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慧軍
青島市市北區統計局 山東青島 266000
通過多年的努力,市場體制趨于完善,推動各領域向更高層次發展。為此欣喜的同時,也決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統計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呈幾何狀增加,這無疑會增加統計工作難度。現行工作方法相對滯后,無法擔負起重任。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理應對統計工作進行升級改造。基于此,本文先剖析大數據時代的挑戰,再歸納出幾點加強措施,僅供參考。
在以往工作中,數據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現,而數據的采集又需要依靠人工來完成。在采集過程中,主觀性因素會起到作用,或多或少會對數據的真實性造成影響[1]。大數據時代對數據的準確性要求很高,現行的工作方式做不到。這時就需要借助智能化設備,完成數據采集。這項工作有一定難度,要求統計人員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數據的整體質量。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制度方法的弊端日益突出。為滿足時代需要,需要對制度與方法進行創新。創新是多方面的,譬如,紙質報表要退出舞臺,層層上報機制要有所轉變,統計人員的錯誤觀念要被糾正,工作方案應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數據傳輸速度,以及數據分析的準確度。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員喜歡用觀察的方式獲取整體數據,用局部推測的辦法探尋其中蘊含的規律。這樣做只能讓統計人員對宏觀事物有一個大致了解,無法捕捉細節處,從而導致數據價值被埋沒。在大數據時代下,不光需要分析宏觀趨勢,還需要深入分析微觀細節。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全方面把握。為達成這個目標,要求統計人員深入鉆研,明晰技術內涵與特點,利用現代化設備來完成深層次剖析工作。待工作結束后,就能得到更深層次的數據內容,這是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
傳統數據工作主要涉及數據采集、數據匯總、數據分析,業務能力決定最終結果[2]。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多如牛毛,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以支撐職務。要想扭轉這個局面,需要對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進行強化。統計部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并讓計劃落實落地。強化內容要豐富,除了普及大數據技術知識外,還要開展職業教育。強化手段要多樣,除了組織內部講座外,還要提供實操演練、外出深造的機會。授人以漁的方法雖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遠不如授人以漁。統計部門要在內部掀起一股學習風,推動統計人員的進步。
統計數據是企業決策的關鍵依據,倘若數據不準確,不僅會浪費大量資源,還會拖慢發展步伐。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需要提升統計人員的數據分析水平。統計部門需將人員召集到一起,對實際案例進行剖析。一方面,找到案例不足之處,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在實際工作中,就可避免同樣問題再度出現。另一方面,從中吸取成功經驗,以此強化分析能力。待培訓結束后,給統計人員布置任務,即編寫數據挖掘的技術方案。積極邀請專家指導工作,彌補方案不足,使其趨于完善。
大數據應用離不開設備的支持,因此需要推進信息化建設。主要涉及四方面內容:其一,搭建信息平臺。視企業實力強弱,確定搭建策略。如果企業實力雄厚,可自主研發信息平臺,使其更加貼合實際。如果企業實力不足,則選擇合作伙伴。將工作需求悉數告知,不斷優化信息平臺,使其滿足統計工作需要。平臺搭建完畢后,要立即組織專題培訓,以此提升統計人員的應用水平。其二,做好數據存儲。企業要搭建數據庫,用以存放數據。同時,準備存儲設備,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確保萬無一失。其三,添加分析功能。將分析軟件與信息平臺相連接,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時常對軟件進行升級,以增強分析能力。其四,確保網絡安全。軟件設備都需要連接網絡,只有保持網絡安全,方能確保數據安全。統計部門要給每一臺設備安裝正版殺毒軟件,并定期查殺。同時,嚴格規范使用行為。
上至企業領導,下至基層員工,都要堅持工作原則。其一,真實原則。不肆意篡改原始數據,不將主觀色彩帶入工作中,以此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其二,協作原則。統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對他人伸出援手,讓統計工作有序推進。其三,歸責原則。當工作出現紕漏后,要勇于擔當,而非互相推諉[3]。
統計工作的本質是服務,要想保證服務質量,需要完善發布流程。企業要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并借鑒學習他人做法,制定出貼合實際的發布流程。及時給統計人員科普相關內容,并強化日常監查,確保流程執行到位。除此之外,打通反饋渠道,從中篩選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將其作為發布流程的優化依據。
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統計工作弊端日益突出,對企業發展構成一定阻礙。因此,有必要推動統計工作的創新發展。通過強化業務能力、提升分析水平、推進信息化建設、堅持工作原則、完善發布流程等舉措,打造高效工作模式,推動企業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