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王奕超
1.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管道投產運行分公司 河北廊坊 065001
2.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長春輸油氣分公司 吉林長春 130000
工業經濟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工業生產活動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油氣資源,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了發展工業經濟,我國對油氣資源大量的開發和使用,導致油氣資源面臨著枯竭的問題,環境也因工業活動的開展持續惡化。為了確保油氣資源使用的效率,我國開始大力建設油氣儲運工程,為工業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經常出現輸油管爆炸等一段時間,導致大量的油氣資源被浪費,也給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影響。因此必須要重視在油氣儲運工程中實施有效的安全環保管理制度,確保油氣儲運工程的安全性和環保性[1]。
油氣管道項目應邀請有相關管道設計資質的化工類設計院對其項目主體進行設計。油氣管道在設計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像是關于管道的工藝流程布置問題,然后就是系統工藝計算問題,以及管道強度問題。這些都是油氣管道施工中常見問題,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像是材料的選材、管線的布置問題等等,這些也會導致油氣儲運出現問題。
油氣資源無論在儲藏還是運輸的過程中,都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其中油氣設備也是造成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工作過程中都忽略了對油氣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油氣設備的使用時間是有限制的,當油氣設備持續的進行震動和工作后,會受到油氣資源所帶來的損害,會降低油氣設備的工作效率。在制作油氣設備時如果沒有采取規范的施工工藝和流程,就會導致油氣設備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在后期油氣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應當實施有效的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必須要對油氣設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并在油氣設備的試用階段采取防爆處理,避免油氣設備出現爆炸的現象。
雖然油氣管道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相關的安全施工管理卻沒有得到同等的關注,部分地區的運行管理企業和地方政府信息數據未實現共享,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表現:首先是油氣管道安裝的地方政府和管道建設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和銜接不順暢;第二就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交流不順暢,信息的不共享;第三就是管道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監管責任的缺失,當前,《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雖然已經很早就出臺了,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打了折扣,很多地方對本區域內的管道未進行有效的保護,管道運行監管主體的不明確和缺失也降低了油氣管道的安全管理質量問題[2]。
作為管理人員,應當將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所獲取的安全環保經驗講解給其他同事,通過經驗分享的方式來改正其他工作人員存在的工作問題,進而強化員工的安全環保意識。除此之外,有關單位需要積極開展安全環保活動或者學習會議,要求工作人員能夠認識到油氣儲運工程中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自身的工作模式進行調整。適當的意外事故演練也是有效提升工作人員安全環保意識的途徑,能夠讓工作人員更好地認識到安全問題的危害性,使工作人員可以在安全事故出現的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保護自身和環境的安全,將事故所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首先是油氣管道后期維護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是保證油氣管道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油氣管道的施工單位要制定健全的操作規范,并在執行的過程中做好監督,規范作業。此外還要從嚴格落實持證上崗的角度出發,杜絕無證上崗的現象發生,并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完善針對員工的專業素養考核制度。其次施工單位要確保應急預案的全面性,并在安排定期演練過程中突出重點,反思在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優化應急預案,讓應急預案成為油氣管道安全運行的一道堅實防線。第三是針對油氣管道的安全報警系統的建設,油氣管道通常綿延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而油氣管道的維護保養人員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施工單位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探索利用監控設備對油氣管道進行24h的監控,將其應用到環境惡劣的管道經過區域,幫助施工管理維護單位監測依靠人員無法檢測的故障[3]。
在管道安裝、維護、搶修的過程中,對于關鍵的作業環節,國家、行業和企業都制定了相應的執行標準或操作規范。這些標準或規范一方面是為了確保施工的工程質量,另一方面是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很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工程施工質量差或返工。因此,在施工前管理人員應對現場技術人員做好技術交底,在施工過程中做好監督管理管理工作,規范作業流程,提高施工質量[4-5]。
綜上所述,石油產品是生產、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資源,我國國民經濟對于油氣產品的需求量不斷的上升。我們對油氣的儲運安全應給予充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