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靜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數字政府治理再一次引發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被提上政府治理日程。推進數字政府治理已然成為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和衡量政府治理績效的重要指標。本文在梳理數字政府治理歷史沿革的基礎上發現,數字政府治理創新仍然是數字中國建設的主要內容;通過研究海南數字政府創新的典型代表: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和“碼上辦事平臺”的治理效果,旨在為海南數字政府治理創新和數字自貿港的建設建言獻策。
我國于1993年年底首次提出與數字政府相關的“三金工程”。“三金工程”是指金橋工程、金卡工程和金關工程,該工程的目標是建立國家共用經濟信息網、信息系統實聯網及貨幣電子化工程;1997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工作化會議,將中國的互聯網列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發布,通過建立的站點可以看到政府上網工程已經初見成效,部分站點的相關運營進入良性循環;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把信息化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是電子政務建設;隨著《國家電子政務框架》的發布,201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
2011年發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指出,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創新政府網絡化管理和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加快推進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形成全國統一政府服務平臺。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通信息孤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一次提出,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點是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在提高治理的理念和升級服務模式的基礎上,數字政府能夠產生一種政府治理創新的范式,通過重構和賦能傳統政府,使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數字政府治理創新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議題。海南要建設國際自由貿易港,需要把握住全球數字革命的機遇,推進數字政府治理創新,建立世界上一流的政務服務體系。
國外學者對數字政府的研究主要傾向于實踐層面,通過構建技術模型研究數字政府與數字經濟的關系,以及運用數字通信技術改善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聯系;國內學者對數字政府治理的研究側重于理論方面,提出數字政府的概念、分析數字政府治理的參與機制等。
國外研究者通過技術接受模型和Fountain的技術制定理論,開發了多維研究模型,該模型通過對67個國家、地區的國際研究使用的檔案數據進行了經驗檢驗,結果表明,數字政府發展與數字經濟之間存在很強的雙向關系。[1]美國政府的轉型能否成功,取決于公民對數字政府服務的采用和使用,政府如果沒有制定就業計劃和提高公民使用此類服務的便利度的計劃,政府的轉型將無法跨越數字鴻溝。[2]
在監管政策方面運用信息技術,需要兼顧信息技術的能力和聯邦監管程序的制度設計,數字政府研究可以幫助政府塑造信息技術的未來及制定監管政策。[3]聯邦機構越來越依賴基于Internet的應用程序來改善公民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數字通信技術正在重新配置民主治理,數字政府領域的早期努力創造了新的參與機會,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治理挑戰。[4]
數字政府是信息化政府、管理網絡化政府、辦公自動化政府、政務公開化政府、運行程序優化的政府,加快數字政府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大舉措。[5]數字政府建設與跨界治理模式有著密切的理論聯系,二者在價值理念、治理工具、治理結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6]
國內一些學者依憑機制的視角,從參與的動因、參與的困境及參與思路等層面論證和分析非政府組織參與數字政府治理。[7]推進我國數字政府治理進程需要建構與完善數字政府治理的法律體系、升級與重塑數字政府治理的多元參與機制,以及引進與培養數字政府治理的優秀人才等方式。[8]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重大的變革,政府旨在提供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改善政府與公民及企業的互動關系,從而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這即是國家追求高質量發展而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時代政府理應擔負起的時代責任。如浙江省政府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解決人民群眾辦事的難題,推進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吉林省政府為了實現企業不見面就能審批,提高企業辦事審批效率,實施一網通辦;廣東政府推出粵政圖,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目前,數字政府建設已經成為許多地方跟隨時代潮流、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的方式。進入新時代后,海南為打造國際自由貿易港,始終堅持打造數字政府,提供更加便民利民的政務服務。
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優質服務,全面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優化海南營商環境,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入選海南自由貿易港第八批制度創新案例。“單一窗口”實現了一網通辦、一辦到底及不見面審批,通過數據復用和共享連通,縮減材料提交環節,為投資服務提供“數據賦能”,助推海南營造更加開放的營商環境。
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獲得2020年我國數字政府50強案例——政務服務創新獎。數字政府特色創新評選是基于使用者的滿意度、政務服務的便捷和高效程度、治理決策的科學化程度、中樞強基的統籌化程度、數字保障的服務水平等五個領域進行的總評選,在與我國300多家報名單位競選中,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嶄露頭角,成為全國50強數字政府建設的優秀實踐案例之一,這進一步證實了海南數字政府的創新成效。
海南省“碼上辦事平臺”在2021數字政府論壇上,榮獲2021數字政府卓越成就獎。海南在建設自貿港背景下推出的碼上辦事平臺是其治理的創新,截至2021年5月23日,平臺累計注冊用戶超2200萬,它是通過把健康碼和大數據資源相結合,同時整合海南辦事和生活一體化的便民利民綜合服務平臺。這個平臺通過一碼通辦,設置專題服務,整合公積金、社保等十個大類的個人政務服務,完成了政務事項從掌上預約到掌上辦理再到掌上跟蹤,提高了辦事效率。
碼上辦事平臺自試點以來,尤其是實施老年人優待證掌上辦理業務,受到老年人的廣泛支持與認可,截至5月23日,共有7889名用戶進行線上申領。該平臺秉承著一切為了群眾,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把醫保和社保等數據資源進行整合,老年人直接在線上就能申領優待證。2021年,碼上辦事平臺推出合作的智慧招生工作,學生家長的辦事體驗得到提高,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碼上辦事”平臺還會進一步對接政務平臺、人才服務平臺,整合醫療、社保和醫保等領域,旨在為人民提供便捷的個人事務辦理服務和舒適的辦事體驗。
海南的發展緊跟大數據、互聯網及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步伐,曾經頒布了一系列與數據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如《海南省大數據開發應用條例》《海南省信息化條例》等。數字政府要符合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需要,這些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還有待提高。作為國家創新和改革的先行區和試驗田,海南在釋放數據產業的紅利和政府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治理、建設數字政府方面,只有制定明確的制度規則,才能使數字政府治理效能發揮得更好。海南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草案)》的基礎上,結合海南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出臺《海南數據安全法實施條例》。海南還可借鑒上海和貴州等多地的成功經驗,制定出臺地方數據交易的地方性法規。
一是創新立法政策機制。在立法機制進行立法的過程中,理應對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取其精華,再結合海南島建設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方建設發展的最佳方案。二是人才政策的創新。為保障海南數字政府和數字島建設的長遠發展,人力資源儲備量必須充足。政府要提升地方治理績效,就必須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能力和水平,這是衡量政府的地方治理績效的指標。海南要牢牢樹立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和理念,積極采納合理的建議,走上一條數字政府建設和數據產業發展的康莊大道。
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想建成規范的數據共享平臺,要在數據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突破,這是海南數字政府治理創新的關鍵。通過科學技術打破管理壁壘,重新塑造政府形象。海南要建成統一規范的數據共享平臺,必須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部署下才可能達成目標。海南打造數字政府和數字島應該體現在5G全應用的基礎上,建設數字化和智慧管理化自貿港;通過封關運作的相關制度來優化營商環境。海南要加強探索相關行業大數據應用,在負面清單的基礎上,發揮海南建設自貿港旅游、醫療和健康行業及對外貿易行業的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數字政府和數字旅游島。
綜上所述,法律法規、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是海南打造數字政府的三大法寶。2025年,海南要實現基本建成智慧海南的目標,以政務服務提升數字政府治理能力。海南要建設數字自貿港,優化營商環境,關鍵要抓住數字革命的機遇,推進數字政府治理創新,建立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體系,從而提升島內企業、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