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芹
王鳳樓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09
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機械化在糧食生產安全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農業機械化取得了新的進展。推動了復合、高性能機械和先進農機融合技術的應用,具有較強的示范和驅動能力。
(2)社會服務的新發展。作為農機服務的拓展延伸,農機合作社有效地組織了手機用戶,提高了農機經營規模。
(3)規?;r業的新成就。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承包耕地、農地托管、土地承包、等合作方式組織大規模經營,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的前提下,有效的解決了部分農地的放棄、廢棄問題[1]。
(4)通過合作來增加收入。農機專業組織涉及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領域,農機勞動市場的擴大,技術裝備的更新以及勞動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增長點。
現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重點是高性能、低能耗、重點生產環節的大中型農機。小型機械未列入省級補貼目錄,補貼程序制約了農民購買大型機械的積極性。此外,小型機具成本較低,國家補貼資金相對較少,經銷商的經營積極性不高,技術服務,特別是調節器滯后,小型農業作業“無機可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適應當地農機需求。
農機技術服務體系沒有實名制,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大多數鄉鎮農機技術和管理人員被占用,導致農村缺乏青年勞動力,“小農”的自給自足影響了新機械、農業機械化的正常發展[2]。農業機械服務,特別是技術培訓、售后服務、維修和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機械技能不匹配”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糧食、水果、蔬菜、馬鈴薯、醫藥和動物不能適應發展農業機械的需求。
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原地消化和循環利用,將秸稈還田,經過腹部還田,可將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沼氣能源生產,堆肥有機肥,有利于糧食生產和農業環境保護。但是,在小農生產中,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化而不被利用,造成農業生態環境污染,農村“六亂”難以治理,生活環境骯臟惡劣?,F階段農業機械以種植、播種、收獲為主,但在殺滅、脫膠、添加等方面還存在差距,農業廢棄物處置的“無機可利用性”問題亟待解決。
3.1.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統籌推進耕地標準化治理、山區機耕公路、配套管網、梯田、堰壩等糧食生產功能區使用的基礎配套工程,修復和加強建設5年以上自然災害破壞的基礎設施,使其適合大中型農業機械進入,為農業機械大規模作業創造條件[3]。
3.1.2 簡化農機補貼流程
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的范圍,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優化農機購置補貼在耕作、種植、收獲、滅絕等作業環節的補貼程序,使貧困地區的農機購置補貼與平原地區的農機購置補貼不同,有利于山區農業生產。
3.2.1 制定操作規范標準
整合和協調現有農業設施、農業機械設備、資源資產,積極發展耕作技術與農業機械技術相結合,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安全儲存、維修、備件配送等服務渠道;制定嚴格的“糧食、水果、蔬菜、馬鈴薯、藥品、動物”和廢棄物處置機械化的《農業機械服務標準》。通過建立規范化運作和專業化服務隊伍,確保糧油作物、經濟水果、廢棄物處理機械化作業和社會服務遵循規范、標準。
3.2.2 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
尚不具備流通條件的山區或者農產品主產區,農民不愿意轉讓土地的,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社會資本,在山區采用“托管”或者“半托管”的方式,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貧困山區農民提供農業機械化的前期生產、生產、后期生產和廢物處理的全過程進行機械化服務[4]。對于耕地面積小、種植品種多的村組,重點培育集耕、播、收、還田的農機綜合服務機構。金融部門要研究適應農業機械化貸款發展的新產品,提供抵押貸款和低息貸款,解決山區貧困農民買機沒錢的困難。
糧食儲備不僅關系到人民的口糧,還關系到國家應對風險的能力。各級政府要重視農業機械化和糧食生產安全,有效整合有關部門的項目資金,優化支撐傾斜配置。首先,要提高農機大項目一體化程度,通過項目支持、經營補貼等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投入。第二,要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的支持范圍,把現有的農業設施和耕作技術納入各級財政支持的范圍。第三,落實國家補貼政策,完善扶持機制,重點支持服務模式、經營補貼等機制,穩步提高生產效率。
結合路線裝備調農藝、改模式;圍繞成熟技術定規范、建體系;依托體系成果強示范、促推廣,從根本上解決糧油生產規模小、質量差、效益低的問題,實現糧油生產和現代農業產業化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5]。根據路線和設備,調整農藝,轉變模式,按照成熟的技術,規范和建立制度,依托制度成果,強有力的示范推廣,從根本上解決糧油生產的問題,實現糧油生產持續發展的目標。
為提高糧食的產量,應在糧食主產區采取技術手段,實現糧食的高產量,加大財政政策投入。以農機社會化服務鞏固生產為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后勁,解決糧食安全隱患,保障糧食生產安全。