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潔
(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山東 臨沂 276700)
法律援助制度是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1]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法律援助業務作為落實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標準來抓,努力做到法律援助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相適應,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年受理援助案件數達到1284件,其中刑事案件621件,占比48%,結案率90%,辦案數量超過了上級要求的增長目標。
近年來,我縣法律援助工作,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援助水平逐步提升,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日益彰顯。
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是2002年11月8日經臨沭縣編委批準,于2003年9月掛牌成立的財政全額撥款的副科級事業單位,編制5人,其中管理人員編制3名、專業技術人員編制2名。現在援助崗位工作的人員5人,法律援助律師1名,法律專業人員達60%以上。
1.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由司法局統一管理,法律援助經費單列科目;同級財政預算以政法經費保障的形式每年列入10萬元;中央和省級辦案專款足額撥付到位,2019年全年共計26萬元;2020年中央和省級辦案專款發放辦案補貼22萬元。我縣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補貼經費逐年增長,2019年案件為18件,發放辦案補貼3.6萬元;2020年案件全年20件,發放辦案補貼應為4萬元。
2.自2016年9月22日省法律援助中心新的考核標準實施后,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停止現金發放辦案補貼,采用縣財政直接支付,銀行代發。已辦結案件補貼發放率100%,2016年11月份司法局領導協調財政局出臺了《臨沭縣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經費管理辦法》,“辦法”提高了援助案件辦案補貼標準,對援助經費的管理使用作出了嚴格規定。
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以2015年4月1日通過的修訂《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為依據,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健全了業務規范、經費管理、隊伍建設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落實法律援助監督職責提供了制度保障。堅持把案件質量作為提升服務水平的關鍵,積極開展援務公開、案件旁聽、回訪等工作,不斷提高案件援助的質量,季度末對每一起援助案件辦理情況進行逐一回訪,并對回訪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通報,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秉承“關注民生、扶貧助弱、公平正義、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宗旨,恪盡職守,積極作為,想方設法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三年,受理案件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受理案件461件,2020年受理案件1474件,2021年已經受理案件330余件。尤其刑事案件受理數得到明顯提升,2019年刑事案件僅99件,2020年刑事案件621件,較上年增加6倍。
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和各種便民惠民服務,法律援助工作社會知曉度明顯提升,困難群眾依法維權意識普遍增強,主動尋求法律援助的困難群眾日益增加。
1.“12348”專線。目前我中心專線設在公共法律服務大廳,有援助律師值班,接聽群眾的電話咨詢。
2.社會宣傳情況。為了擴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影響,引導困難群眾運用法律途徑反映訴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縣廣泛開展了法律援助宣傳活動。2019年開展融法制宣傳、法治文化、現場咨詢為一體的“法律援助助力法治扶貧”普法宣傳活動;在南溝頭社區舉辦“三八婦女節,法律援助在行動”宣傳咨詢活動。2020年開展了以“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為主題的法律援助活動;“法律援助進軍營”宣傳活動;“法律援助進鄉村 便民服務零距離”宣傳活動;法律援助助力農民工討薪維權宣傳活動;法律援助助力復工復產宣傳活動。2021年開展“法治暖冬 祥和過年”志愿服務活動;法律援助春節前助力農民工維權宣傳活動;“學雷鋒法律志愿服務”活動;法律援助助力《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宣傳過程中,將《申請法律援助明白紙》等普法宣傳材料發放到百姓手中,幫助人民群眾學法、守法、知法、用法。借助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新聞媒體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我縣法律援助中心于雙月上線臨沭電視臺“行風熱線”,為群眾解決有關法律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
3.示范窗口情況。為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滿足群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需求,集中受理和解決群眾法律服務事項,實現一個中心統一辦理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法律服務等各項公共法律服務業務,2019年11月20日,臨沭縣法律援助中心正式入駐縣公共法律服務大廳。目前建成的窗口面積800余平方米,整個窗口科學設置了等候區、接待區、案件受理區,設置了申請、受理、老年人專用窗口、值班律師、12348熱線和法律服務窗口,添置了電腦、復印機、打印機、報刊架等現代化辦公室設施、輪椅等各種便民配套設施,墻上圖板的內容全面,讓前來窗口尋求法律援助的群眾,隨時可以享受到接待、咨詢、審批一條龍服務,有效地提高了法律援助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2019年10月份,在臨沂市援助中心組織的援助案卷評查活動中,臨沭縣法律援助檔案取得了第二名好成績,較往年成績取得了顯著提升。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不可否認我縣法律援助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管理職能與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明確。法律援助中心沒有實現管理和服務分開,中心既承擔著管理審批職能又擔負著服務職能,制約和影響了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法律援助的規范化管理。
(二)經費短缺,制約了法律援助事業的健康發展。辦案補貼不能足額發放,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辦案人員的積極性,同級財政未將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納入項目經費預算,同樣制約著援助業務的正常開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的保障水平。法律援助工作作為政府應盡的職責,應當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貫徹落實“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的要求[2],一要優化法律援助案件結構,深化刑事法律援助全覆蓋工作,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二要加強基礎建設。嚴格執行《山東省法律援助服務標準》,加強窗口、工作站(點)的建設。三要著力提高法律援助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強法律援助專職隊伍建設,加強對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配備法律援助公職律師,使法律援助工作由公職律師專門代理,以達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持續性、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做到同級財政投入動態增長和法律援助經費專款專用。積極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法律援助資金的支持。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法律援助主要是政府的職責,法律援助的資金來源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應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起政府對法律援助的最低經費保障體制[3]。對此建議:一是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將援助經費足額列入財政預算,以保障援助案件辦案補貼足額發放。二是根據《臨沂市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經費管理辦法》修改《臨沭縣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經費管理辦法》,做到同級財政投入動態增長和法律援助經費專款專用。
(三)理順體制,夯實工作基礎。建議實行管辦分離,將法律援助管理審批職能從法律援助中心分離出來,在縣司法局成立法律援助管理科,負責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指導;法律援助中心作為專門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業務機構,為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機構的作用,調動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時充分考慮法律援助的公益保障功能,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編制部門的重視支持,做好機構、人員定編工作,逐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待遇。參照省市中心將法律援助管理人員列入參照公務員管理,充實法律援助專職人員隊伍,從具有法律援助職業資格或基層法律服務人員中選拔合適人員到法律援助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