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000
進入現代社會,服裝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其存在的意義也不僅僅再是簡單地穿著物,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對精神需求的追求越來越高,對服裝的舒適度追求越來越高。針織面料的服裝在透氣性、吸水性、貼服度以及柔軟度上都表現出很明顯的優勢,并且能夠更好地彰顯人們的時尚度與品位,因此在服裝市場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顧名思義,針織服裝的舒適性指的是服裝能夠從生理上給人帶來的輕松、自然、舒服的感覺,并從心理上帶來充分的滿足感。在針織服裝生產過程中,服裝舒適度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從原材料的選擇、服裝的生產、服裝的穿用等各個環節。
透氣性好的面料能夠避免穿著時出現悶熱的感覺,直接影響到穿著舒適度。而針織面料的線圈結構保留了內部的空隙,使得服裝具備有良好的透氣性[1]。
針織面料內部是線圈構成的立體空間結構,線圈與線圈之間留存有一定的空氣,減少了空氣對流,從而形成一個保暖成,有效防止服裝內部熱量的散失。
針織面料服裝大多是由線圈構成的空間立體式結構,線圈相互之間受外力影響會出現拉伸變形,外力消失又會恢復原狀,因此需要織物具備一定的伸縮性,才能夠貼合人體曲線的需要,更便于開展活動。與此同時,線圈結構又極大的提升了面料的柔軟度,確保了穿著的舒適感。
針織服裝是否具有足夠的舒適性與材料的種類以及性能都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用來制作服裝的服用纖維需要具備一定的強力,彈性恢復性強,有熱穩定性,具有很好的吸濕透氣性,并且不能刺激皮膚,這些性質都直接影響到成衣的舒適性。傳統天然纖維無論是吸濕性還是透氣性都非常突出,在針織服裝中得到大量應用,包括莫代爾、冰絲等人造纖維也由于具有很好的懸垂性,吸濕性很強,也影響了針織服裝的舒適性提升[2]。
如果采用更優良的樣板來裁剪針織面料,所選擇的縫制加工工藝變得更加合理,那么服裝不僅更好穿,還能夠提升針織服裝的舒適性。
針織服裝的大量生產過程中已經逐步走出傳統針織服裝的設計與穿著方法層面,從過去單一的內穿保暖演變成外衣化、時裝化,不再僅僅只是以家居服、運動服、寬松的衣服等形式出現,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涌現出很多原本應用在梭織服裝設計中的元素,針織服裝變得更加追求服裝的設計感與造型感。與針織面料相比,梭織面料在結構設計上表現得更加嚴謹,并且是根據的服裝放松量來這幾服裝的規格,而針織面料有著更好的伸縮性,面料本身就有著25%到35%的彈性,因此即使在設計過程中針織服裝的胸圍與臀圍加放量很小,生產出來的成衣在穿著過程中也不會給人憋悶的感覺,能夠更好地貼合人體,不僅造型更好看,還能夠自如的活動。比如一件連衣裙,采用梭織服裝來打版,不僅使得胸腰環節更加修身,袖山更加飽滿,更合體,并且在穿著后無論是胸寬還是肩寬都沒有過多的皺褶,穿起來更加干凈利落,活動更加自然,而裙子部分則充分利用了針織面料所具有的懸垂特點,將波浪褶更自然展現出來。
在針織服裝生產過程中,通常在完成針織面料的鋪料后,為了確保面料能夠將卷成布卷時的張力得到充分釋放,還需要靜置24小時,使其得到慢慢回縮,最終回復到最開始的自然狀態,最大限度的保障尺寸的穩定性。縫制布料過程中,需要結合面料所具備的特點,選擇的線跡要求具備一定的彈性,并且能夠有效防止面料脫散,之字線跡、包縫線跡、繃縫線跡等都是最常用的線跡類型。在諸多線跡中,包縫線不僅具有良好的可伸縮性,摸起來還有著很柔軟的手感,在服裝的領口、袖口等部位常常選擇之字線跡進行套結加固。在針織服裝的穿著過程中,一旦受到外力的拉伸后,很容易出現尺寸不穩定的問題,并且還會發生變形,為了確保服裝具備更好的保型性,需要合理選擇生產工藝[3]。
所謂人體機能主要指的是人在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的技能。根據服裝生理衛生學涉及到的相關觀點來看,評價服裝的舒適性主要指的是服裝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的調節功能、服裝對活動是否具有適應性、服裝能否保持皮膚的清潔、服裝與皮膚接觸時的醋酐、服裝是否能夠起到對身體的防護作用,一旦這些方面有人體所需要的,人才能夠從生理上感受到舒服,獲得舒適的體驗。從服裝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看,服裝的選擇也代表著一種審美傾向,充分體現了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完美闡釋了TPO的原則,一旦服裝能夠滿足人在心理上的某些訴求時,人在心理上才能獲得舒適的感受。服裝的價值離開人體就不存在,是需要在與人體發生交互過程中才能彰顯出來,當人在心理與生理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時,人就會獲得舒適的感覺。
服裝穿著在人的體表,可以說是人的第二張皮膚,可以說選擇的服裝穿著是否舒適直接影響著人的生理與心理感受。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服裝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基本功能,無論是對服裝的多樣化,還是對服裝的功效要求都在不斷發展,不僅要求服裝能夠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保持在一個對舒適的狀態,還要求服裝與人體肌膚之間具有高度的親和性,維持運動狀態時的舒適性,服裝所使用的材料要環保。針對針織服裝的舒適性進行研究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優化既有的針織面料的品質,對生產服裝的相關工藝進行優化升級,切實提升服裝的舒適度,才能真正實現人與服裝、與環境的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