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盛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130
地下連續墻是采用原位連續成槽澆筑形成的鋼筋混凝土圍護墻結構,在深基坑工程中主要起到擋土和隔水的雙重作用,具有墻身剛度大、強度高、整體性好等特點,可用于特殊工程及超深基坑結構支護施工。以某復雜環境下深基坑連續墻施工為例,對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工藝和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1)采用機械化施工方式,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低震動、低噪聲,適用于對環境影響小及夜間施工的城市密集建筑群工程。
(2)整體性好、墻體的剛度大,基坑開挖過程的安全性高,支護結構變形較小。
(3)墻身具有良好的抗滲能力,坑內降水時對坑外影響較小。
(4)地下連續墻可筑成擋土、承重和防水的墻體及地下室結構的外墻,可采用逆作法,地下和地上同步施工,降低造價,縮短工期。
(5)采用地下連續墻的基坑開挖工程無需放坡,土方量小;澆筑混凝土時無需支模及養護,并可在低溫下施工,降低成本,縮短施工時間。
(6)采用觸變泥漿可起到止水和保護孔壁的作用,不易因水位降低而造成周邊的地基沉降。
某項地鐵工程建設全程長度為380m,建成平臺的有效長度為120m,平臺的有效寬度為12m。在其建設的基礎部分,利用單柱兩柱的施工方式構建起雙層結構,各個柱體之間保留約5.5m的實際距離,建筑的標準橫截面寬度為20m。建筑標準臺中心位置的實際深度約為17m,西部位置的基坑井實際寬度設置為24m,井深設置為19m。此項工程在使用地下墻施工技術進行建造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依靠現代挖掘技術進行的,其中泥漿已經成為主要的原料。從實際施工要求的角度來講,連續墻可以分成地下連續墻以及防滲墻2種形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施工的過程中越發重視施工安全。
(1)導墻變形使鋼筋籠不能順利下放。其主要原因是導墻施工完畢后沒有加縱向支撐,導致導墻側向穩定性不足,產生導墻變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導墻拆模后,沿導墻縱向每隔2m設兩道木支撐,將兩片導墻支撐起來,在導墻混凝土未達到設計強度前,禁止重型機械在導墻側面附近行駛,防止導墻變形。另外,導墻的內寬度要比設計的地下連續墻的厚度大50mm。
(2)導墻的內墻面與地下連續墻的軸線不平行。導墻本身不垂直,造成整幅墻的垂直度不達標。導墻的內墻面與地下連續墻的軸線不平行會造成建好的地下連續墻不符合設計要求。因此,在導墻施工中的測量定位、支模板、澆筑等環節均應嚴格進行復測,控制導墻的標高、垂直度的精度。導墻也是后續地下連續墻各工序的測量基準[1]。
(3)導墻應構筑在雜填土或密實的黏性土的基礎上,如果遇到不良的基礎,應把其換填成黏性土并夯實,然后再開挖導槽。
從施工安全的角度來講,泥漿配比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泥漿配比若是不符合標準,那么就會造成工程事故。泥漿柱體具有的壓力大小會直接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對泥漿配比進行嚴格管理,若是出現配比失誤情況,就會導致墻體的穩定性較差,情節嚴重時還會造成塌方,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在施工的準備階段需要對施工環境與天氣狀況以及交通環境進行全面考察,保障施工中的原料使用符合標準,材料配比具有準確性,這樣才能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在泥漿配比過程中,還要對配置完成的泥漿進行發酵檢查,這樣才能確保使用的安全性[2]。
(1)泥漿液面的控制。泥漿液面的控制應高于地下水位0.5m。這樣泥漿在槽內就會產生一定的側向靜水壓力,防止槽壁坍塌和剝落。成槽過程中及成槽結束后均應嚴格控制好泥漿液面。
(2)清底。成槽結束后,應檢查成槽的深度及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才能對成型的槽底進行沉碴清理及換漿工作。槽底過多的沉碴會使泥漿變質,墻體沉降及墻底混凝土強度降低,同時會造成墻體底部出現滲漏。沉碴還會造成鋼筋籠上浮及影響接頭部位的抗滲性。承重墻的槽底沉碴厚度<100mm,非承重墻的槽底沉碴厚度<300mm。
(3)刷壁。刷壁是保證各幅地下連續墻相連接部位不發生滲漏的關鍵工序。要求至少刷壁20次并保證鐵刷上不沾泥,確保墻接觸部位的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不因結合面有泥而出現滲漏及影響墻體的完整性[3]。
(4)槽段的長度偏差應控制在±50mm內;槽段的垂直度偏差允許為±0.5%。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基本都是采用導管澆筑法進行,目前在使用過程中,對于導管的要求與標準越來越高,再加上混凝土施工面積逐漸增大的情況下,若想有效地利用導管,就應該將其設置在混凝土2~4m處,還要預防出現導管拆卸不當等情況,也要避免導管與鋼筋籠發生碰撞。
綜上所述,本文對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進行了概述,對保障地下連續墻施工質量的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研究得出,一定要提升機械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降低施工安全風險隱患、提高施工人員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地鐵事業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