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葉
(商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 濟南 251600)
在當前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險業務辦理的效率,國家逐漸開始推行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模式,并在不斷落實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與傳統業務辦理相比,主要的優勢在于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辦理的效率。傳統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方式下,需要參保人員親自到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相關業務,這使得每天到經辦機構辦理業務的人員數量較多,導致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每天的業務量較大,而且在應用信息技術之前,檔案的管理也是由人工負責,不僅極大地增加了業務辦理過程中出錯的概率,而且業務辦理效率相對較低。
而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模式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一方面數字化檔案管理模式提高了業務辦理過程中檔案調取、查閱的效率,而且信息化系統下的各項操作也更加便捷簡單;另一方面,在系統自動化功能支持下,群眾在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過程中,通過手機APP就能夠辦理相關業務,無須準備紙質材料或者排隊等候,極大地增強了業務辦理的便利性。
在傳統養老保險業務辦理過程中,由于每項業務的每個步驟都需要人力支持,因此工作量相對較大,所需工作人員數量也相對較多。為與養老保險機構的業務辦理程序匹配,每一千個參保人員就需要配備至少一名工作人員,而每個市、縣、鎮、鄉中需要辦理養老保險的人數較多,因此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機構需要較多的工作人員。
但是在應用信息技術之后,掌上辦理業務功能逐漸得到推廣,極大地降低了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通常一個縣級養老保險辦理機構,可能一共只有十幾名工作人員,而推行了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模式后,日常的業務辦理只需五六人即可,極大地降低了業務人員的配備量。人力資源需求的降低也減少了國家每年在此方面的經費支出[1]。
相較于傳統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模式,掌上業務辦理模式受時間限制較小。因為傳統的現場業務辦理需要在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機構的工作時間內才行,在非工作時間通常無法進行業務辦理,而且經常會出現高峰期,需要群眾提早到辦理機構排隊等候。
但是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其中一些基本、簡單的業務不會受到時間、地域的限制,參保人員能夠通過手機APP隨時進行業務辦理,并且還能夠為群眾提供實時在線的咨詢服務,幫助參保人員解決各種難題。此外,對于一些例如信息修改等簡單業務而言,無須等到工作時間辦理,只需要在網上申請即可,而且相對于人工審批而言,智能審批的速度也相對更快,不僅減輕了經辦機構的壓力,還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主要依靠的是移動端網上服務,如掌上12333APP、支付寶、微信等。而基于養老保險業務的特殊性,此移動端網上服務APP或者支付寶、微信小程序等,不同于普通商用軟件程序,必須是一款國家官方的軟件程序,因此需要配合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保障APP和小程序的正常通行使用,避免出現損害投保人以及國家利益的情況。養老保險是一項由國家立法強制執行的社會保險費(稅),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養老保險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就使得與之匹配的養老保險業務辦理APP和小程序也需要被國家法律法規限制。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養老保險軟件程序將會逐漸成為我國辦理養老保險業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并發展成為養老保險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掌上辦理養老保險業務以及相應移動端軟件程序提供相應法律以及制度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隨著掌上業務辦理功能的不斷擴充和發展,這款移動端APP將會與投保人的社會保險檔案之間形成一定關聯,并能實現社會保險稅(費)資金的歸集以及記賬等,不僅能夠展現參保人員的費用繳納情況以及保存相應記錄,也是參保人員后續權益得到保障的主要依據之一。相關參保人員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以及相應的待遇水平等都能通過移動端軟件程序展示出來。此外,APP并不一定具備唯一性,掌上12333APP是人社部官方軟件,但支付寶、微信、愛城市網多種APP以及小程序都具備多種業務的辦理功能。在當前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非官方軟件程序的安全性正經受嚴格考驗,為進一步保障參保人員數據信息的安全,需要國家加強此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進一步增強移動端軟件程序數據的安全性。
掌上養老保險業務的辦理對系統的后臺以及相應功能有著較高的要求,為確保整個系統運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及系統功能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不僅需要養老保險辦理機構繼續提供相應辦理服務以及數據檔案支持,同時還需要多機構聯網協同作業。
當前,我國的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越來越便利,例如參保人員在參加工作或者解除勞動合同之后,以及養老保險費用繳納、賬目劃款、相應退休檔案查詢等相關業務的辦理,在傳統模式之下需要參保人員到辦理機構辦理,而掌上辦理業務模式推行后則免去了現場辦理、紙質材料提交以及跑腿奔波的麻煩,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掌上辦理。
實際上,掌上養老保險業務的辦理并不是僅僅依靠一個機構就能實現的。在實際應用掌上APP辦理養老保險業務的過程中,需要養老保險辦理機構與當地人社局聯網,共享勞動合同相關檔案的數據信息,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投保人員攜帶相應紙質材料到現場辦理業務。此外,在多機構協同作業的情況下,電子社保卡的申領也使得社會保障卡業務的線上辦理具備極強的便利性,擴大了業務范圍,持卡人不僅可以通過網站(省政府一網通辦、人社廳及各市人社局網站)、電話(12333、社會保障卡合作金融機構熱線)、手機APP(各省、市人社APP)等方式辦理查詢社會保障卡狀態、查詢余額、查詢制卡進度、臨時掛失等業務,還可以辦理已對接的各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其他政府公共服務。
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模式的推行既能夠增強服務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提高投保人員的滿意度,又能夠有效減少相應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業務辦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對機構聯網協同作業的要求,因此加強對相關機構的系統維護和數據信息共享建設是十分必要的[2]。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參保人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模式仍然缺乏認知和了解,對互聯網以及掌上APP的信任程度相對較低,導致掌上業務辦理推行效果不明顯。對此,需要各地政府以及相關機構加強對此方面的宣傳,并結合當地養老保險業務辦理以及參保對象的實際情況,建立常態化、多樣化的宣傳機制。并且,每年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宣傳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更新和優化,結合最新政策,并借助電視、廣播、報紙以及微信、微博等媒體進行全面宣傳,進一步提高其群眾認可度[3]。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加強對相關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設,同時提高各機構聯網以及協同作業效率,并加強對掌上業務辦理的宣傳,促使掌上業務辦理能夠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進一步擴大掌上業務辦理的覆蓋范圍。
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極大地增強了居民養老保險業務辦理的便利性,提高了服務效率,同時還有效延長了服務時間,以此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此外,這種辦理模式還極大地降低了經辦機構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著明顯優勢。相信隨著對掌上養老保險業務辦理模式的不斷研究和更新,我國養老保險事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