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雙雙 程亮雨
蘇交科環境與健康檢測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1100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大眾生活水平日漸提升,人們更加期望健康安全的環境。就目前來看,各領域生產與環境保護工 作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環境監測工作已然成為實現地區可持續發 展目標的重要保障。為確保建立起的環境健康綜合監測體系能夠切實可行,需要嚴格遵循經典區域環境特征,對健康綜合監測內容進 行進一步優化及完善。
現階段我國健康綜合監測體系建設及推廣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國家及有關部門針對環境與健康工作頒布了明確的行動指導方針,為地區經濟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健康綜合監測體系建設工作應當以全面建成環境與健康監測網絡、信息共享系統為主,使環境及健康的各類影響因素能 夠得到有效管控。同時,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應當包括當前國內環境與健康工作落實需求,能夠對環境及健康監測方案進行不斷細化[1]。做 好監測設施及監測人員隊伍建設工作,確保健康綜合監測體系能夠 貫徹于地區發展之中。
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涵蓋飲用水、土壤、天氣、公共場所及特定場所的環境及健康監測內容。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健康綜合監測體系理論不斷細化,結合經典地區環境特征,鞏固監測技術基礎,探明地區發展與環境、健康之間的密切關聯。
環境與健康監測工作較為復雜,環境監測主要由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健康則由衛生部門負責。在典型區域環境下的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構建過程中,將環保與衛生部門監測網絡有機結合在了一起,通過完善相關監測設施,構建起專業監測隊伍,使地區監測內容得到進一步充實與完善。具體來說,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構建工作包括以下要點:
在污染源監測期間,需要對污染物歷史源、現狀源進行精準排查。實地調查工廠燃料、生產原材料、生產技術及產品質量等情況,確定污染物種類,計算出污染物通過各取徑的實際排放量[2]。在污染源監測過程中,主要通過現場監測、污染物系數計算、歷史回顧及反演方式,分析污染源進入周邊生態環境的主要渠道,判斷出該污染源的影響范圍,繪制出污染源負荷空間分布圖。
在環境質量監測期間,確保環境健康監測點位置匹配,能夠更好適應環境質量變化規律。環境質量監測對象為大氣、水、土壤、微生物等。充分考慮污染物可能暴露的途徑,判斷出影響生態環境質量水平的各類因素。以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為例,監測對象主要為地表水和地下水。通過采集水樣和水體沉積物質,分析出污染水環境的物質及傳播途徑,制定出專項 可行的環境治理方案。
典型區域中的暴露監測工作主要分為外暴露監測以及內暴露監測兩種形式,是判斷環境污染與人體暴露情況之間關聯的重要途徑。其中,外暴露監測工作主要通過監測人體接觸環境中的污染物濃度以及污染物含量,判斷出污染物暴露途徑、暴露時間與暴露頻率;內暴露監測工作需要對人體中的污染物負荷水平進行密切監測,通過檢驗體內生物標志,判斷人體暴露程度。
健康效應監測就是環境污染物對人體生理、生化、結構及功能性的定量與定性分析[3]。依照環境污染物對人體造成的損害程度,將監測等級劃分為特異性損害、非特異性損害、蓄積效應三種類型。其中,蓄積效應最為嚴重,污染物在長期、反復進入到人體后,吸收速度與總量將會超過人體代謝率,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在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構建過程中,相關監測部門也需要做好健康風險評估工作,細致分析污染物暴露途徑及暴露水平,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污染物暴露參數,計算出污染物外暴露計量。
同時,在典型區域人口健康風險評估工作中,應當結合健康監測以及暴露監測結果,判斷出人體健康指標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的密切關聯。
以某地區一農藥生產廠為例,構建起健康綜合監測體系,制定出相應的環境治理方案。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方式,明確當地環境質量狀況、污染物暴露參數,并對人體健康情況進行細致評估。結合農藥廠生產原材料、生產工藝,判斷出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渠道。對農藥廠周邊、土壤、水資源等進行調查分析,取得各類環境質量監測標準數據值[4]。在人體內暴露監測過程中,應當采集污染區不同人群的血樣及尿量,檢驗其肝腎功能等情況,獲取到更加全面精準的健康綜合監測數值。
經過實際調查研究發現,農藥廠周圍1公里內環境污染情況嚴重,大氣以及地表土壤是損害健康的重要誘因,致使人體肝腎功能下降。結合典型區域原理下的健康綜合監測結果,發現農藥污染問題不僅會造成周邊生態環境破壞,還會不同程度損害周邊居民的身體 健康,因此需要這次污染問題進行立即處理。
總而言之,為使經典區域環境下的健康綜合監測體系有序推進,需要重點關注環境污染監測、暴露監測、安全效益監測等問題,確保建立起的安全綜合監測體系能夠為地區環境監測工作提供重要指導依據。當前經典區域環境下的健康綜合監測體系仍處于不斷完善之中,要求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地區環境與健康工作合作力度,引進更加先進的污染物健康危害評價指標,為居民打造出一個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