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錦瑤
中鐵五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長沙 410000
安兜車站為廈門地鐵3號線安兜車站,總長206m,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車站,單柱雙跨框架結構,采用全外包防水體系,共設2組風亭、4個出入口。車站標準段基坑寬度為19.9m,基坑深度18.5m,端頭井基坑寬度為22.6-24m,基坑深度20.79m。車站主體結構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局部鋪蓋),圍護結構采用Φ1000@1.2m鉆孔灌注樁+旋噴樁+內支撐。圍護樁采用直徑800的三管旋噴樁止水,旋噴樁進入基坑底以下2m。
地下車站、人行通道及機電設備集中區段的防水等級應為一級,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非機電設備集中區段的風道、通風并及連接通道等附屬的隧道結構防水等級均為二級,頂部不允許滴漏,其他不允許漏水,結構表面可有少量濕漬,總濕漬面積不應大于總防水面積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3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2m2。結構防水采用防水混凝土進行結構自防水,并根據需要鋪設柔性防水層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
(1)明挖車站、附屬結構頂板采用噴涂速凝橡膠瀝青防水涂料。
(2)頂板噴涂速凝橡膠瀝青防水涂料(厚度2.0mm)。車站位于腐蝕性環境時,頂板采用高滲透改性環氧防水涂料+噴涂速凝橡膠瀝青防水涂料。其上采用70mm厚C20細石混凝土保護。
(3)底板、側墻防水,當圍護形式為圍護樁或噴射混凝土表面時,一級防水采用1.5mmHDPE.防水卷材+2mm噴涂速凝橡膠瀝青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搭接處60cm寬加強)。
安兜站圍護結構型式主要采用鉆孔灌注樁+內支撐,止水帷幕采用高壓旋噴樁樁間止水。明挖法施工的車站主體、附屬結構圍護結構是防水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車站側墻防水層施工工藝對圍護結構基面提出了嚴格要求,不允許圍護結構滲漏水,因此必須確保網噴混凝土的厚度和密實度,提高圍護結構的抗滲性。在側墻防水層施工前,徹底封堵圍護結構表面滲漏點,并用防水砂漿找平、抹面,對鋼支撐、鋼圍檁預埋件、鐵件頭部位進行割除、修平處理。
混凝土自防水是車站防水設計的關鍵?;炷两Y構是抵御水的最后一道防線。其抗裂性和抗滲性將是結構完整性的關鍵。而且抗裂比抗滲更重要,抗滲的前提是抗裂。自防水設計是防止結構裂縫的最重要措施。地鐵工程是大型混凝土澆筑工程,混凝土凝固時會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容易產生收縮裂縫。混凝土攪拌運輸振動時,理論上不可能均勻。當進一步嚴格施工時,混凝土不均勻和裂縫是無法避免的。隨著時間的增加,裂縫的數量會增加,直到出現滲漏。
對策實施:
實施一:
(1)施工現場負責人組織值班長,技術人員負責宣講相關知識和技能,討論制定職責分工的方式和內容,向一線人員宣講相關知識,以及增強質量意識的技巧和提高積極性的方法。并通過對工作計劃安排的考核、提問和自我匯報,以及領導工人的管理模式,實行班組長競賽制度。組長共同完成一線工人的強化培訓、質量意識教育、職責分工和制度落實。
(2)建立完善現場施工質量控制與保證體系,嚴格檢查程序與制度,做到技術方案成熟、技術準備充分、貫徹實施技術措施得當、技術檢查到位,并定職、定責、定崗。針對各班組的優缺點進行針對性培訓,力爭做到優勢互補、缺點改進;定期組織學習與考查考核,以提高全員質量意識,使全體施工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感、責任感和旺盛的戰斗力。實現“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原則目標。
(3)由班組長負責注重按排作業人員休息和勞動強度控制,一般采取兩班輪流作業制,當勞動強度較大時,采取三班輪流制。嚴防職工疲勞作業,以確保施工優質、高效、安全。
實施二:
(1)由物資部門負責,試驗驗與技術部門參與,對碎石開采軋石廠進行全面考察,對其料源材質、施工工藝、施工機械進行詳細檢查,發現有部分過篩篩網(孔)破損、局部較嚴重;個別機具老化,破碎能力差。因此,督促其進行全面改進與完善,并派材料人員經常到料廠抽查巡視,對其影響質量的因素和問題及時提出,共同制定糾偏改正對策,從而確保料源質量。
(2)對到場的商品砼,對每一車的坍落度進行驗收質量合格后方使用,為防止有不合格材料混入,特派一名經試驗培訓的材料人員進行現場收料,檢查每車材料質量,以提高收料把關能力與及時鑒別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存在疑問的要立即停收,并通知試驗室專檢人員進行檢查,待報驗合格后再行使用,否則立即清除現場。
(3)由試驗負責人負責,督促攪拌站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水泥,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水膠比,減少水泥用量。砼配合比進行調整優化,并結合實際摻入適量粉煤灰,以改善砼和易性,提高施工質量,在配合比設計時綜合考慮混凝土抗裂性能,并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驗證。
在地鐵車站主體結構防水施工過程中,地鐵車站主體結構防水對于地鐵運行的安全性存在直接影響,從當前我國的地鐵車站施工技術分析發現,要想全部實現無裂縫、無滲漏是較為困難的,但是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減少結構裂縫及滲漏。提升地鐵運行的安全性,給人們提供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促進防水施工技術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