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凱
山東起鳳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淄博 255000
所謂裝配式建筑,不同于傳統建筑進行現場澆筑施工,而是在工廠進行加工預制構件,包括預制墻、疊合樓板、預制樓梯、預制柱、預制梁等。具體來說就是在工廠加工好預制構件后,運至施工現場進行吊裝拼接,完成搭接工作。所以重點為構件生產、運輸作業及施工吊裝工藝。該種建筑形式既可節約人力和物力,又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符合國家綠色建筑的發展思路,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隨著人們對建筑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一些設計軟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迫切需要先進的技術來對結構圖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從而確保工程項目能夠得到完整的、精確的落實。目前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幫助相關設計人員及時對建筑模型情況做出調整和完善,對其填充情況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改善,還可以幫助整個施工流程得到更好的設計,對所涉及到的各類信息能夠及時進行反饋,從而能夠體現建筑模型息息相關的信息特征。因此,在工程項目實施的過程當中,BIM技術能夠承擔起協調建筑和數據信息之間的關系,幫助相關人員更好的獲取數據,對現實中還不存在的各類情況進行虛擬化的模擬,從而為完善施工方案提出有效的參考,便于相關施工人員做出有效的避險措施。
裝配式建筑的主要結構形式是通過在工廠生產預制構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現場吊裝施工完成建設的模式,因此,相較于傳統的建設生產方式而言,裝配式建筑的首要生產環節是在工廠進行的。而為了確保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滿足質量需求,要從源頭入手進行質量管理,即從設計階段開始進行質量把控。傳統的設計方案主要是以二維圖紙模式呈現,而BIM技術的主要特點在于可視化、信息參數統一在三維構件中展示,便于對構件進行精準設計,避免設計失誤[1]。同時,在此階段還應根據相關規范、標準等要求在預制構件中合理設置吊點,方便后期構件的現場吊裝施工。在進行吊點位置設計時要注意進行碰撞檢查,避免出現吊點與預留洞口沖突等情況。
BIM技術中的碰撞校核管理器也能夠及時檢查相關的碰撞信息,有效解決預制PC構件出現碰撞的問題。在裝配式建筑構件的生產階段也能夠科學應用BIM技術,傳統的生產預制構件的過程是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的,生產人員經常會無法準確讀取二維圖紙,那么就會影響構件的數據,既浪費了材料,同時也影響的施工進度的有序進行。而如果使用BIM技術,施工單位就能夠將材料、尺寸以及鋼筋水泥的相關參數等模型數據信息以直觀的形式提供給生產廠家,借助于二維碼技術能夠將設計參數直接轉換成加工參數,生產系統中直接輸入設計信息,生產構件的準確率大大提升,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預制PC構件的機械化水平[2]。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材料管控工作中應用BIM技術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預制裝配式建筑的PC構件時,在作業現場肯定要堆放大量的構件和原材料,同時還必須配備相應的人員分類和存放這些構件和材料,那么這些人為的操作過程就也很容易出現失誤。應用BIM技術后,將施工現場的各項數據參數模擬出來,在充分掌握了施工現場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逐一統計各個環節所需要的PC構件,這樣生產廠家就可以分批預制了,作業現場材料大量堆積或是材料短缺的問題就有效解決了。另外,應用BIM技術還能夠更準確收集PC構件的相關信息,項目的驗收單位能夠快速的查詢這些信息,大大提升了驗收工作的實際效率。項目施工作業完成后,施工單位也能夠及時統計出施工階段所產生的構件和材料的消耗量,有效對比材料的實際用量和計劃用量的差異,從而方便后續材料管控工作的有序進行[3]。
為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全過程管理、QC管理的目標,BIM技術可以從建設初期即設計階段開始融合,通過在設計階段進行構件編碼后,采用清單式管理辦法,將所有構件通過信息化識別后列出清單,清單包含構件的各項信息數據,并列明質量需求,作為后期施工的質量管理依據。之后可以通過BIM模型進行模擬分析,對某些二維圖紙不便展示、難以標識的部位及施工工藝進行動畫模擬,方便管理人員進行施工交底,并明確相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內容。隨后BIM技術可以結合二次開發,與施工管理相結合,實現5D管理,為施工質量管理提供模型數據基礎,提前做好質量管控重點分析,結合現場施工情況,對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進行重點把控,也便于質檢人員根據模型信息情況進行重點檢查,保障項目質量[4]。
隨著裝配式建筑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開展建設,對于裝配式建筑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通過與BIM技術的充分結合,能夠為項目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及新型管理方式,解決裝配式建筑建設實踐工作中與傳統項目管理的矛盾,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實現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