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菁
山東德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德州 253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積的不斷擴大,居住環境逐漸改善,工業與民用建筑發展迅速,建筑立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形式多種多樣,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品種日益繁多,房屋墻面裝修要求越來越高。但建筑設計、施工、建材質量等方面無法較好地相互配合,成為墻體抹灰工程中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在施工技術應用期間做好管控工作,可以降低裂縫問題的發生概率,提升建筑外墻施工質量[1]。
砌體處理不當會使建筑外墻裝飾抹灰作業產生裂縫主要是在外墻裝飾作業中,砌體結構和混凝土膨脹收縮指數不同,兩者的熱脹冷縮系數也不相同,而且都長期暴露在外界環境中,易受到溫度與濕度的影響,產生裂縫問題。如果遇到下雨天氣,雨水會順著裂縫滲入砌體內部,受到凍融后,砌體會和抹灰層脫落,導致墻面出現分層剝落現象。
建筑外墻施工過程中,為了提高砂漿和基層之間的貼合度,會在施工前對基層進行灑水,保持其濕潤度。如果在灑水期間沒有做好規劃計算工作,易出現外墻基層濕度過高的情況。施工企業為了追趕工程的施工工期,在施工過程中未待基層含水量下降到合理標準便開始施工,在基層表面浮水的作用下,砂漿出現流墜的情況,造成抹灰裂縫的問題。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時,由于基層內含水量較大,空氣濕度較高,導致基層內含水量飽和,使外墻抹灰層出現滑動裂縫的情況。
和基層含水量過高相對應的內容便是含水量不足的問題,在涂抹砂漿后,基層會快速吸收砂漿內的水分,造成干縮裂縫病害的出現,因此,出現空鼓的情況,增加墻皮脫落的問題。在前期灑水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既定要求對基層進行均勻灑水,造成基層結構不同區域內的含水量存在差異,在抹灰操作完成后,會在干濕度的影響下,導致不均勻裂縫的問題[2]。
在抹灰工程開展過程中,需要搭配相應的施工技術,施工技術處理不當會導致施工問題的出現。在具體的應用中,該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在正式施工前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基層清理,影響到基層結構的可靠性,干擾到砂漿之間的黏合度。第二,在墻面處理的過程中,沒有按照要求對墻面進行毛化處理,影響到砂漿的鋪設效果。第三,抹灰過程中的厚度沒有得到有效管控,導致砂漿厚薄不均勻的情況出現,增加裂縫病害的出現概率。第四,在窗框頂區域的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抹灰分隔縫的優化設計,造成該區域施工裂縫的出現。
在建筑外墻抹灰施工過程中,抹灰層厚度屬于影響結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基層處理完成后,施工技術人員所設置的垂直度如果不滿足實際的操作要求,在鋪設過程中,會在傾斜度的影響下,導致墻體砂漿厚度分布不均勻的情況。技術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分層施工,增加了結構施工期間問題的發生概率,造成結構裂縫問題的出現[3]。
施工人員能力不均衡是導致外墻裂縫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抹灰施工過程中,需要匹配對應操作能力的施工人員,施工人員操作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抹灰作業質量。如施工人員沒有按照要求進行作業操作,會影響作業的順利進行,增加了施工裂縫問題的發生概率。
在工程作業過程中,存在膨脹系數不一致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所使用材料存在一定差異,混合后的材料膨脹系數會存在較大的不同。在對膨脹系數進行控制時,可以借助增加寬鋼絲網的方式消解膨脹系數帶來的影響。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第一,在砌體與梁、柱交接的位置處,進行鋼絲網的固定,固定裝置為射釘,鋪設鋼絲網寬度為300mm。第二,按照要求開始進行抹灰操作,工序嚴格遵守既定要求,提高砂漿最終的施工質量。第三,膨脹系數需要在前期做好計算,根據計算結果選擇恰當的工藝進行操作,提高外墻抹灰區域的施工質量[4]。
外墻基層濕度過高時,在基層表面浮水的作用下,砂漿會出現流墜的情況,造成抹灰裂縫的問題;基層含水量不足時,在涂抹上砂漿后,基層會快速吸收砂漿內的水分,造成干縮裂縫病害的出現,也會出現空鼓的情況,增加墻皮脫落的問題。對此,需要做好基層澆水量的控制工作,根據外界濕度、溫度等基本參數,對基層進行均勻灑水,灑水過程保持均勻,確保基層能夠充分接觸到水體,確保濕潤度的統一性。完成基層澆水施工后,需要將其靜置一段時間,目的是蒸發基層表面的浮水,再進入抹灰操作環節,避免基層含水量過高或不足帶來的裂縫問題。
在施工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基層處理工作,具體的處理內容如下:第一,清理基層上的雜物,包括面層上附著的油污、塵土、油漬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高壓水對其進行清洗,搭配鋼刷進行清理,確保基層環境的實用性。第二,在基層處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光滑表層進行毛化處理,提升基層本身的黏性。第三,在基層使用前做好基層的浸潤工作,在前一天晚上進行浸潤操作,第二天進行基層抹灰施工,整個過程需要保持較高的連貫性,避免混凝土出現凝結斷層,增加后續斷裂問題的發生概率。
在抹灰技術應用過程中,砂漿拌和質量控制也屬于非常重要的應用環節。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做好砂漿原材料質量的控制工作,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需求,選擇對應級配、強度、含水量、酸堿度等要求的原材料,做好質量驗收工作,確保材料應用過程的可靠性[5]。第二,進行砂漿拌和比例的試驗工作,該過程一般會在實驗室內完成,需要做好試驗記錄工作,為其他同類型拌和工作的進行奠定基礎。第三,控制砂漿拌和過程,在具體的拌和過程中,一般需要遵循先干拌后濕拌的順序,對材料拌和質量進行驗收,滿足要求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做好砂漿涂抹順序控制工作,提升抹灰技術的應用效果,提高外墻裝飾施工質量,降低結構裂縫的發生概率。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其應用順序如下:第一,在外墻結構的基層上涂抹上第一層砂漿,涂抹厚度在5mm以內,按照既定要求涂抹均勻。在第一層砂漿硬化后,在砂漿面上進行鋼絲網的鋪設,做好鋼絲網的固定工作,隨后進入第二層砂漿的涂抹工作[2]。第二,第二層砂漿涂抹的要求、順序和第一層相類似,厚度在8~10mm,使其可以完全將鋼絲網覆蓋住。第三,砂漿面需要利用木抹子進行打平處理,可以避免麻面問題,在此過程中,還應做好邊角位置的處理,提升表面的成型質量。
做好后期保養工作,確保基層面順利成形,降低凝結過程中裂縫的出現。在具體的保養過程中,主要任務是做好保溫和保濕的工作。抹灰層較薄,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凝結,但基層內的水分散失需要一段時間,在太陽輻射作用下,易在冷熱交替作用下出現裂縫病害[6]。在完成抹灰施工后,需要對表面進行灑水,使其可以保持濕潤的狀態,解決溫度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基層最終的成型質量。
通過提升施工人員能力,可以確保技術內容的順利實施,降低人為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實際處理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要做好前期施工組織的選擇工作,借助綜合評價體系,選擇綜合實力較強的施工組織。在后續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施工人員的培訓工作,幫助其進行施工技術應用流程的梳理,明確技術應用要點和具體要求,為施工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環境。
綜上所述,在建筑外墻施工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表面裂縫的問題,影響到建筑外墻的美觀性和使用壽命。針對此類情況,在抹灰技術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各環節的控制工作,對于每一個施工步驟做好處理,也需要做好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工作,提高建筑外墻的施工質量,延長結構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