并不會采用該種模式,這樣的股權結構多數情況下可進行適當的參考借鑒,假設政府不愿持股某國企股份,但是還需要進行相應的監督與管控,此時可采用加權股股權結構,并開放民間資本。民間資本想要加入企業時,也并未與股權平等的基本原則相違背,再者,當前陸續出臺了《證券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條款,從而保障了企業股東和投資者的利益,加權股的股份結構并不一定會對投資者的權益產生損害和影響[2]。
國企混改過程中股權結構設計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從而有效保障股權結構的公正、公開,同時還應當開放持股群體范圍,允許普通員工合理持股,并且還應當最大程度上保障內資與外資間的平等性,為國企混改的穩步有序開展提供基礎保障,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3]。
國企混改過程中,股權結構設計時不可避免會出現分股權不平等的情況,這樣便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所以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法律保護措施,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國企混改工作的公平性,盡可能減少國有資產的損失。應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去執行,對國企混改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督與管理,并盡可能做到公開,從而避免發生暗箱操作的行為或事件,從而導致出現股權結構不合理的情況。
國企混改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章制度,并由審計機關進行嚴格監督,并結合具體審計結果,對股權結構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最大程度上保障國企混改過程中股權結構的整體透明性,從而有效解決與改善在混改過程中,管理人和員工之間的持股問題。股權結構設計應當保障混改過程中,以實現普通員工持股為主要目的,讓企業成為資本與勞動者共同利益體,只有企業和員工存在共同的利益方向,才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4]。目前來看,只有對民間資本開放的國有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普通員工持股。大部分的國有企業,不管是規模上或者是管理方面,屬于優質型企業,允許普通員工持股,但是還應當嚴格根據《公司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從而有效保障員工的持股資格條件,并且有效避免員工的持股資格條件高于外部相關投資者的持股條件,盡可能地杜絕影響股權公平性的情況。
國企混改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相關法律法規,如常見的《勞動法》《保密法》《國家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其能夠有效保障內資與外資之間的參與公平性,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還應當就當前外資所產生的經濟影響,及時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如英國電信公司,主要運用的是金股制股權結構,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地避免外資操作國有企業,避免損害國家利益。因此,即使有外資進入國有企業[5],并對其進行控股,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和措施,有效保障我國國民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社會的安全穩定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而國企混改既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更是國企的內在需求,在國企混改過程中,可以結合國企的內外部實際情況,采用金股制、無表決權優先股、加權股等不同類型方式去設計股權結構,但是當前這幾類股權結構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諸多問題,所以,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給予有效保護。首先要保障股權的公平性,其次,還應當適當放寬持股范圍,允許普通員工持股,但是應當限制持股條件,保障內資與外資之間的公平性,從而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者的積極性,最大程度上避免或減少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為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