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忠
中國海洋石油渤海有限公司天津物業管理分公司 天津 300452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現有10萬余名員工,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主要業務板塊包括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與銷售、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等。近年來,圍繞"二次跨越"發展綱要,公司緊緊抓住海洋石油工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正視公司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穩健經營,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為全力推進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二次跨越"創造了有利條件。2020年,中國海油在《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64位,在《石油情報周刊》(PIW)評選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排名第30位。公司主要經營業績指標在央企位居前列,連續17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A級。
由于行業對專業知識的特殊要求,在招聘員工時,海油各企業通常到全國各大石油專科院校中擇選專業型人才。此舉實現了員工的專業對口,一旦員工到達工作崗位,可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并能很好的勝任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同時,為了更好的達到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的目的,海油企業會為生產員工規劃好的職業前景,給予員工具有挑戰
(1)海洋石油作業的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因此,海油企業十分注意保護作業人員和海上設施的安全。在安全管理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安全監督管理。由海上油氣田安全生產以作業者負責、第三方檢驗把關、政府監督、工會參與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1]。作業者對整個油氣田的安全生產負責。海油企業對整個海洋石油作業實施嚴格的安全監督檢查。聘請國際國內著名的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對海上油氣生產設施進行技術監督檢驗,從而為海洋石油作業的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2)員工在工作中嚴格“四不傷害”原則,執行“五想五不干”安全行為理念,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知識教育,強調自身安全防護。同時,企業十分重視工作設備的管理工作,制定了詳細的設備管理制度,并對操作人員進行了完善、內容詳盡的知識培訓,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本質安全。此外,為預防海上突發事件的發生,企業還定期組織員工開展火災撲救、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項目,從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安全生產與自我防護意識。
(3)同老一輩石油人“戰天斗地找石油”的工作條件不同,當前,海油為員工提供了舒適的工作環境,在布滿先進儀器的操作間內,員工只需按相關的規章操作規程要求輕觸按鈕,便可輕松完成許多復雜、繁重的工作,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4)員工工作期間,需要遠離陸地,滯留在海上平臺、船舶的長期性成為了海洋石油工作區別于一般工作的重要體現,員工長期處在固定的工作地點,每天從事的工作相對枯燥、單調,工作期間以及工作之余能夠接觸到的人員也只有幾十人甚至更少。雖然在來海上工作之前員工曾考慮過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在工作中,仍然會感到實際境況還是超出了預想。這種屬于精神缺乏層面的想法會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到對企業的滿意度上,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對企業的滿意度。
(5)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海上工作的員工需要長期在海上工作,最短也要在海上呆20天,海上員工在工作之余不能像陸地工作員工一樣隨意走動,盡管海油企業在平臺上、船舶上提供了舒適的住宿條件與多樣的文化娛樂設施,但面對海上不具備陸地的便利條件這一客觀事實,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海上員工對這方面的不滿意。
從人員年齡構成上看,中青年占據了海油企業的主體,年齡差距正在逐漸所小,由此而造成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經驗、工作態度、責任認知等方面的沖突也呈現出逐漸融合的趨勢。由于海油工作專業性質,使員工在工作領域中會就專業內容進行經常的面對面的直接交往。通過交往,使各自的工作任務得以進一步明確,彼此之間的聯系溝通更加暢通,工作群體之間逐漸實現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從而便于為實現統一目標而共同努力。
