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峰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恩城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03
近年來,提高果品質量已成為蘋果種植產業的唯一發展渠道。從實際來看,高檔果供不應求、中檔果供大于求、低檔果賠錢銷售的問題依舊存在且十分嚴重。在此背景下,如何擴大優質無公害果品生產規模,減少化學防治,以滿足蘋果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是蘋果種植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使用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就傳統化學防治手段進行創新,在提升蘋果種植綜合效益的基礎上,減少蘋果種植對于環境的影響,進而促進蘋果種植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
蘋果產量的多少和蘋果的選種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進行蘋果的種植之前需要切實加強蘋果樹種的選擇。首先對蘋果樹種的選擇,需要保證蘋果品種可以普遍被大眾所接受,蘋果樹種更加符合現今蘋果市場的流行趨勢,這樣種植下來的蘋果才可以有一個好的銷售環境和銷售渠道[1]。其次,需要切實對蘋果種植環境進行調查,需要保證蘋果樹樹種可以有效的適應當地的環境,只有蘋果樹苗可以充分的適應當地的環境,才可以保證蘋果樹的存活率,以及蘋果樹的產量。最后,對蘋果樹苗進行有效的處理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蘋果的培育管理不善常常會對蘋果的大面積種植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對于蘋果樹進行日常的打理也是關鍵所在,在進行蘋果種類選擇的時候,也需要切實關注樹苗打理這個方面。
選用符合國家苗木質量標準的優質無病毒良種苗木,品種要純正,根系發達,側根、須根多,嫁接接口愈合牢固。具體要求是:一是苗木高度1米以上,嫁接口品種粗度為0.8厘米以上,主根長20厘米以上,且有3根以上長度超過15厘米的側根,苗木要有10個以上飽滿芽,樹皮新鮮、失水少、無皺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枝條表皮光滑,成熟度好。二是苗木基砧必須是野蘋果或海棠,嚴禁選用栽培蘋果種子育成的苗木。三是盡可能選擇優質脫毒苗木。
土壤水肥管理要確保在提升果實產量、補充營養元素的同時,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蘋果園需要合理使用化肥、有機肥和水溶肥,不應當盲目偏重某一種,避免出現營養失衡、土地板結等問題。要根據蘋果的生長發育階段及時調整土壤水肥環境。通過合理調整土壤的微環境,改善蘋果生長環境,為蘋果的產量與質量奠定基礎。在肥料的具體使用上,需要遵循前期補鈣、后期控氮的原則,確保樹體長勢良好,擁有較強的抗病能力,降低苦痘病與蜜果病的出現概率。除基本根施外,還需要采取葉面噴施的方式,反復3次,確保肥料覆蓋率。為提升蘋果的營養與口感,必須要在其生長期與果實膨大期補充充足的微量元素,但在采摘前1個月要停止補充微量元素。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調整果實大小與成熟度。針對蘋果生長季后期可能出現的葉片卷曲問題,需要合理補充土壤水分,促進蘋果長出新梢,避免樹體出現大范圍矮化的現象[2]。
合理科學的修剪以及定植工作,可以從根本上保障蘋果樹果實的品質,利于對于果園開展科學化的管理工作。因此,在修剪蘋果樹時,需要將正常生長的功能之枝進行保留。而完成定植工作以后,需要了解每棵果樹上的果實數量,對于影響果實正常生長的樹枝可以進行剪除,進而保障樹形,獲取更多品質優良的蘋果。在進行修剪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的蘋果樹主枝角度不夠理想,這時便可以使用工具進行修剪,將主枝拉到60°左右。同時,拉伸方向應當呈現順時針的方式,以免主樹被折斷。平原縣的蘋果樹拉枝工作一般可在在五月末六月初進行,且要進行約為90天的拉伸固定,當主枝固定好角度之后,便能夠讓果園的通風條件變得更佳,從而提高蘋果樹的結果面積,使蘋果樹的整體產量和果品質量得到提升。
生態調控是通過田間農事操作與景觀格局設計的多尺度空間管理,將作物、有害生物、天敵及非作物生境進行整體設計與布局,最終達到治理有害生物、降低環境污染、增強農業生態系統自身平衡功能的目的。果園生態結構相對豐富,一方面有害生物種類繁多,另一方面作物、雜草、天敵資源豐富,再結合土壤、氣候、水分等非作物生境因素,病蟲害治理應當在通盤把握這一有機整體的前提下,實施蘋果園生態調控綜合措施[3]。
生物防治方面,薊馬、隱翅甲、小黑花蝽、捕食螨、異色瓢蟲、草蛉等昆蟲都是紅蜘蛛的天敵,可以合理投放天敵生物,調整與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此外,可以在蘋果樹行間種植豆科牧草,保留有助于天敵生物繁殖的有益雜草,以達到控制紅蜘蛛的目的。
科學的病蟲害預測管理是蘋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關鍵,其中,所謂病蟲害預測預報指的是依據蘋果的生產規律和氣候因素對蘋果病蟲害的發展態勢進行檢測,不僅能夠精確分析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期和防治方法,也能有針對性開展病蟲害防治作業,并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基礎上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蘋果樹栽培屬于極為細致的工作,必須要充分了解蘋果樹的生長規律,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市場需求,合理選擇品種。必須科學修剪蘋果樹枝,加強土壤水分管理,做好開發和結果的管理工作。針對潛在的病蟲害問題,要合理使用物理、生物、化學等措施,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蘋果樹種植管理不應當盲目補充氮、磷、鉀等大量元素,應當及時補充鈣、鎂、銅、鐵、錳、鉬、鋅等中微量元素,確保果樹營養均衡,提升果樹的產量和品質,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