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伸 李王平 常春植
(甘肅省隴南市公安局,甘肅 隴南 746000)
毒品和毒物檢驗涉及計算機技術、免疫學、生物化學、綜合分析化學、法醫病理學等學科,在生物樣品中毒品和毒物鑒定的解決以及研究中起著不可缺失作用,在災害事故、治安、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偵查破案的審理與清查等過程中具有廣泛應用。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毒物和毒品檢驗技術的研究以及應用起步更晚一些,盡管近年來獲取了越來越多研究成果,研制出更多新檢驗設備,不過依然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因此,研究國內毒物和毒品檢驗現狀及發展趨勢十分必要。
早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刑事技術中采取的毒品檢驗手段以薄層色譜檢驗(TCL檢驗)技術、紅外線檢驗(IR檢驗)技術、紫外線檢驗(UV檢驗)技術、氣相色譜法檢驗(GC法檢驗)技術、結晶法檢驗技術、化學顯色法檢驗技術為主。自GC/MS儀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引入我國后,刑事檢驗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該技術相較于過去的傳統檢驗方法在穩定性、高性能、靈敏度等方面具有絕對性優勢,一經推廣得到廣泛認可與積極應用,此后離子色譜儀、二級質譜、X射衍光譜等檢驗技術相繼引入我國,頻繁應用到刑事案件中毒品和毒物檢驗工作里,極大促進了我國刑事事業快速發展[1]。
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毒品、毒物層出不窮,種類愈加多元化,檢驗難度更大,國內常見的毒物主要是鼠藥、生物堿、安眠藥、亞硝酸鹽、乙醇等,毒品主要為海洛因、杜冷丁、大麻、苯丙胺類興奮劑、二氫埃托啡等,在進行檢驗前需精華提取,常見提取方式為直接提取和溶劑萃取兩種,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的萃取環節長期使用固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微博萃取等方法,給販毒、中毒案件的快速審理提供了可靠依據,最大化發揮出精華提取優勢[2].
2019年毒品快速篩查新技術研討會在寧波成功召開,對“十三五”期間國家毒品防控重大專項項目進展成果進行了總結匯報,提出了基于DBDI的敞開式大氣壓快速質譜分析技術,經大量樣本檢測證明,該技術應用于戒毒人員的毛發樣本檢測有低成本分析、快速和準確等諸多優勢,定性定量能力與實驗室LC-MS/MS水平相接近,可作為一種更快速、有效的吸毒人員認定手段,也可作為監測戒毒人員戒毒效果的可靠方法。會議對我國毒品問題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現有免疫膠體金法、光譜法、化學反應法等快檢方式的不足之處,對實驗室基于酶聯免疫Simoa技術和SPR技術研制毒品快速檢測裝備成果進行了介紹,有效支撐國家禁毒事業發展的需要。
整體來看,我國國內毒物和毒品檢驗水平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各種檢驗設備相繼問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毒品、毒物管控效率和效果的進一步發展[3]。例如,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的“法庭科學特種化學品聯合實驗室”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質研發平臺,解決了國內禁毒部門面臨的對芬太尼類物質及其新的衍生物方面困境,該平臺目前已完成200余種新精神活性物質標準品及毒品的克級合成,可運用元素分析、質譜、核磁、紅外、紫外等手段對產物分子結構加以確定,研制的鹽酸芬太尼二級標準物質切實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具有很高靈敏度且掃描速度快的X500R SWATH技術可用于非目標未知物數據溯源、定量分析、篩查定性,具有MRM-IDA-EPI和PI/NL-IDA-EPI復合掃描模式的QTRAP儀器檢測,能夠用于非目標物的發現和定性、目標物的定性定量。
但是,不可否認我國目前所開展的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極大阻礙了該項工作的順利落實,其中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幾點。
很多案件涉及的毒物和毒品檢驗目前依舊采取人工方式開展,人工勞動量大,尚未充分應用自動化技術,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面臨著設備通風差、環境污染嚴重的工作條件,給生命健康安全埋下了極大隱患和威脅。
國內各地公檢法系統所具備的毒物和毒品檢驗技術水平具有較大差異性,一些地方的工作開展面臨著設備老舊、化學試劑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等困難,不能順利檢驗毒物和毒品,給正常辦案造成了阻礙,導致實驗室部分工作無法實施,只能流于形式,影響了毒物毒品檢測技術的應用效果。
部分案件所涉及的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沒有規范化進行,未嚴格落實相關標準要求,質控力度過于薄弱,技術措施不到位,程序混亂,加之相關監管部門缺少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增加了毒物和毒品檢測中錯檢、漏檢情況發生概率,給案件復核與偵破造成了不利影響[4]。
各地公檢法系統要提高對毒物和毒品檢驗的重視程度,在思想上做出轉變,針對新設備、新技術、新項目、新實驗室的研究和應用加大投入力度,引進高級技術人才,打造專業隊伍,多措并舉提高檢驗效率和水平,通過自動化、精細化檢驗技術的宣傳以及推廣應用,切實減輕人工勞動負擔。此外,針對檢驗環境實施優化改進,盡可能創造良好的通風條件,降低安全隱患,給檢驗技術人員帶來有力的安全保障,順利應用先進技術。
例如,在宣傳新技術、新設備時,可采取抖音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等便于大眾接受的平臺,讓更多人了解毒物和毒品檢驗相關內容,給予更多關注,營造全民重視的良好氛圍,關注度的增加勢必會促進該事業更快發展。
公檢法系統以及國家有關部門針對毒物和毒品檢驗現有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建設問題,從實際出發,制定并頒布行之有效的機制,形成標準化要求,促進檢驗工作規范進行,避免漏檢、錯檢事件發生。國家在經濟落后地區的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發展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和關注扶持,縮小各地技術水平差距。此外,為了該項工作更好地與國際接軌,積極加入國際相關質量認證體系,確保我國毒物和毒品檢驗事業走在前沿。
在毒物和毒品檢驗事業發展中貫徹落實共享數據,一方面利用數據庫促進各地公檢法系統相關數據互通,提升整體檢驗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共享理念避免出現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不必要浪費[5]。
我國的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未來應明確重點方向,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加強對藥物毒性檢驗的相關研究,為制藥產業今后的凈化、規范化、健康發展提供依靠,針對藥物對人體有無毒性、副作用的研究進行持續改進和創新,降低藥物中毒事件發生概率。同時,從毒品技術、便捷式檢測毒物、凈化提取新技術、毒物研究衍生技術、制度化學制劑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有方向、有目標地發展毒物和毒品檢驗工作。
綜上所述,我國刑事案件偵破中毒物、毒品檢測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提供了可靠的材料證明和有力證據,是打擊與避免毒物毒品犯罪的重中之重。新型毒品、多樣化毒物相較于傳統毒物毒品而言,具有更為廣泛的傳播范圍,也具有更大危害性與影響力。未來,我國毒物、毒品檢測工作應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積極宣傳推廣新的研究成果,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降低檢驗難度,提升檢驗效率和技術人員工作條件,促進我國毒物、毒品檢測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