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圓圓
青島交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在日常財務管理中,通過合理的內部審計設置,能讓建筑工程建設管理更為高效。內部審計的檢查工作在建筑企業中占有重要的管理地位,由于我國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各個建筑企業應用發展,工程供不應求。當下企業對于自身的財務情況必須有深入地了解并設置合理的內部審計環節,本文將研究當代的建筑工程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應用問題和會計風險控制措施。
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在以往發展的過程中,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經濟效益上,雖然這一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并沒有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視程度,一些施工企業專門負責內部會計控制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這部分工作人員大多數都運用粗放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對內部會計控制重要性的了解,甚至是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并沒有認識到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在這一背景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降低[1]。
建筑施工企業在日常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購入大量的材料,例如水泥和鋼材,還會購買一些其他小的物件,在進行項目建設時,在材料方面投入是比較大的,通常材料的總成本要占到整個項目總成本的55%以上,雖然材料采購人員的職位不高,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權力是比較大的,假如相關建筑施工企業并沒有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重視程度的話,對于監管工作來說也沒有到位,很容易導致材料采購人員為了獲取較大的個人效益而出現一些不正當的行為,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保證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工作的有序進行,首先從企業的領導層面來說,相關管理人員要認識到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質以及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從而推動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強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力度,才可以將各個管理制度落到實處。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要加強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可以適當的在企業內部開展培訓和教育,使得每一個管理人員都可以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自身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從而使得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在實際中能夠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規范會計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
在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大環境下,傳統的內部審計機制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造完善。企業面臨的內控問題更多的是否能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使用更高效審計機制和風險管理體系,要求其企業內部的各項活動都有相關審計人員進行及時監督和審查,對工作業務的流程也需要有及時的跟進控制。建筑企業的審計機制正面臨著一場改革,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要建立會計風險預警機制,形成風險事前、中、后的有效應對方案措施,對其中出現的各種預警信息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為內部審計機制增加風險信息數據來源,促進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2]。
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下,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增強,審計人員應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善本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使用預警系統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風險監控,一旦發現潛在的風險,立即進行上報分析。在龐大的工程規模下,各項財務支出金額巨大,內部審計應通過預警系統進行各項成本的偏差分析,能夠及時注意到風險問題。并評估自身的資金能力和項目承擔能力,避免出現能力不足施工停滯的風險,在審計工作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完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夠給建筑企業帶來更好的風險規避。提升企業承包的工程質量水平,增加企業效益。
在建筑施工企業進行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在整個建設項目中材料的投入占總成本的比例較大,所以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加強成本的控制,從而保證建設項目的有序進行。因此專業的會計人員對整個建設工程的成本以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初步的分析核算,會計人員在核算的過程中要全面了解當前材料市場的行情以及價格的變動情況,從而使得材料采購人員能夠結合建筑項目的施工需求以及要求,科學而有序的進行施工材料的購入,會計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施工現場資金的使用情況,防止出現資金浪費問題的發生,從而保證現場建設項目工作的有序進行。總之,在進行成本管理時,要對后續材料的使用情況以及材料市場的波動問題進行提前性的預測,并且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防止不必要資金的浪費。
企業可以對現有的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培養、培訓。尋找專業的機構老師進行更新的會計信息教學。同時給予較高的薪資待遇招聘高級會計人員,給予專業人才高水平的待遇,使其能增強建筑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優秀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建設人員,人員的優秀程度和專業水平是支撐企業成長前進的車輪,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3]。
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內部會計控制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的地方,嚴重影響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良好發展,因此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相關管理人員要將企業內部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并且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企業內部經營環境進行適當的改善以及調整,從而使得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現狀作出正確的決策,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