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康 許志超
青島時代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555
隨著城市的快速穩定發展,房屋建筑得到規模化發展,而房屋建筑的質量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近年來,隨著高層房屋建筑的不斷建設,人們對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在保證房屋建筑質量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抗震設計方面的考慮,提高房屋建筑設計的質量,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從而保證房屋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以此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建筑彈性適中可以有效確保整體建筑質量,如若建筑結構彈性較低且存在較大剛度,那么一旦遭受強勁的外界沖擊,那么極易超負荷而出現突然倒塌的情況。反之,如若建筑結構存在較大彈性,例如建筑長時間遭受外力影響,其內部結構便可能會出現細微傾斜,久而久之便會使得整體建筑結構發生變形,威脅建筑的使用安全。所以只有確保建筑結構彈性適中,方可確保其穩定性良好,在受到外力侵襲的情況下才不會受到影響[1]。
由于房屋建筑抗震性概念是作用于建筑結構的各環節,因此設計者在進行相關設計活動時,必須從整體視角考慮問題,對抗震設計存在的諸多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并且要注重增強不同結構構件的協調性,從而使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抗震性得到加強。此外,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不同部位的力學特征,根據建筑物所在區域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設計工作,不斷對房屋結構進行優化,在保證抗震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抗震設計水平和建筑物的安全性[2]。
按照建筑結構抵抗性基本原則,分析地震抗震的作用標準。結合房屋建筑結構穩定性原則,分析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標準。根據建筑結構的抗震抵抗性能進行分析,判斷建筑結構的抵抗性是否達標,是否滿足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結合建筑結構房屋的整體設計思路,做好建筑結構預期規劃,設計中要明確建筑結構的規劃設計目標,從建筑結構的抗震損失評估和抵抗力水平入手,優化建筑結構的平衡力,實現受力與承載力的平衡,進一步穩固建筑結構的抵抗性。
進行高層建筑抗震設計時,要詳細勘查項目所在地區的地質情況,避免采用抗震性能不佳的建筑結構模式。通過分析可知,建筑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的重要承重結構受地震作用力發生脆性破壞,所以優化建筑承重結構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通過對建筑結構的性能測算,確定剛度和軸壓比等重要參數數據,結合項目的抗震設防烈度,可以精確計算地震發生時,建筑結構的受力情況,根據測算結果確定有效的建筑整體抗震防震實施方案,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3]。
建筑結構中平面規則與建筑結構抗震的穩定性有直接聯系。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建筑平面的布局和規范,對凹凸的深度、寬度、穩定性等因素進行分析,充分考慮建筑結構設計中平面的規則操作是否符合建筑結構的設計標準。建筑結構中平面設計的凹面、凸面要采用符合地質結構抗震設計思路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從材料的選擇和結構設計上來彌補,選擇符合抗震剛性要求的材料,而建筑結構頂部則要選擇韌性強的材料。
建筑物的高度是影響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避免地震發生時建筑物對地震作用力的分散和消耗作用降低,要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以及具體的地形以及地質條件,將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不僅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為了保證建筑高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當地政府應當成立專業的監督團隊,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須向政府先行報備,上交建筑物高度、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結構等一系列資料,通過政府部門審核之后才能開始施工。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在工程的施工期間選派監督人員到現場進行檢查,詳細地對建筑材料等情況進行核實,保證當地所有的建筑物在規定的高度內[4]。
在具體設計中,要保證房屋建筑的剛度和整體性能有所提升,應注意以下兩點:
(1)重視鋼筋混凝土的運用。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是重要的原材料,同時也是房屋建筑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鋼筋混凝土有著較高的強度和硬度,并且有著良好的經濟性能,且價格較為合理。
(2)在房屋結構設計過程中,要想達到加固的目的,通常可以選擇增添鋼鐵結構,由此使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得到提升[5]。
總的來講,建筑類型不同,其所具備的性能也有所不同。國家對于建筑業的發展極為重視,確保建筑安全是當前建筑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開展建筑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強化抗震設計是確保建筑安全的重要基礎。因地震災害會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對社會具有極強的破壞性,所以必須強化抗震設計以確保建筑物能更好地保障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