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兗州煤業榆林能化有限公司 陜西榆林 719000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各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生態環境的壓力。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與能源危機問題逐漸嚴峻,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針對當前生態環境嚴峻的問題,社會各個領域都提高了對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的重視,在未來環境監測工作當中,環境監測技術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加強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分析,則能夠為后續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為污染治理及環保管理提供依據,更好地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環境監測指的是通過調查、方案制定、點位布設、采樣、實驗室分析得到真實完善的專業數據,在對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后,可以對區域環境及建設項目環境現狀有個準確把握,為環保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對污染源實施嚴格控制,采取適宜的污染治理措施,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從而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為人們打造一個舒適、健康、綠色的居住空間。
在環境監測的工作中,工作流程對于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需要根據具體的工作內容,實施規范化的環境檢測流程。在一般的情況下,環境監測的流程包括采樣的工作、對樣品的處理與保管,對結果的分析等等。在樣品處理以及結果分析中,需要工作人員應用專業的技術操作檢測設備,并且根據最終結果,獲得相關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環境監測的結果。在工作流程中,一旦某一部分不能按照標準實施操作,就會導致監測問題的出現。
對于污染影響型及生態影響型項目來講,監測是環保管理的基礎,監測方案是環境監測的基礎,根據《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等文件,自行監測已成為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企業切實落實自行監測方案在環境監管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編制自行監測方案必須嚴格執行本行業法規標準[1]。
樣品采集過程中采樣點的布設、采樣的深度與厚度、樣品的儲存方法、氣象條件和采樣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采樣質量。實際操作過程中通常在上述因素作用下無法按照理論要求布點,只能因地制宜地選取其他點位來代替,所得到的數據將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環境質量狀況。
一般來說,環境監測涉及的環節是比較多的,各個環節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加強對工作流程的優化,保證每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對于提高環境監測水平大有助益。環境監測單位及建設單位要細化監測人員、環保人員的職責和要求,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除此之外,相關管理人員還需要對日常監測工作進行細化分析,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管理,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方案,引導監測人員相互交流和討論,充分發揮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
近年來,環境監測類規章標準規范更新較快,水氣聲渣土等環境要素的監測要求日趨嚴格,污染影響型企業及環境監測機構應按照最新法規標準規范要求,及時更新自行監測方案內容,對采樣、檢測分析方式方法重新辨識,目前各行業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規范已基本全覆蓋,企業及監測機構要嚴格按照本行業標準規范指南要求的監測內容、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監測點位等制定自行監測方案,以滿足日益趨嚴的環保要求。
要想保證采樣質量,采樣人員需要熟練掌握采樣流程,根據要求進行采樣,盡可能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如果遇到不合格的數據,要及時查找原因,重新試驗,有效控制監測數據質量。要保證采樣的代表性、針對性、可比性,采樣點位需要均勻分布,提升采樣效率,保證采樣流量穩定。地表水采樣時不可攪動水底的沉積物,必須保證采樣現場水體的均勻性,使得樣品代表性強。如果水體污染嚴重,采樣時需要去除水面的漂浮物。如果是氣體采樣,就要嚴格根據污染物的狀態選擇合適的儀器和方法,科學地確定抽氣速度、采氣量以及采樣時間。針對污染物的理化性質,人們要合理選擇填充劑、濾料和吸收液[2]。
人們要綜合分析水質監測條件與影響因素,選擇適當的分析方法,包括分析法、統一法與等效法。其中,標準分析法指以水質監測目的為導向,以水質監測相關技術標準及制度為依據,基于現有水質監測資源與條件,選擇可行性較高的標準分析方式,開展水質分析結果的對照分析。統一法是指水質監測部門與相關部門開展協同工作,在保證水質監測效率、分析質量的前提下,對符合適用條件的分析方法進行實踐檢驗和分析,經由標準化程序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標準分析方法。等效法是指以監測水域周邊環境特征為決定性因素,構建與標準方法可對比的分析方法。
開展環境監測工作要結合環保管家、環保網格化、排污許可證監測要求,做好方案編制、點位布設、采樣、實驗室分析監督或配合,做好環保監測數據統計匯總分析,讓質量控制貫穿于環境監測,實現監測可追溯,有效保證環境監測效果。此外,為了避免二次污染,還要加強實驗室檢測廢液管理,按環保要求將廢液作為HW49類危險廢物進行依法合規處置。
環境監測工作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為有的放矢地開展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據。環境監測要本著為社會環境工作服務的原則,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最終目的,完善環境監測長效運行體制,強化監測全過程管控,提高環保工作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