(1)作為國有企業,不可否認,良好的福利待遇、穩定的工作環境等成為了求職者趨之如騖進入海油企業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旦進入海油,海油企業會根據“分級管理,兼顧公平”的原則,根據員工的工作能力與表現確定相應方面的工資水平,通常這一工資水平會等于或高于當地工資水平,而憑借豐厚的企業資源,海油員工還可享受交通補助、午餐補助、療養補助、免費體檢等種類繁多的福利補助。這樣,員工大多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收入水平。海油企業員工對于因工作而獲得的回報總體來說是比較滿意的。
(2)但是,由于用工體制、歷史遺留等各方面原因,海油企業員工目前有高薪酬制、新勞動合同制、社會聘用制、勞務派遣制等多種用工體制的劃分,在對不同體制的用工重視程度上,海油企業存在差異性,尤其在薪酬分配上,企業會依據用工體制的不同而區別對待,這樣就會導致同一崗位上的員工所取得的薪酬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必然導致薪酬低的員工對企業產生不滿意。
多年來,海油企業大力實施協調發展、人才興企,科技領先和低成本戰略,開展文化建設,增強軟實力,努力打造企業內部員工的競爭力與凝聚力,逐漸形成了“雙贏、責任、誠信、創新、關愛”的企業理念[2]。在此影響下,企業員工之間建立了卓有成效的信息溝通與共享渠道,積極參與企業管理活動、員工的主動性與主人翁意識得到提高。
(1)每一位員工都希望在寬敞、明潔、有序的環境中生產或工作,擁有良好的勞動條件,以及安全的勞動保護設施,這些都可以使員工在輕松、愉快、安全、滿意的感覺下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干勁。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會得到顯著提高。以上的硬件條件,海油企業已經做得相當到位,只需做到錦上添花即可。
(2)員工在海上生活工作,獨自一人離開溫暖的家,告別體貼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為了生活的更加美好而來到海上。在工作之余,難免難以抑制對家庭的想念。在現今企業高速發展的階段,海上衛星電話使海上與陸地的即時通話成為了現實,密切了海上員工同家庭成員的聯系。但僅此遠遠不能消除員工的思家心切。員工與家庭交流的方式不僅只寄希望于音頻通話,更希望通過視覺乃至觸覺等方式更加密切聯系。當然,在不久的將來,員工這種迫切的愿望或許能夠變成現實,但是在目前這個客觀現實從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員工從事工作的專注程度。海油實現高速發展,與員工的努力拼搏是分不開的,讓員工毫無顧慮的在海上為企業創造效益,就要真正做到關注員工的生活,重點從思想上溫暖海上員工的心,通過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讓他們感受到:在海上工作,有企業在關愛,在陸地的家庭,也有企業在關懷著。只有讓員工產生這樣的想法,他們才能真正做到消除后顧之憂,安全生產。
溝通包括企業高層與一般員工之間、管理者與下屬員工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一般員工與一般員工之間四個層次,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管理者與下屬員工的交流溝通。據觀察,如果員工與上級領導沒有實現無障礙、平等、經常性的交流溝通,員工對整個組織、工資、評價制度的滿意度必然很低[3]。反之亦然。毋庸置疑,面對面的溝通是所有溝通方式中最有效的,通過面對面溝通,能夠使溝通的內容準確無誤的進行傳遞。對于海油企業來說,這是應該加以重視的。嚴格的文件制度、管理規定會讓企業與員工的交流內容往往通過繁雜的文書系統實現,而缺乏面對面的交流,而這也正是產生人際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油企業會為生產員工規劃好的職業前景,給予員工具有挑戰性與晉升機會的工作。這意味著海油企業在鼓勵員工參與上已經走出了一步。下一步應該做的,應該是適當放權,落實管理工作責任,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員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日常活動是如何與公司業績掛鉤的,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企業是很有意義的,從而自發產生對企業的認同。
企業的薪酬是影響員工滿意度最直接、最明顯的因素,它對提高員工滿意度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要使員工對薪酬感到滿意,第一,員工通過自身努力為企業做出的貢獻要與企業的回報是成正比例關系的;第二,相對于其他企業的相同或類似崗位,海油企業對員工的薪酬應該是有吸引力的;第三,企業內相同或相似崗位的薪酬應該是一致、公平的[4]。作為海油企業,下一步應著重考慮對現有薪酬制度的改革,正視對于企業內相同或相似崗位的薪酬分配不同而形成的問題。為此,應首先實現薪酬與員工業績和企業效益進行科學有效地掛鉤,同時,最為關鍵的,還應縮小因用工體制不同導致的薪酬差距,逐步消除不同的用工體制,實施統一用工體制管理,最終實現“同工同酬”。
大力構建健康、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環境,全面貫徹海油總公司“以人為本,關愛員工”文化,并引導企業員工自覺參與到其中,讓他們感受到企業濃厚的文化氛圍,以便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使廣大員工與企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從而更加積極地投身于企業建設中[5]。
隨著企業的發展,社會形式的變化,員工的滿意度不會一成不變,也必然會隨勢變化。海油企業不能因為是國有大型企業的緣故,就想當然地認為“我們這里待遇高,員工肯定滿意”,“我們這里工作有保障,員工肯定滿意”,但事實往往并非如此,有時甚至還大相徑庭。因而海油企業應該有一種危機感。要認認真真地從員工角度自覺開展員工滿意度調查,這是十分有必要的。改善員工滿意度,必須首先了解員工滿意度,而且,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這本身就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關心而提高滿意度。在及時了解到員工的真實滿意度時,采取措施對影響員工滿意度的因素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員工的滿意度,客觀上也會促進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