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麗,黃芳,張連潔,王欣雨
(1.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動物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1149;2.北京市通州區動物疫病控制中心 北京 101100;3.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動物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1149;4.北京市大興區動物疾病控制中心 北京 102600)
2019年12月6日,農業農村部出臺了《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方案中不僅要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保證掌控豬源達到消費需求的70%,且從環保方面要求要加快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要求到2020年底,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從之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原有豬場硬件設施無法完全滿足既能夠防控非洲豬瘟,又能夠滿足糞污排放標準的要求。因此,對原有豬場進行新的改造是勢在必行的。
所以,復養工作主要分為了三步:首先選擇滿足復養條件的豬場;之后,對原有設施設備進行勘察討論;最后一步,按照有關規定和非洲豬瘟流行的特點對原有設備設施進行改造。
雖然對發生過豬瘟的豬場進行了全面消毒,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排除了環境中可能存在病毒的可能性,但是曾經發生過疫情的豬場再次感染的可能性遠高于未發生的豬場。從而在選擇過程中,首先需要排除曾發生確診病例的豬場。
外部環境對流行病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周邊環境中的車流、人流、動物飼養環境都對非洲豬瘟的防控造成一定的影響。非洲豬瘟病毒(ASF)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占全部疫情約19%)、餐廚剩余物喂豬(占全部疫情約34%)、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占全部疫情約46%)。
首先在同等條件下,遠離交通要道,遠離人口聚集地的場所更適宜流行病的防控。按照《規模豬場(種豬場)非洲豬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冊(試行)》要求,距離公共主干道500m,距離居民區800m,這會大大減少車輛或人員流動造成病毒傳播的危險。
軟蜱吸食感染豬的血液后,ASF病毒可以在軟蜱體內存活15年。所以若周邊有其他大型飼養場,會增加軟蜱等吸血寄生蟲在野外存活的可能性,所以選址時應盡量避開養殖場地[1]。
按照上述原則,篩選出一個未發生非洲豬瘟、且已經空舍1年以上、距離公共主干道1,200m、距離居民區800m、周圍10km內無豬場,無其他動物養殖場、無屠宰場、無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糞污消納點、農貿市場、垃圾處理場、車輛洗消場所及動物診療的豬場一個。
功能區劃分界限不清。按照豬場的生物安全金字塔分布標準,公豬舍、分娩舍、配懷舍、保育舍、育肥舍和出豬臺的生物安全等級依次降低。目前依豬舍分布來看,并沒有完全按照潔凈度進行分布。
生產區與辦公區存在交叉,無法做到辦公人員與生產人員無交叉。辦公區人員與外界接觸的頻率較高,增加了流行病感染的幾率。
食堂設置在生活區內。ASFV在豬的血液中,4℃保存時可存活18個月;在腐敗的血液中或冷鮮肉中可存活15周;豬體污染物中1個月;在室溫下,糞便中11d;冰凍肉尸內可以存活15年,所以生產區人員不可以接觸所有生的豬肉,生產區人員只能通過傳遞窗接觸經過高溫消毒非豬肉食品[2]。原食堂設置在職工宿舍旁,即使經過第一級隔離或是中轉消毒,仍無法完全避免生產區工作人員接觸到未經加工的食材,導致病毒的傳播。
缺少中轉中心。目前現有復養指導政策都推薦建立一級隔離或是中轉中心,這樣既可以滿足3km隔離距離,又可以滿足場內物資的補給過程。
引種隔離舍距離較小,與生產區距離小于500m。如果新引入的豬體內含有病毒但無癥狀可能造成大環境的污染。除非洲豬瘟外,偽狂犬(潛伏期3~5d)、口蹄疫(潛伏期最長21d)、藍耳?。摲谧铋L37d)、豬瘟(潛伏期最長24d)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仍需要重視,所以引種最少需要隔離45d。
污道和凈道設計不合理,不便于糞便清運和飼料的轉運。當前設計為西側為凈道,東側為污道,但是糞便清運過程中的需要穿過凈道到達曬糞場。
在2km外設置洗消中心,對外來車輛進行清洗消毒。在1km處設置中轉中心,外來人員進入場區需在中轉中心進行第一次消毒,中轉車輛需要將所運輸物品在中轉中心由場內車輛運輸入場內。中轉中心包括烘干車間1個、人員消毒室一間、物品消毒室2間(1間用于浸泡消毒,一間用于熏蒸消毒)。
采用料塔方式供料。外來料車需要經過60℃烘干1h后,將料塔置于場區C處,與內部轉運設備進行封閉鏈接。
對廠區內原有消毒設備進行改造。設置入生活區消毒設施。
對廠區內豬舍進行功能性劃分。按照要求,豬只和人員單向流動,從生物安全級別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級別低的地方,嚴禁逆向流動。豬舍安排次序為公豬舍、分娩舍、配懷舍、保育舍、育肥舍。
采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裝置。對場內病死豬進行火化處置,既減少了場內外的物品轉運,又保證了對病死畜的無害化處理過程。
食堂食材專門消毒室。ASFV病毒的存活時間非常長,有研究表明在意大利臘腸,培根,熏肉中,病毒存活時間分別為18d、60d和83d[3]。意式臘腸、培根和熏肉制作過程中,對生肉都有高溫加熱的過程,但是病毒在經過最多高達83d的時間里仍具備感染性,對外采購食材的消毒必然是消毒工作中的難點之一。首先嚴格避免外采豬肉制品,減少病毒感染可能性,盡量選用其他動物肉制品保障職工餐飲。其次根據有關文獻研究,采取洗消、中轉消毒和烘干,三次消毒方式對所有食材進行消毒可有效消滅非肉制品中的病毒。
綜上所述,在生豬復養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生物安全,確保復養工作順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